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大咖齊聚中國尼龍城,共論化纖產業發展

大咖齊聚中國尼龍城,共論化纖產業發展

6月22日,「綠色纖維材料及綠色製造技術發展高層論壇」暨「中國化纖科技大會(平頂山2018)」在河南平頂山舉辦。會議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平頂山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化纖專業委員會、國家紡織化纖產品開發中心、平頂山尼龍新材料產業集聚區管委會、中國化纖協會相關專業委員會及分會承辦,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化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協辦。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謝劍平,中國工程院二局副局長王元晶,國家工信部消費品司調研員陳新偉,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歐陽昊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協調司張曙光,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賀燕麗、王玉萍,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秘書長尹耐冬,河南省紡織廳原廳長李書勤,河南省紡織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袁建龍,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常務副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馬源,平頂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毛,以及來自紡織化纖領域的專家、學者、科研骨幹、企業代表、相關領域的業界同仁共400多人參加會議。

當前,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增強。然而,和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相比,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是原創能力還有很大差距。中國工程院二局副局長王元晶在致辭中表示,中國化纖工業推進高質量發展,必須瞄準世界纖維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研究,突破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創新技術、綠色製造技術。

科技、時尚、綠色已成為紡織工業發展新定位。再生循環技術發展也成為業內人士關注的重點。在今天上午召開的綠色纖維材料及綠色製造技術發展高層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從綠色製造產業政策、廢舊化纖紡織品再生循環技術發展、化纖綠色產業鏈發展新技術、纖維綠色設計平台構建等角度解讀、分享,共同推進綠色化纖紡織品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歐陽昊明表示,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工業化快速推進,工業整體水平明顯提高,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工業大國。然而,工業化的快速大規模推進,也消耗了大量的資源和能源,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下一步,我們將按照製造強國戰略的部署和要求,依法加大工作力度,創造公平市場競爭環境,落實好節約能源法、清潔生產促進法、循環經濟促進法。其次,深入實施綠色製造工程,加快綠色製造體系建設。利用綠色製造專項、稅收優惠等財稅政策,以及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金融手段,推動產學研、上下游加強協作,促進綠色關鍵共性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應用。充分發揮綠色製造示範對製造業綠色轉型發展的引領和帶動作用,推動建設千家綠色工廠、百家綠色園區,推廣萬種綠色產品,打造一批綠色供應鏈。此外,加強節能和綠色標準,引領工業綠色發展。著力實施工業節能與綠色標準化行動計劃,針對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面臨的新問題,聚焦重點工作,到2020年,在單位產品能耗水耗限額、產品能效水效、節能節水評價、再生資源利用、綠色製造等領域制修訂300項重點標準,基本建立工業節能與綠色標準體系。

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作了《廢舊化纖紡織品資源再生循環技術發展》演講。他表示,我國是世界化纖生產與應用大國,2017年化纖總產量達到4920萬噸,佔全球化纖總量的70%,居絕對主導地位。預計「十三五」末,我國化纖紡織品的社會存量將繼續增加近2億噸,但我國紡織品回收利用率卻不足10%,相比發達國家存在明顯差距,回收利用率迫在眉睫。

蔣士成從國內外政策體系、再生循環政策體系等方面為大家分析了化纖紡織品再生產業現狀。他強調要通過構建廢舊紡織品現代化回收物流系統,建設廢舊化纖紡織品循環再生產業集聚及示範園區,建設廢舊化纖紡織品產學研用創新與展示平台等方面,大力發展循環再生技術,加速實現我國紡織行業向綠色環保、資源節約的可持續發展方向的轉型升級,實現我國由紡織品再生大國向強國的轉變。

會上,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授予神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國家差別化尼龍新材料研發生產基地」

平頂山副市長李毛表示,近年來,平頂山市結合產業稟賦和資源優勢,以尼龍新材料產業為著力點、以中國尼龍城建設為突破口,努力引進科技含量高、產業關聯度大、市場前景好的項目,積極打造「國際新材料產業基地」,努力實現由「中原煤倉」到「國際新材料產業基地」的成功轉型。平頂山瞄準產業高端,堅持政企聯手,規劃建設面積110平方公里中國尼龍城,構建「一核兩翼」的新材料產業布局,打通了煤基尼龍產業鏈條,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大尼龍產業格局。目前,尼龍、己二酸原材料產能已突破100萬噸,正在努力實現產能達到300萬噸。平頂山尼龍產業的快速高效發展和良好的投資環境,也吸引了眾多國內外行業巨頭來投資。

