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地方官在叛亂時縋城而逃,此才女寫了首詩,他看後竟羞赧而死

此地方官在叛亂時縋城而逃,此才女寫了首詩,他看後竟羞赧而死

李清照是因為那首著名的《聲聲慢》被人們所記住的。那是一種凄冷的美,特別是那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簡直成了她個的專有品牌,彪炳於文學史,空前絕後,沒有任何人企及,登峰造極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對她的解讀又「怎一個愁字了得」。

其實李清照在寫這首詞前,曾經有過太多太多的歡樂。李清照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出生於一個官宦人家。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在朝為官,地位並不算低,是學者兼文學家,又是蘇東坡的學生。母親也是名門秀,善文學。這樣的出身,在當時對一個女子來說是很可貴的。官宦門第及政治活動的濡染,使她視界開闊、氣質高貴。而文學藝術的熏陶,又讓她能更深切細微地感知生活、體驗美感。因為不可能有當時的照片傳世,我們現在無從知道她的相貌。但據這出身的推測,再參考她以後詩詞所流露的神韻,她該天生就是一個美人胚子。李清照幾乎一懂事,就開始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訓練,又幾乎是同時,她一邊創作,一邊評判他人,研究文藝理論。她不但會享受美,還能駕馭美,一下就躍上一個很高的起點,而這時她還是一個待字閨中的少女。

令人驚奇的是,李清照並沒有按常規初識文字,嫻熟針綉,然後就等待出嫁。她飽覽了父親的所有藏書,文化的汁液將她澆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內秀如竹。她在駕馭詩詞格律方面已經如鬥草、盪秋干般隨意自如。而品評史實人物,卻胸有塊壘,大氣如虹。

她的夫婿趙明誠是一位翩翩少年,兩人又是文學知己,情投意合。趙明誠的父親也在朝為官,兩家門當戶對。

更難得的是,他們二人除一般文人詩詞琴棋的雅興外,還有更相投的事業結合點一金石研究。在不準自自由戀愛,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時代,他倆能有這樣的愛情結局,真是天賜良緣,百里挑一了。

趙明誠在外地時,李清照寄給他的一首相思詞——《醉花陰重陽》: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篙把酒黃香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徹骨的愛戀,痴的思念,借秋風黃花表現得淋漓盡致。史載趙明誠收到這首詞後,先為情所感,後更為詞的藝術力所激,發誓要寫一首超過妻子的詞。他閉門謝客,三日得詞五十首,將李詞雜於其間,請友人評點,不料友人說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趙自嘆不如。這個故事流傳極廣,可想他們夫妻二人是怎樣在相互愛慕中享受著琴瑟相和的甜蜜。

然而,災難卻不期降臨了。公元1127年,金人一錘砸爛了都城汴京(開封)的瓊樓玉苑,還掠走了微、欽二帝,趙宋王朝匆匆南逃,開始了中國歷史上國家民族極屈辱的一頁。李清照在山東青州的愛巢也樹倒窩散,一家人開始漂泊無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趙明誠被任為京城建康的知府,不想就在這時發生了一件國恥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裡發生叛亂,身為地方長官的趙明減不是身先士卒指揮裁亂,而是偷偷用繩子縋城逃走。

事定之後,他被朝廷撤職。李清照這個柔弱女子,在這件事上卻表現出大節大義義,很為丈夫臨陣脫逃而羞愧。趙被撤職後,夫婦二人繼續沿長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一路難免有點彆扭,略失往昔的魚水之和。當行至烏江鎮時,李清照得知這就是當年項羽兵敗自刎之處,不覺心潮起伏,面對浩江面,吟下了這首千古絕唱: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丈夫在其身後聽著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聲,面有愧色,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責。第二年,趙明誠被召回京復職,但因心中「羞赧」,鬱鬱寡歡而病亡。

李清照的悲壯生活來臨,她怎麼能不犯愁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飄雪樓主 的精彩文章:

她13歲嫁皇太極,後用一計力壓多爾袞讓兒子繼位,清亡後有神發現

TAG:飄雪樓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