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花間集》的版本

《花間集》的版本

《花間集》的版本

《花間集》的版本

《花間集》是後蜀人趙崇祚編輯的一部詞集。集中收錄晚唐至五代18位詞人的作品,共500首,分10卷。18位詞人除溫庭筠、皇甫松、和凝三位與蜀無涉外,其餘15位皆活躍於五代十國的後蜀。或生於蜀中,或宦旅蜀中,他們是韋莊、薛昭蘊、牛嶠、張泌、毛文錫、顧敻、牛希濟、歐陽炯、孫光憲、魏承班、鹿虔扆、閻選、尹鶚、毛熙震、李珣。這批後蜀詞人刻意模仿溫庭筠艷麗香軟的詞風,以描繪閨中婦女日常生活情態為特點,互相唱和,形成了花間詞派。填詞風氣,在晚唐五代已十分普遍。唐代文人為避亂紛紛入蜀,填詞風氣也由中原帶入後蜀。唐末五代填詞風氣最盛、成就最高的地方首稱後蜀,次稱南唐。編者趙崇祚﹐字弘基。生平事迹不詳。據歐陽炯《花間集序》﹐此集當成書於後蜀廣政三年(940)﹐其時趙崇祚為衛尉少卿。在1900年敦煌石室藏《雲謠集》發現之前﹐《花間集》被認為是最早的詞選集。《花間集》得名於集中作品內容多寫上層貴婦美人日常生活和裝飾容貌,女人素以花比,寫女人之媚的詞集故稱「花間」。這些詞作都是文人貴族為歌台舞榭享樂生活需要而寫。綺筵公子、綉幌佳人眉眼傳情,當筵唱歌,辭藻極盡軟媚香艷之能事。

《花間集》的版本

讀沈曾植《海日樓題跋》,卷一「宋刻《花間集》跋」條,雲「《花間集》,汲古所刻省精,其祖本今在聊城楊氏,四印齋影刻於京師,三百年間,與汲古閣後先輝映,不可謂非詞苑盛事也。此本每半頁十行,行十八字,羅紋宋本,刻印極精。與毛本楊本相較,行款文字,多有異同。而此本多存唐人集部舊式,宋諱多缺筆。楊本有放翁跋,此有晁謙之跋;楊為淳熙鄂本,此則紹興建康本。然則海源閣主所謂《花間》為詞家之祖,鄂本又是集祖者,固猶未為定論耶?辛丑六月,姚埭老民記於曜貞珉館。」

《花間集》的版本

聊城楊氏指是海源閣的主人楊家,海源閣是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書樓之一,清道光二十年進士楊以增所建。它與江蘇常熟縣翟紹基的鐵琴銅劍樓,浙江吳興縣陸心源的皕宋樓,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樓合稱清代四大藏書樓。其中鐵琴銅劍樓和海源閣所收藏的宋元刻本和抄本書為最多,因之又有「南翟北楊」的美譽。楊以增字益之,號至堂,別號東樵,是聊城人,所以沈曾植稱為聊城楊氏。

《花間集》的版本

《花間集》五代後蜀是由趙崇祚編輯,現存最早的是南宋的幾個刻本。沈曾植跋的這個本子是「每半頁十行,行十八字,羅紋宋本,刻印極精」、「多存唐人集部舊式,宋諱多缺筆」、「有晁謙之跋」的「紹興建康本」,這就是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晁謙之建康刻本,也是現存最早的《花間集》版本。晁謙之,字恭祖,他的從兄晁補之是著名的蘇門四學士之一。晁補之自葺所作,名為《雞肋》,但並未編定成集。紹興七年(1137)年,其晁謙之才綴合他在元祐以後所作,幫他編定為《濟北晁先生雞肋集》七十卷。晁謙之還有個從兄晁沖之,字叔用,《墨庄漫錄》卷八記載了他和名妓李師師的緋聞八卦。晁沖之的兒子是著名的晁公武,他的《郡齋讀書志》是現存最早的一部私家藏書書目,中文系古典文獻學專業的同學必讀的書目之一。晁謙之跋《花間集》云:「建康府有舊本。比得往年例卷,猶載郡將監司僚之行,有《六朝實錄》與《花間集》之贐。又他處本皆訛舛,乃是正而復刊,聊以存舊事雲。」可見建康府原本刊有《花間集》,並與《六朝實錄》一起作為用於郡將監司幕僚離別時贈送之物,並且除建康府之外,還有其他一些版本。晁本《花間集》中有少量的晁謙之校語,其中一則為:「(和凝《天仙子》)卯,古柳字,後方從木。又一本從卵,兩存之。」其中的「又一本」定指晁跋中所指的他處本。紹興為南宋初年,我們推測其他刻本和建康郡齋之前的刻本很可能刊刻於北宋時期,可能都應該是北宋本,不過現在已經失傳。晁謙之校刻的這個本子現在已經是孤本,藏在北京圖書館,就是現在的中國國家圖書館。據說國圖的新館很漂亮,我一直都想找機會去看一看,最近似乎沒有時間。屬於這個系統的本子重要的有明正德辛巳吳郡陸元大重雕本,訂正晁本誤處不少(根據李一氓的《花間集校》校記)。明萬曆八年(1580)茅一禎刻本、萬曆三十年(1602)玄覽齋刻本、天啟四年(1624)鍾人傑刻本都屬於這個系統。

