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個世紀風靡大江南北的「雞血療法」是誰發明的?

上個世紀風靡大江南北的「雞血療法」是誰發明的?

「打雞血」——貧窮年代的產物

打雞血成為了常用俏皮話

「那一瞬間,我就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不已。」不少文學作品中運用了「打雞血」的這個比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一個人很亢奮很激動,我們也會拿「打雞血」來揶揄調侃他。人人都會用、人人都愛用的「打雞血」,這個典故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文革時期,上海有一個大夫名叫俞昌時,他發明了風靡全國數年的「雞血療法」。所謂雞血療法,就是將新鮮的公雞血液,注射到病人的經脈血管里,對於發燒感冒、腹瀉胃脹、食欲不振、月經不調啥的「有奇效」,有事沒事都來一管子,正所謂「有病治病,無病強身。」

雞血療法

乍一聽,你一定會覺得俞昌時同志是個江湖騙子、庸醫。實則不然,俞昌時同志是個革命年代成長起來的醫生,還接受了現代醫學系統的教育。他發明雞血療法開端於建國後不久的1952年。一次突發奇想的俞昌時,將體溫計插進了雞屁股里,測得公雞體溫約是42攝氏度,比人體體溫高不少。受蘇聯醫學理論影響的俞昌時大夫,猜測雞血是不是可以調整人的神經中樞,促進新陳代謝,提高人體免疫力呢?想歸想,臨床實驗俞昌時大夫卻一直沒敢做。

俞昌時大夫的自述

到了上世紀60年代,中國國際國內環境更加艱辛,因為貧窮落後,在「少花錢治大病,不花錢也治病」的口號下,俞昌時想到了自己多年前萌生的「雞血療法」。為了讓更多貧窮的人病體康復,他決定親自試驗這個方法。於是他抽了一管子新鮮雞血,少量注射了一部分到自己的手臂靜脈里。於是當天中午,他「食慾大振,多吃了八兩飯」。有一些病人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也嘗試注射了雞血,不知道是心理作用還是真的有一點療效,這個辦法就快速地推廣開來。

於是,全國上下不少地方,特別是落後的農村和鄉鎮,由於醫療水平低,這種極低成本的治療技術受到了熱捧。

很多衛生院出現了人們提著公雞排隊打針的現象。這種場景,老一輩農村人一定還有印象。

直到60年代末,很多地方的人因為注射雞血而身體不適,發生過敏休克癥狀後,人們才開始認真反思這個「雞血療法」,從無腦追捧中冷靜下來。很快,各種揭露「雞血療法」弊病的大字報、公開信張貼出來,打雞血的做法被叫停。

一切感覺就像幾年前「綠豆養生」一樣。但俞昌時大夫不是為了自己賺錢,那是在國家貧弱,人們的醫療水準普遍不高的情況下,他一己之力所能想到的唯一一點似乎「起了作用」的療法。銘記這段歷史,不是為了嘲笑當年的人們有多低智,被偽科學忽悠得團團轉,而是為了記住,那個艱苦時期的人們,缺醫少葯,只能用這種偏方治病。好在,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但奇怪的是,「綠豆養生」這種真實的庸醫卻還能忽悠大眾,這比「雞血療法」更加讓人深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可帶表 的精彩文章:

韓國古代「首領」墓中出土26枚銅錢 中國網友笑完卻突然擔憂起來
誰家的方向盤啊?細數中國出土的十大「穿越」文物

TAG:歷史可帶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