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鴉片戰爭發生在明朝,結果何如?打贏問題不大

如果鴉片戰爭發生在明朝,結果何如?打贏問題不大

1840年的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這場戰爭也讓中國人記憶猶新,也是清政府喪權辱國的開始。假如這場戰爭不是發生在清朝,而是明朝,那結果又會是怎麼樣呢?我想打贏問題不大,我們來分析一下。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與任何國家簽訂不平等條約的國家。明朝沒有漢朝的和親,無唐朝時期的與少數民族的結盟,也沒有宋朝時期的議和送歲幣,也沒有兄弟敵國之禮。明朝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和壓力,既沒有屈膝投降,也沒有割地賠款。面對少數民族蒙古族和滿族的侵擾,即使是內憂外患時期,明朝也堅持住,兩次著名的京師保衛戰的勝利就是表現。在對外方面,明世宗嘉靖年間的抗倭鬥爭;明萬曆時期三大征,七年的抗倭援朝戰爭打得日本300年都不敢與中國開戰。因此明朝在歷史上被稱之為「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其實,在明朝末年,中國與荷蘭進行一場戰爭,荷蘭以對華貿易為借口,對中國東南沿海發動侵略戰爭。當時的荷蘭是歐洲第一個資產階級國家,海上貿易發達,比英國還強大,是海上的霸主。荷蘭想打開中國龐大的市場,1633年故意挑起戰爭,進攻中國東南沿海。面對荷蘭的侵略戰爭,明朝政府毫不畏懼,崇禎帝下旨,嚴厲懲罰荷蘭侵略行為。這場戰爭中鄭芝龍率領140多艘主力戰艦,與荷蘭50餘艘艦隊發生激戰,最終取得勝利。戰後,明朝政府向荷蘭提出要求,最終,荷蘭每年向明朝船隊繳納12萬法郎的進貢,換取荷蘭船隊在東亞地區的通行權。這對當時海上霸主荷蘭來說,無疑是個恥辱。

相比於鴉片戰爭時期的清朝,這個時期的明朝面臨的問題要比清朝更嚴重,社會危機嚴重,國庫空虛、內憂外患,農民起義軍烽煙四起;遼東地區的清軍一步步蠶食東北,嚴重威脅北京;東南沿海的倭寇,葡萄牙和西班牙時常侵擾沿海。在這種種困境下,明朝崇禎皇帝毅然要堅持對荷蘭開戰,毫不動搖。這與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戰和中猶豫不定、軟弱無能形成鮮明對比。要知道在戰爭中,皇帝猶豫不決對前方作戰的影響極大,而且會貽誤戰機。皇帝如此堅持開戰,自然會對下屬產生積極影響,將士奮勇殺敵。

明朝的水師力量和武器裝備比較強大。我們知道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而且承平已久,因此清軍在水師方面的發展嚴重不足,甚至還有所退步。清軍的火器裝備很多還是沿用明朝時期的技術,沒有很大發展,還是老式的槍炮,基本沒有更新換代,質量差、工藝落後,在戰爭中很吃虧。清朝水師的戰船還沒有商船大和堅固,而且裝備火炮也少。然後說道士兵的訓練情況,很少有訓練,軍備廢弛,戰鬥力差。

相比於清朝不堪一擊的軍隊戰鬥力,明朝水師力量更強大。明朝中後期的倭寇問題,一直影響中國沿海。因此,明軍在長期戰鬥中不斷經過鍛煉,比如東南沿海的抗倭鬥爭和萬曆時期抗倭援朝戰爭,使得明朝水師的戰鬥力不斷得到提高。軍隊戰鬥力高,而且優秀將領也比較多,這與清朝時期的水師不可相提並論。

明朝的武器裝備在當時世界上也是比較先進的,並不比西方差,特別是火炮和大炮技術先進,在船艦上安裝了很多大炮。說道船艦,明朝的造船技術相當發達,曾經造出鄭和寶船那麼大的船。永樂年間,明朝海軍擁有3800艘船隻,其中包括1350艘巡邏船,1350艘屬於衛、所、塞的戰船,和以南京新江口為基地的有400艘大戰船的主力船隊,以及400艘運糧的漕船。此外,還有250艘遠航寶船,每艘寶船上平均規定人數由公元1405年的450人增加到1431年的690人以上,最大的寶船當然超過1000人。鄭和下西洋時期,人數最多達到27800多人。明朝後期,鄭芝龍的船艦非常強大,在戰船的雙層甲板均裝備帶有環栓能夠拖動的火炮,其一艘戰船上就配備了24門紅夷大炮,其載重達到600噸,乘員達480人,排水量更是一般明軍小型戰船的數倍。當時就是靠鄭芝龍的船艦才打敗了荷蘭侵略者。

清朝時期的鴉片戰爭,英國率領40餘艘戰艦,士兵4000餘人,到後期人數增加到2萬多人,進攻清朝,而且遠離本土。如果清朝政府的領導人有明朝皇帝那樣的堅定開戰的決心的話,再配上強大的水師和火器裝備,鴉片戰爭還是能夠打贏的。

你們覺得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國史 的精彩文章:

關於崇禎的這五大疑點,能解釋其中三個,算你厲害
都說愛屋及烏,努爾哈赤如此寵愛阿巴亥,為何不讓其子多爾袞繼位?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