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衛星天線、隱身材料、人工皮膚……「紡織之光」推廣最前沿產業用紡織品科技成果

衛星天線、隱身材料、人工皮膚……「紡織之光」推廣最前沿產業用紡織品科技成果

近年來,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在加工技術和裝備取得重大突破:原料多樣化、非織造複合加工技術、高端編織成型技術、後整理技術應用與推廣取得顯著成效。為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土工建築、交通工具、國防軍工、安全防護等應用領域快速發展做出貢獻。為了進一步落實《紡織工業「十三五」科技進步綱要》和《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促進行業科技成果轉化,搭建行業新技術交流平台,6月22日,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發展部與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在廣東省佛山市西樵鎮舉辦「紡織之光」產業用紡織品重點成果推廣活動。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中紡聯副會長、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建勇,中紡聯副秘書長、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葉志民,中紡聯副秘書長、科技發展部主任、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彭燕麗,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副會長李桂梅、鄭俊林,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副會長呂洪鋼,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副會長梁鵬程,中國縫紉機械協會秘書長陳戟,廣東省紡織協會副會長陳茜微,以及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企業、西樵鎮當地企業等單位的代表200餘人出席。

會議由鄭俊林主持。

中紡聯副秘書長、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葉志民在致辭中說,截至目前紡織之光科技成果推廣活動已經舉辦了33場,推廣先進成果近140項,對促進紡織科技創新成果、促進新產品開發、提高企業競爭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此次產業用紡織品科技成果推廣活動是今年在產業用領域的第二次,目的是通過公益活動,宣傳行業最新創新成果,促進上下游產業應用,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此次活動介紹的創新成果都是以近年來「紡織之光」獲獎項目為基礎,展示最前沿、最實用的技術,也是同行間的一次交流,必將對產品開發、提高質量、改善效益有所幫助。

中紡聯副會長、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做了「我國紡織工業高質量發展與科技創新」的報告,在介紹了我國紡織工業發展現狀、科技創新發展成果、產業用紡織品創新發展後,他談到了行業未來科技創新願景。他說,中國紡織科技發展戰略目標是高端化、高技術化、多元化、生態化,以及研究未知領域。高端化要增強品牌、設計、研發能力,優化加工製造環境和形態,提升產業非價格競爭力。高技術化要開發完善碳纖維品種,拓展碳纖維民用應用,形成自主創新高性能纖維品種,研發和量產新興產業用紡織品。多元化要支持產業低成本、高品質工藝技術、裝備和原材料,發展高附加值多功能紡織品,發展服務民生、改善和影響未來人類生活的紡織品。生態化要開拓新型纖維資源,優化天然纖維品質,開發節能清潔染整新技術,研發無害安全紡織化學品。在未知領域,重視對尖端性、前沿性紡織科技研究,重視對事物本質研究,形成紡織產業根本性和顛覆性創新。行業下一步科技發展重點是纖維新材料、高技術紡織品、高端裝備、智能製造、綠色製造。

智能製造是中國製造2025的重要部分,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建勇作了「我國紡織產業智能製造發展戰略」的報告。他說,目前我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智能製造的基礎整體還比較弱,還處於工業2.0與3.0交匯並向工業4.0示範發展的階段。數量眾多的紡織企業尚停留於傳統工業思維。裝備不互聯,工藝不互通,產品不互動,組織架構層次多,製造規模化,產品同質化,要素成本高,競爭乏力。紡織服裝產業要成功轉型,邁向智能製造,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實現裝備互聯、消除信息孤島。

為此,俞建勇提出紡織產業智能製造技術整體協同發展思路:一要加快紡織產業領域自動化補缺和數字化升級;二要跨行業發展智能感測、物聯標識、信息網路安全等紡織產業智能製造標準和共性技術,以及紡織智能裝備、紡織工業物聯網、紡織大數據平台和紡織製造雲平台等基礎支撐技術;三要圍繞紡織產業鏈,加強生產系統集成,裝備、網路和平台互聯互通與信息融合,製造執行和運營分析等關鍵技術研究,重點突破紡織智能車間(工廠)技術、大規模個性化定製技術、網路協同紡織製造技術、紡織裝備遠程運維技術等,加快形成紡織產業智能製造新模式;四要加強發展智能紡織材料技術。

推廣活動中,共有五項科技成果進行了介紹。

大型星載天線金屬網成果已成功應用到「北斗導航衛星」、高性能軍用衛星、「天通一號衛星」等,成為目前世界第二個能夠實現收發共用大型可展開天線的國家。東華大學副校長陳南梁介紹了「高性能纖維的可編織技術研究及其應用」。

雷達隱身技術是以電磁波散射理論為基礎,採用各種措施使目標在雷達探測波束範圍內,具有極小的雷達截面積,大幅度地減少被敵方雷達接收機截獲的電磁波能量,使雷達對目標的探測距離縮短。東華大學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蔡再生介紹了「防護紡織品的功能性及其功能整理開發」。

為解決目前麻纖維複合材料製備及應用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攻克關鍵技術,研製出環保、高強、輕質、低成本的麻纖維複合材料並實現產業應用,長春博超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軍需工程技術研究所、吉林大學、天津工業大學等單位進行技術合作,共同開展了「共混熱致聚合物基麻纖維增強複合材料製備技術與應用」項目研究工作,實現了產-學-研一條龍的協同開發。軍事科學院軍需工程技術研究所軍用漢麻材料研究中心主任劉雪強對此進行了介紹。

海斯摩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創了全球第一條千噸純殼聚糖纖維產業化生產線、全球第一條千噸級殼聚糖熱風無紡布生產線、全球第一條全流程連續自動化衛生巾生產線。目前公司基於在殼聚糖應用領域的國際優勢,重點圍繞殼聚糖生物三類高端醫療產品為內容研發,產品包括可吸收外科止血材料、可吸收外科防粘連液(膜)、Reaxon神經導管、輸尿管伸展器、膽道支架、鼻支架、血管支架、縫合線、醫療植入塗層、人工皮膚、殼聚糖凝膠、殼聚糖噴劑、殼聚糖栓塞劑(微球)、殼聚糖創面敷料、殼聚糖止血敷料、殼聚糖栓(洗液)等十六類產品。公司董事長鬍廣敏對「殼聚糖纖維及其在醫療衛生用紡織品領域的應用」進行了介紹。

在整個大氣防治中的2143億元規模中,涉及過濾材料總的份額,大約在110億元規模,其中工業煙氣除塵50億元。基於水刺開纖技術構建濾料表面超細纖維,突破了目前大部分高性能纖維無法做到纖維細度小於1dtex或成本過高的難題,實現了低成本高精度過濾的效果,總除塵效率達到99.992%。南京際華三五二一特種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夏前軍對「工業煙塵超凈排放用節能型水刺濾料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進行了介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紡織服裝周刊 的精彩文章:

守護傳承人,手藝里蘊藏的是中國的文脈!

TAG:紡織服裝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