海源閣所藏的《花間集》則是淳熙鄂本,這個本子刷印在南宋淳熙十一、十二等年鄂州(今武昌)的公牘檔冊紙上,故定為淳熙末年鄂州刻本。紙背墨筆銜名有「儒林郎觀察支使措置酒務施、城忠郎監在城酒務賈、江夏縣丞兼拜斛場溫、鄂州司戶參軍戴、進義副尉本州指使監公使庫范」等。此書鈐有崑山徐氏家藏、乾學之印、健庵、聽雨樓查氏有圻珍賞圖書、宋存書室、東郡楊氏鑒藏金石書畫印、臣紹和印、彥合珍玩、楊紹和藏書、楊印承訓、世德雀環子孫潔白、海源殘閣、周暹諸印。並有海源閣主人楊保彝的題款。曾經清代藏書名家徐氏傳是樓、查氏聽雨樓、楊氏海源閣收藏。民國初年海源閣書散出後,周氏自莊嚴堪收得,後由周叔弢先生捐贈國家圖書館,可謂傳承有緒。清光緒十九年(1893),著名詞人王鵬運借海源閣藏本影寫翻刻,收入《四印齋所刻詞》中。王氏的刻本仿宋精寫付雕,內封面題有「影宋淳熙鄂州本花間集十卷」字樣,很多學者誤以為是宋本的原貌。其實他做了很多更改,失去了宋本原貌。李一氓的《花間集校》(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用了四印齋本工作的時候,以為自己用的是鄂本,其實是上了王鵬運的當。到現在都有很多人都沒有發現這個問題,我是偶爾在國家圖書館陳紅彥為新世紀萬有文庫的《花間集》作的說明中看到的。這個本子現在稱為宋刻遞修公文紙印本,是《中國版刻圖錄》判斷之後取的名字。《中國版刻圖錄》斷定此本「原版疑刻於北宋末,中雜南宋初補版,刻工余岩、吳永年、李浩等,他書亦無征。所依據的是版式、刻工、避諱字等綜合因素。」故而斷定為宋刻遞修本更為可信。

沈曾植《海日樓題跋》這一條里其實有個大錯誤,他說「汲古所刻省精,其祖本今在聊城楊氏,四印齋影刻於京師,三百年間,與汲古閣後先輝映,不可謂非詞苑盛事也。」顯然沈氏判斷汲古閣刻本的祖本是藏於海源閣的鄂本。事實上汲古閣刻本所依據的本子是《花間集》的第三個宋本,即開禧刻本。該本有開禧元年陸遊兩處的跋語。金開誠、葛兆光的《古詩文要籍敘錄》稱之為陸遊跋語本,也有人稱為陸遊兩跋本。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曾引及陸遊跋語,可知其著錄者即此本。毛晉汲古閣就是據這個本子翻刻。這個本子的宋刻原本未見近代藏書家著錄,一般判斷已經散軼。沈曾植《海日樓題跋》提到「楊本有放翁跋」,其實是不對的,有陸遊跋語的是開禧刻本。陸遊的跋語有一條是「《花間集》,皆唐五代時人作。方斯時,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至此。可嘆也哉!或者,出於無聊故邪!笠澤翁書」,此則跋語未註明年代。從文末「笠澤翁」來看,應寫於南宋孝宗隆興至乾道年間,因這一階段陸遊所寫文章多署以「笠澤漁隱」或「笠澤漁翁」。他對五代詞人在天下危亡之際流連於歌酒之間的行為極為鄙棄,《花間集》中的離愁別恨之作在他眼中亦成了「無聊」之制。

