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放棄國企「鐵飯碗」,26歲宜賓男娃兒「不務正業」跑去學文身,回家開設刺青工作室,如今紅透宜賓潮人圈兒

放棄國企「鐵飯碗」,26歲宜賓男娃兒「不務正業」跑去學文身,回家開設刺青工作室,如今紅透宜賓潮人圈兒

『 人 物 誌 』

- 記 錄 平 凡 人 的 不 平 凡 -

利用工作的閑暇時間,李寒總會拿上畫筆描繪勾勒出一些自己喜歡的圖案。做為職業文身師的李寒知道,繪畫是一種創作,同時也是必不可少的練習。

誰的青春不迷茫?

回顧三十三年的時光,所有人都未能料想到,李寒居然會劍走偏鋒的踏上了文身這條邊緣之路。

李寒是個標準的廠子弟,其父母都是絲麗雅的職工,家就在絲麗雅老小區,父母白天上班無暇照顧小李寒。小李寒通常都是在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家吃住。巧的是,兩家老人也住在絲麗雅老小區。

一個廠就是一個世界。李寒的童年就生長在絲麗雅所打造的里世界,過著安穩平淡,無憂無慮的生活。

幼年時的李寒

2003年,李寒順利從宜賓六中畢業,去到東軟就讀信息工程與技術專業。2006年,學院畢業的李寒進入宜賓電信,四年後,由宜賓電信調往省電信工作。

可是李寒,並不喜歡千篇一律的枯燥,更傾向於具有自由與創造性的工作。僅半年後,他便辭去了電信的工作,轉而去到一家視覺攝影公司從事策劃一職。

2011年夏,得知外婆病重的消息,李寒辭去工作,從成都趕回宜賓。令人惋惜的是,李寒依然沒有來得及見外婆最後一面。

在宜賓家中,忙完外婆的葬禮之後,傷心的李寒變得沉淪,且無所事事,終日的上網與打遊戲。青春,開啟了他的消極與迷茫模式。時間對於李寒來說,開始變得毫無價值。

一次偶然的滑鼠點擊,李寒在貼吧中接觸到了文身。至此,一個嶄新世界的大門向這個年青人敞開。李寒被那些呈現在人體之上的線條、色彩和圖案所深深地吸引。

現代文身是工業技術與藝術的結合

通過互聯網,他開始日夜不斷地與各地的文身愛好者們交流與學習,慢慢的,他越來越喜歡上了文身,甚至想要擁有兩條屬於自己的花臂。

彷彿一道光的指引,李寒終於找到了一條屬於自己的人生新路徑,那就是成為一名職業文身師。

李寒把這個決定告訴了父親,希望父親能夠支持自己去成都學習文身技藝。

可是換來的卻是父親的一頓怒斥。在父親的眼裡,搞文身就是與混混流氓為伍,是不務正業的社會渣滓,文身就是不入流的下三濫玩意兒。

兩代人之間價值觀的差異,彷彿變成了父子之間一條無法跨越的鴻溝。

從父親那裡得到碰壁,並沒能打消李寒心中成為一個職業文身師的決心。他背上行囊,離家出走,再上成都。不過這一次,他是去追逐屬於自己心中的夢想。這年,李寒二十六歲。

到成都後,李寒靠朋友介紹,認識了文身師尹江,並拜其為師,開始了自己的學徒生涯。

文身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每一位文身師都必須是一位合格的匠人,同時也是一位富有創意的畫家。為此,李寒必須在紙上用畫筆,反覆臨摹文身圖案,直到自己具有堅實的繪畫功底。下一步,才是用儀器在「練習皮」上刺繪之前的臨摹圖案。記憶中,每一次放下手中的畫筆或是器械都已是夜深人靜。

師傅安排臨摹的第一張畫稿

是象徵死亡的骷髏

日與繼夜,李寒就這樣不知疲倦的在臨摹與練習之間反覆。同時,通過零散的打工來維繫自己的生活。時間變得緊張而有價值,青春又一次充滿了汗水與忙碌。

於此同時,一位叫做曉貓的姑娘也悄然地來到了李寒的身邊。曉貓是成都的一位愛心志願者,曾帶隊組織物資支援過地震災區。兩個人因為對文身有著共同的愛好,通過網路結緣,而走到了一起。在成都學藝期間,李寒得到了來自這個姑娘的支持與陪伴。

李寒與曉貓

時近三年,李寒完成了在尹江門下的學藝,帶著曉貓一起回到了宜賓。父子相見,李寒平靜地述說著自己在成都的學習文身的經歷與生活,自己對文身的理解,及文身對自己的價值。

面對兒子的成長,及兒子身旁這位善良的姑娘,李寒父親終於拋開了傳統價值觀的束縛,拋開了對文身原有的偏見。父子二人終冰釋前嫌。

2014年6月,在父親、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下,李寒與曉貓在「萊茵河畔」成立他們的第一個文身工作室,「寒舍」。

剛開始的時候,二人計劃一個月收入能有兩三千,滿足日常生活就可以了,並沒有想過靠自己熱愛的手藝來掙大錢,只希望更多的宜賓人真正了解文身,喜歡文身,並藉此有更多的機會去練習,去摸索,去進步。

工作中的李寒

他們堅持給每一個客人講解文身的基礎知識,並且告知其每一幅圖案背後的真正含義,一年多來,他們收穫了不少好口碑和好朋友。

與此同時,他們依舊面臨著來自外界的非議與負面評論。慢慢的,他們也開始學會了接受與包容,以不忘初心的態度,去堅守自己的夢想。在經營過程中不斷提高服務水平,不斷改善軟硬體設施。

利用臭氧紫外線照射對場地進行消毒

一年後,李寒與曉貓舉行了婚禮,同時也更換了新的工作室。

新場地、新裝潢、新生活,所有的一切都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寒舍」也變得日漸繁忙,開始招收學徒及其他工作人員。

寒舍刺青坊

伴隨著「寒舍」名聲在宜賓的日漸遠揚,越來越多人開始了解並接受文身。同時,李寒還發現,有越來越多人的開始喜歡上中國傳統的圖案。一條嶄新的道路,似乎正朝著更遠更美好的明天所鋪陳開來。

李寒作品

年齡的限制、家人的反對、外界的非議,是否將成為你放棄夢想的理由?你是否與愛你的人一起堅守著一份初心?如果鮮花盛開的地方真的存在,你是否一定要去?

宜賓青年,李寒,用自己的實踐,在驗證著以上的問題。

李寒,33歲,文身師,「寒舍刺青坊」創始人,宜賓80後。

文身,現在人都叫紋身,其正確應該是文身。又稱刺青,古文言文中叫涅,是在人單調的皮膚上刻畫出理想中的畫面,成為人生的永恆,留住記憶作為人生中最美的圖畫,原本並不是壞人專屬的標記。

文身是美麗、神秘、性感和魅力的象徵,也是獨特個性和自我淋漓盡致的體現,也是個人信仰的表現。它是文化和信仰相互交合的產物,標榜著持有人一種新的希望,新的寄託,新的開始。

----------手動分割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宜賓微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宜賓微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