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代詩人王昌齡與貴州

唐代詩人王昌齡與貴州

大唐天寶七年(748年),因不護細行,王昌齡又被降官貶謫到了西南夜郎故地的龍標縣,做了一名小小的縣尉——龍標尉。他晚年的最後七年在龍標縣呆了六年,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歌,世人因此稱其為王龍標。

(隆里古城)

詩人李白為此寫了一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詩,表達對王昌齡的擔憂和同情。詩云: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唐時的龍標下轄三個縣,範圍包括今天湖南和貴州的幾個縣。唐時龍里,是西南地區重要的軍事要地之一。王昌齡在龍標縣尉的六年中,除了履行縣尉的治安管理,到各地視察、辦案之外,王昌齡還開辦邊民學堂(龍標書院),召集邊民子弟入學,向他們傳教授學,以變風俗。

(隆里古城)

所以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的《開泰縣誌》和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的《黎平府志》均有「隆里之龍標書院,創自唐王昌齡公。」的記載。唐朝的龍標縣地,由於遠離朝廷政治中心,所以邊民並不把王昌齡看作是一個政治罪犯的人,認為他不僅是一位來自京城的朝廷命官,而且是滿腹經綸的文化人,因此邊民們對他都敬愛有嘉。於是詩記載云:

「洞蠻長跪乞新詩,豈復形神勞訟辭」。

「蠻女乞詩書錦字,蒼頭拾葉佐炊煙」。

「洞蠻索句真無奈,逐客傷離也可哀」。

王昌齡本人貶到龍標後,也漸漸地適應了當地生活,稱讚當地美景「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看來他在如此美好的風景環境里,過得也挺美好的。

(隆里古城)

於是他在龍標寫了不少膾炙人口詩作,後人稱「龍標詩」。其中出名的有:

《龍標野宴》

沅溪夏晚足涼風,春酒相攜就竹叢。

莫道弦歌愁遠謫,青山明月不曾空。

《送崔參軍往龍溪》

龍溪只在龍標上,秋月孤山兩相向。

譴謫離心是丈夫,鴻恩共待春江漲。

《芙蓉樓送辛漸(一)》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閨怨》

閨中少婦不曾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答武陵姚太守》

仗劍行千里,微軀敢一言。

曾為大梁客,不負信陵恩。

王昌齡這些「龍標詩」,不僅反映了他謫貶的生活狀況,也表達了自己的胸襟及對國家的情感;除了表達送別,也反映了龍標的風物及當時當地的社會現實。但作為逐臣,他不僅自己沒有怨天尤人,相反,還勸慰那些與他有著相同命運的「淪落之人」坦然面對現實,從困苦愁厄的孤苦情緒中擺脫出來,自強不息。

(隆里古城)

如今,錦屏隆里古城,還有明代復修的龍標書院、王昌齡祠、狀元橋、狀元墓等紀念王昌齡的歷史遺迹。而後人紀念王昌齡在龍標的詩詞更多,僅黎平府人士留下來的紀念就多達200餘首。其中有名的如:明朝萬曆十七年(1589年),黎平府人第一位進士(南京大理寺評事轉少卿)龍起雷的祭王昌齡《王少伯墓》,清朝黎平府開泰縣隆里人、康熙二十年舉人(任廣東潮州知府、鴻臚寺少卿等)張應詔《拜王龍標先生墓》,清代黎平開泰縣龍里人舉人胡可成《吊王昌齡墓》,清代開泰縣龍里舉人胡定之《吊王昌齡墓》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驥德貴州茶 的精彩文章:

TAG:驥德貴州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