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穴位埋線,輕鬆治好你的便秘!

穴位埋線,輕鬆治好你的便秘!

中推聯合器械

研發 銷售 生產 服務一體

便秘是消化系統中常見的慢性功能性疾病,隨著飲食以及生活習慣的改變,便秘發病率有逐年增長的趨勢,據國外資料顯示便秘的發病率在年輕人中為3%,中年人為8%,老年人為 20%。北京地區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非病人人群便秘的發病率為6.07%。便秘嚴重者可影響患者的生活工作,因此便秘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便秘表現為排便次數減少、糞便干硬和 ( 或 ) 排便困難,排便次數減少指每周排便次數少於3次,排便困難包括排便費力、 排除困難 、 排便不盡感 、 排便費時 、 需手法輔助排便。目前西醫治療便秘多用以西藥,以各類瀉劑、刺激腸道藥物、潤滑劑等為主,治標不治本,長期應用還產生藥物依賴性。

在祖國醫學中,「便秘」,在清《雜病源流犀燭》一書中首次被提出,歷代醫家記載了大量關於便秘的寶貴資料,直到今天,仍有很高的臨床指導意義及使用價值。因此,中醫在治療便秘上,辨證施治,標本兼治,臨床療效確切,且副作用小。

那麼埋線技術對於便秘具體怎麼治療呢?

根據辨證論治將便秘分為腸胃積熱型、氣機郁滯型、陰寒積滯型、氣虛型、血虛型。

胃腸積熱

1

癥狀:大便乾結、腹脹腹痛、面紅身熱、口乾口臭、心煩不安、小便短赤、舌紅苔黃燥、脈滑數。

治法:泄熱導滯、潤腸通便;

取穴:主穴,大椎、曲池、便秘點。配穴,腹脹腹痛加大橫;口臭加胃俞;牙齦腫痛加合谷。

操作方法

採用穴位埋線的方法,紫晶丹絲線選用1-0# 1cm,埋線針選用9號針:

1) 以大椎穴為例,用碘伏在穴位處常規消毒,將針芯後拉2cm,用鑷子捏取一段紫晶丹絲線,放置在埋線針針管的前端,線體要全部放入針體;

2)左手拇、食指繃緊或提起進針部位皮膚,右手持針,快速透皮,緩慢進針,刺入到所需深度(以常規針刺要求為準,大椎穴深度要求為0.5~1寸);

3)當出現針感時,邊推針芯邊退針體,要做到針尖在何深處,線體即在何深度,將線體埋在合適的位置;

4)快速出針,出針後,針孔處敷醫用膠貼。其它穴位同樣操作。對於熱象比較重的可在大椎、曲池先進行放血治療,之後再進行埋線治療。

氣機瘀滯

2

癥狀:大便多不甚乾結,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腸鳴矢氣,腹中脹痛,胸脅滿悶,噯氣頻作,食少納呆,舌苔薄膩,脈弦。

治法:順氣導滯

取穴:主穴,肝俞、太沖、氣海。配穴,大便乾結加便秘點;噯氣頻作加胃俞;食少納呆加足三里。

具體操作參考胃腸積熱型。

陰寒積滯

3

癥狀:排便困難,腹痛拘急,脹滿拒按,脅下偏痛,手足不溫,呃逆嘔吐,舌苔白膩,脈弦緊。

治法:溫里散寒,通便止痛。

取穴:主穴,命門、腰陽關、風門。配穴,排便困難加大腸俞;腹痛拘急加大橫;呃逆嘔吐加胃俞。三天後可在神闕、風門、大椎、中脘、腰陽關處進行艾灸治療。

具體操作參考胃腸積熱型

氣虛

4

癥狀:糞質並不幹硬,雖有便意,但臨廁努掙乏力,排便困難,汗出氣短,便後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懶言,舌淡苔白,脈弱。

治法:補氣潤腸

取穴:主穴,氣海、大腸俞。配穴,肢倦懶言加脾俞;自汗加風門;食少納差加足三里。三天後可在氣海、神闕、中脘處進行艾灸治療。

具體操作參考胃腸積熱型。

血虛

5

癥狀:大便乾結,面色無華,心悸氣短,失眠多夢,健忘,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脈細。

治法:養血潤燥

取穴:主穴,足三里、血海、便秘點。配穴,心悸加內關;氣短加氣海;失眠多夢加百會;健忘加二神聰。

具體操作參考胃腸積熱型。

穴位分解:

大椎:在脊柱區,第7勁椎棘突下凹陷中,後正中線上。向上斜刺0.5~1寸。

百會:在頭部,前髮際正中直上5寸。平刺0.5~0.8寸。

腰陽關:在脊柱區,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後正中線上。向上斜刺0.5~1寸。

命門:在脊柱區,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後正中線上。向上斜刺0.5~1寸。

氣海:在下腹部,臍中下1.5寸,前正中線上。直刺1~1.5寸。

神闕:在臍區,臍中央。

中脘:在上腹部,臍中上4寸,前正中線。直刺1~1.5寸。

四神聰:在頭頂部,百會前後左右各旁開1寸,共4穴。平刺0.5~0.8寸。

便秘點:在腹部,臍中旁開3寸。直刺1~1.5寸。

內關:在前臂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直刺0.5~1寸。

合谷:在手背,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直刺0.5~1寸。

曲池:在肘區,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處。直刺0.5~1寸。

大橫:在腹部,臍中旁開4寸。直刺1~2寸。

太沖:在足背,第1、2跖骨間,跖骨底結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觸及動脈搏動。直刺0.5~0.8寸。

風門:在脊柱區,第2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斜刺0.5~0.8寸。

肝俞:在脊柱區,第9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斜刺0.5~0.8寸。

胃俞:在脊柱區,第12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斜刺0.5~0.8寸。

大腸俞:在腰部,第4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直刺0.5~1.2寸。

足三里:在小腿外側,犢鼻穴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直刺1~2寸。

血海:在股前區,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內側肌隆起處。直刺1~1.5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穴位 的精彩文章:

中醫認為濕為陰邪,易傷陽氣,經常艾灸5個穴位能祛濕!
針灸急救,被淡忘的最好急救術!

TAG: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