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炊煙不見鄉愁還在

炊煙不見鄉愁還在

趙自力

兒時的印象中,最溫暖的畫面就是背著書包回家,遠遠地看見自家廚房有炊煙升起。書包一丟,就可以吃到母親做的香噴噴的飯菜了。

炊煙是溫暖的記憶。炊煙是一個家庭最溫暖的符號,不管是在田野勞作,還是在地頭休憩,看見了炊煙,就似乎感覺到了希望,聽到了家的呼喚。記得小時候有時放學回家,沒看到父母,心裡頓時空落落的,也不知道父母到哪兒去了。這時我往往跑進廚房,去摸摸鍋蓋,如果是熱的我就放下心來,因為鍋蓋下肯定熱著飯菜。後來才明白,有時父母要外出,來不及告訴我就留下飯菜放鍋里熱著。現在想想那些畫面,感覺非常溫暖。

炊煙是一縷鄉愁。後來讀書離開老家了,再後來參加工作,就很少回老家。每年的春節,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幫母親做飯,幫忙給柴火灶里添柴禾。看著紅紅的火舌舔著黑黑的鐵鍋,看著炊煙裊裊升起,格外有畫面感,也感覺格外幸福。記得有次有人問我幸福是什麼?我不假思索地告訴他,幸福就是和母親一起做飯,看老家的炊煙隨風飄散。在鋼筋水泥森林蝸居後,幾乎再也看不到炊煙了,城市的尾氣到處充斥。只是偶然間,一縷炊煙升起的畫面從腦海中浮出,變成一縷吹不散的鄉愁。

為了照顧年邁的父母,我辭去了大城市的工作,來到小縣城謀生,我想距離父母近些,也好緩解多年的鄉愁之苦。等我回老家時,母親高興地告訴我,現在家家都安上了節能沼氣灶,又乾淨又划算,最重要的是還特別環保。原本是想看看炊煙的,聞聞那柴禾燃燒的味道,不曾想老家變化太大,廚房裡都「鬧革命」了。

我不禁有些失望,那魂牽夢繞的炊煙,要跟我說聲再見了。看著那淡藍色的火苗舔著不鏽鋼鍋,鍋里吱吱地冒著熱氣,我欣慰一笑。

我知道,即使炊煙不見了,鄉愁還在。

版權聲明:圖片來源於網路,圖文無關。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舊縣誘人的鮮花產業
致敬海洋強國先鋒隊!36位「神秘」海軍戰士半世紀後首次集體亮相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