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筱靜觀察:大愛清塵七周年,專業化是公益基石

筱靜觀察:大愛清塵七周年,專業化是公益基石

七年前,一位調查記者在北京創辦了一家公益組織——大愛清塵,為中國的塵肺病人及他們的家庭提供救助,成為無數塵肺病家庭的希望。這位記者名叫王克勤,曾被評為中國調查記者第一人。

6月15日,「大愛清塵」創始人王克勤;全國政協委員、大愛清塵資委會副主席嚴慧英以及著名新聞攝影記者胡國慶作客《筱靜觀察》,在「大愛清塵」七周年生日之際,與資深媒體人葉筱靜共同回顧「大愛清塵」七年來業發展歷程,探討公益事業發展的專業化問題。

左:胡國慶、王克勤、葉筱靜、嚴慧英

早在2009年,王克勤在搜索研究了大量中國塵肺病農民工問題的數據資料之後,意識到塵肺病是一個涉及到全國性的重大社會公共問題。2011年,他決定創立大愛清塵,明確提出推動國家公共政策與立法是大愛清塵的目標。

回顧大愛清塵七年的發展歷程,王克勤總結為「三駕馬車拉動三個改變」:救援、預防宣傳和政策推動三駕馬車並駕齊驅,帶來對社會、公眾和政策的三個改變。

本期《筱靜觀察》,王克勤回顧自己創辦初衷,分享從愛心行動到公益事業思想轉變,從團隊建設到資金管理的專業運營。

節目中,胡國慶分享自己做記者時的真實經歷,在他1999年接觸到塵肺病人到今天已經過去將近20年,早期許多塵肺病農民對自己的病症一無所知,醫院也多數誤診為結核病或者肺部感染。

「我採訪過一位女性,她的丈夫都去世五年了,但她不知道什麼病去世的。她當時以為是肺結核去世的,後來當村裡死了那麼多人的時候,她才知道實際上她丈夫就是患塵肺病死的。在那個時候,我就感覺到塵肺病家庭的一種訴求,他們需要有一個組織來幫助他們。一直到七年前的今天,王克勤老師創辦大愛清塵,我覺得確確實實做了一件好事情。經過這七年,現在再去看,可以說大愛清塵在中國的塵肺病農民中基本上家喻戶曉。去年我在江西採訪的時候,一個塵肺病人說自己已經不想活了,但是因為知道還有大愛清塵這麼一個組織,就有一種堅強,想活下去。」

自2012年3月起,越來越多的代表委員就解決塵肺病農民工問題建言並提交提案。而2016年到2017年,國家出台《關於加強農民工塵肺病防治工作的意見》;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從法律層面保障了塵肺病農民工的生命與生活權利;國務院發布《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2016-2020》。

政協委員嚴慧英認為,對於社會發展來說,能有更多的專業的公益團隊出現,這個社會越來越穩定,越來越多樣化,才能夠更好地解決社會問題。

「大愛清塵」作為創新社孵化項目之一,5月28日,創新社創始人葉筱靜擔任大愛清塵首任勸募大使,為幫助塵肺病農民工以及促進大愛清塵良好發展提供更多資源支持。對於加入大愛清塵,葉筱靜表示:「我願意參與大愛清塵這個公益組織,首先因為大愛清塵有社會信任的基礎,除此之外,還有我個人通過七年觀察,對王克勤老師做事公開透明的信任。」

由創新社打造創新媒體節目《筱靜觀察》,是一檔全媒體直播談話節目,主持人葉筱靜以近20年互聯網從業經驗,立足科技創新,集合各界精英,以直面現實的求是精神,每期解讀一個熱點話題,帶領觀眾透過現象看本質。看見未來,把握未來,贏在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新社孵化器 的精彩文章:

TAG:創新社孵化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