在下午舉辦的中國化纖科技大會(平頂山2018)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為大家回顧了「十三五」以來化纖產業發展的整體情況。他說,「十三五」以來,國民經濟穩中向好,全球經濟及貿易觸底回升,我國紡織工業也逐漸趨穩回升,為化纖行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需求支撐。大宗商品價格上升,成本驅動化纖價格上漲,同時由於需求良好,價格傳導順暢,化纖行業運行質效明顯好轉。得益於全球經濟復甦和我國經濟平穩增長帶動的需求增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纖行業盈利能力繼續提高。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下,化纖行業加快淘汰落後和兼并重組,在總量增加有限的情況下,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龍頭企業話語權進一步提升,行業產能、產量平穩增長。利潤率的回升,會促進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的熱情,他表示,智能製造、綠色製造和纖維新材料是近幾年投資熱點;控制產能合理增長,繼續調整產業結構,仍將是行業未來發展的關鍵,呼籲行業保持理性投資,保護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果。

紡織工業一直是我國傳統支柱產業、重要民生產業和創造國際化新優勢的產業,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大背景下,紡織工業又被賦予了「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責任導向的綠色產業」的新標籤。化纖工業是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是紡織工業整體競爭力提升的重要支柱產業, 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會上,端小平多次強調科技對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多年來,化纖行業企業也在此方面不斷投入,原料製備技術、功能性纖維製備技術以及高性能纖維製備技術均實現飛越,多項技術從無到有,突破國際封鎖,高性能纖維發展局世界前列,標準體系建設成效顯著,智能化得到成熟應用,凸顯了紡織強國科技創新的真正實力。

「十三五」期間,中國化纖協會明確了化纖科技發展的十大重點任務,其中加強基礎理論研究被排在首位。多年來,化纖協會聯合恆逸集團創立了「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恆逸基金」,旨在深化基礎理論研究,推動原創技術發展,鼓勵行業切實有效地開展學術研究,深化基礎研究水平,推動行業進步,獎勵表彰在全國化纖行業基礎研究、管理創新、成果推廣中做出突出成就的個人。在今天召開的化纖科技大會上,主辦方為2018年度「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恆逸基金」優秀學術論文獲得者舉行了頒獎典禮

據了解,2018年「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恆逸基金」共收到有效論文227篇。根據《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恆逸基金優秀學術論文評審細則(2018版)》,選出《超輕超彈耐火陶瓷納米纖維氣凝膠的製備及其隔熱性能研究》為特等獎論文,《高模碳纖維成形過程中石墨結構的演變及國產M60J的製備》等7篇文章為一等獎論文,《基於綠色低碳的差別化纖維生產工藝優化模型》等24篇文章為二等獎論文,《紡織基柔性力學感測器研究進展》等22篇文章為三等獎論文,《純聚四氟乙烯覆膜濾料技術指標分析》等68篇文章為優秀獎論文。

「高科技領域最大的問題,是大家要沉得下心,沒有理論基礎的創新是不可能做成大產業的。」端小平引用華為總裁任正非的話,再次鼓勵大家要加強基礎理論研究,通過科技創新做強化纖產業。此外,他特彆強調了軍民融合發展的新機遇。端小平指出,軍民融合將成為功能性纖維、高性能纖維的風口,企業要抓住這機遇。

會上,端小平表示,化纖產業綠色發展、品牌發展同樣取得了長足進步。據了解,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與國家紡織化纖產品開發中心聯合打造綠色纖維品牌標誌已被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作為認證指導單位;自去年3月啟動的再生纖維素纖維綠色發展聯盟也成為行業間互相監督、互相促進的綠色發展公共交流平台,最大程度減小再生纖維素纖維生產及全生命周期對環境產生的影響。而近幾年,在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的強勢引導下,中國纖維展區已經逐漸形成穩步發展的局面,產品的種類、數量及品質均保持良好水平,得到了越來越多企業的認可。

最後,就化纖產業未來發展,端小平表示,要清晰看待中美貿易,人工智慧為產業帶來的實際作用、抓住軍民融合契機,IPO與併購重組,去槓桿。他表示,當前在產業鏈、智能化等優勢上,又構建了新的競爭優勢,未來產業仍將取得穩步發展。

會議最後召開了「中國化纖——智·融科技、創·享未來」高端對話。

會議同期還舉辦了平頂山錦綸戰略論壇、中國聚乳酸產業創新發展聯盟、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分標委員會成立大會、化纖部分專業委員會及分會年會、《化纖專業開放教育系列教材》首發儀式及2017年中國化纖行業排名發布活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紡織服裝周刊 的精彩文章:

守護傳承人,手藝里蘊藏的是中國的文脈!

TAG:紡織服裝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