關於《花間集》在南宋以後的版本情況我本來沒有比較全的材料,幸而企鵝博士幫我下了兩篇論文,太感謝企鵝了。山東大學梅國宏先生的《從版本體例的發展流變看後世對<花間集>的接受》一文(很不幸的是我發現這篇論文大量抄襲了李冬紅的《<花間集>版本變化與接受態度》一文,有大段大段的文字是一字不變的)指出金元沒有《花間集》的版本留存或被著錄,而明代現存所有《花間》版本如下(我用相關材料做了補充):

正統吳訥《唐宋名賢百家詞集》本,簡稱百家詞本,二卷。似乎是以開禧陸遊跋語刻本為底本,合十卷為二卷。

正德十六年(1521)陸元大翻刻本,簡稱陸本,十卷。以南宋晁謙之刻本為底本翻刻,而對晁本錯誤之處有所校正。

萬曆八年(1580)茅一楨凌霞山房刊本,十卷,,並附溫博《花間集補》,二卷。以陸本為底本。

萬曆三十年(1602)玄覽齋巾箱本,十二卷,並附溫博補遺二卷。以茅本為底本,所附補遺較茅本少十七首。

萬曆四十八年(1620)湯顯祖評點本,四卷,閔凌刻套印,書後附義釋與音釋。此本似乎是以開禧陸遊跋語刻本為底本。

萬曆四十八年朱之蕃《詞壇合璧》本。

萬曆吳勉學師古齋刻本,十卷,附溫博補遺二卷。以茅本為底本。

天啟四年(1624)鍾人傑箋校本,即楊慎評點本,二卷。原題「新都楊慎品定,錢塘鍾人傑箋校」,前有張師繹《合刻〈花間〉〈草堂〉序》及鍾人傑《敘刻〈花間〉〈草堂〉合集》,以茅本為底本。這個本子我們南京大學圖書館古籍部有。

汲古閣《詞苑英華》本,十卷。以開禧刻本為底本。

雪艷亭活字排印本,二卷。雪本以茅本為底本。

《花間集》在明代刊刻的版本一大變化就是出現了增補本系統。茅一楨首先於《花間集》原本外增補十四人作品共七十一首,列為補編上、下兩卷,又附《音釋》二卷;之後玄本鍾本和雪本在增補詞上又略有增刪。除了增補內容以詞存史外,明代《花間集》的刊刻出現了《花間集》的評點本,有湯顯祖評點本(萬曆四十八年)和楊慎評點本(天啟四年)兩種。明代《花間集》版本在編排方式上也有一些變化。鍾人傑刻本分上、下二卷,將原書的次序打亂重編,混合原書與增補之詞,統一以字數多少為先後順序進行排列,卻遺漏了《花間集》原書中106首,只存394首。雪艷亭活字本將原本的次序完全打亂,不以人分,也不以字數多少為準,而是混合原書與溫博增補之詞(去掉薛能詞),將同調作品彙集在一起進行排列,以詞調在《花間集》原書中出現的先後為序。這種現象的出現當然與明人刻書的隨意性有關。

與明代版本體例混雜的情況相比,《花間集》在清代重新恢復了其原始版本的面貌。比較常見的有光緒十九年(1893)王鵬運影宋刻本,即《四印齋叢書》本;《四部叢刊》則是影印的玄覽齋巾箱本;吳伯苑和陶湘編《影刊宋金元明本詞四十種》之一的《花間集》是用吳昌綬的《雙照樓景宋元明本詞》初刻本影刊。而雙照樓則是影明正德仿宋本《花間集》十卷,即陸元大翻刻本。此外還有清光緒14年(1888)邵武徐氏刻本,十卷;民國4年(1915)上海碧梧山房影印本十卷,這個版本似乎在高校內只有南大圖書館有收藏;民國5年(1916)文藝雜誌社石印本十卷;民國13年[1924]上海掃葉山房本石印本,十卷;民國16至17年(1927-1928)上海涵芬樓影印本十四卷;民國間中華書局鉛印本十卷;(以上幾種根據圖書館的學苑汲古高校古文獻資源庫系統檢索而得)。2007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上拍賣了民國甲寅(1914年)章氏四當齋刻紅印本《花間詞》,宣紙,線裝,二冊一函,是章鈺四當齋據陸元大本影刻,摹刻精良,宣紙紅印,甚為美觀。成交價25,300元。其他則另有李心若《花間集評註》,1936年開明書店版;華連圃《花間集注》,1938年商務印書館增訂四版;李一氓《花間集校》,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1981再版;陳紅彥校點《花間集花間集補》,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呂留良南京抄書
方寸之美 美了千年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