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國酒茅台的創始人原來是江西撫州人!

國酒茅台的創始人原來是江西撫州人!

近日據撫順發布得知,茅台酒的創始人竟然是撫州人!!

茅台酒創始人

華聯輝(1833-1885)

祖籍江西臨川。華聯輝主要經營鹽業,開設「永隆裕」鹽號,是貴州最大的鹽商。同治元年,在茅台最先開設「成義燒房」,成為茅台酒的創始人。華氏家族,興鹽業、建酒房,創辦「文通書局」等文教產業,華家捐銀賑濟,捐資助學以及被當時的政府和軍隊索要和借用的款項合計超過二三百萬兩。華氏家族累積財富、投資文教,惠及桑梓、創立品牌、振興實業、以濟民生。

2品茅台說故事

自2000多年前,今茅台鎮一帶盛產的枸醬酒一直作為朝廷貢品盛名於世。清嘉慶年間,"茅台(釀酒的)燒房不下20餘家,所費山糧不下兩萬石"。"酒冠黔人國,鹽登赤虺河";"蜀鹽走貴州,秦商聚茅台",清代著名詩人鄭珍的詩句讓我們知道,早在十九世紀中葉,貴州茅台已是人們公認的名酒。

就在茅台釀酒業欣欣向榮之時,卻遭受了一次滅頂之災。

太平天國後期內訌,石達開在" 天京事變" 後率十萬餘眾一路血戰來到貴州。由黔入川時攻佔茅台鎮,茅台守軍和民團拚死抵抗,戰鬥十分慘烈。戰後,茅台鎮所有房屋、酒坊在衝天火光中蕩然無存。

一次,華聯輝回家探母,母親說,年輕時曾在茅台地方喝到一種非常好喝的酒,每天吃飯時飲上幾口,感覺那段時間精神煥發,渾身是勁,不知道這種酒還有沒有。母親的這一願望記在了華聯輝心上。再到茅台時,就吩咐手下尋找這種很好喝的酒,竟然一無所獲,原因是經過那場戰亂,酒房倒了,酒窯填了,酒工散了或死了,茅台的釀酒業亦不復存在。華母聞訊,黯然神傷,自此竟茶飯不香,精神不振。

為讓母親能飲上此酒,華聯輝買下已成廢墟的原釀酒作坊,找回舊時的酒師,在原址上建起作坊試行釀製,釀出的酒經華母品嘗,正是她年輕時喝過的酒,自此,華母每日就餐時必定飲上幾口,心情變得舒暢,逢人就誇兒子孝順,茅酒好喝,精神一天天好起來,已經78歲高齡的華母又活了21年。

華聯輝把他的釀酒作坊取名" 成義燒房",這就是後來舉世聞名的茅台酒廠最早的雛形。後來雄視天下的貴州茅台酒就這樣在一個兒子的孝心中誕生了,中斷多年的茅台酒恢復了生產。華聯輝建" 成義燒房" 的本意,是為了滿足母親的心愿,並用來饋贈親友,滿足官場上的一些應酬需要。但酒一問世,就受到大家的歡迎,華家有好酒的消息不脛而走,前來索要此酒的親友和同事,踏破門檻。具有敏銳商業頭腦,善於捕捉商機的華聯輝立即決定將酒房擴建,正式對外營業,並將酒房定為" 成義酒房",酒名定為" 回沙茅酒",人稱" 華茅"。

3茅台酒前傳

據1939年編的《貴州經濟》記載:「滿清咸豐以前,有山西鹽商來茅台地方,仿照汾酒製法,用小麥為曲葯,以高粱為原料,釀造一種燒酒。後經陝西鹽商宋某、毛某先後改良製法,以茅台為名,特稱「茅台酒」。

1949年,茅台酒生產凋敝,僅存三家酒坊(成義、榮和和恆興),道光年間酒坊不下二十家的繁榮局面早己不再,茅台酒的生產己達到了破產的邊緣。

三家酒坊分別為:1862年華聯輝創辦「成義燒坊」,所釀茅酒人稱「華茅」;1879年王立夫等三人合資創辦「榮和燒坊」,所釀茅酒人稱「王茅」;1929年周秉衡投資興建「衡昌燒坊」,1938年,周因倒賣鴉片破產,賴永初收購了「衡昌燒坊」,更名為「恆興燒坊」,1947年「恆興燒坊」生產的酒定名為「賴茅」。

根據《茅台酒廠志》、《仁懷縣誌》等官方資料的記載,仁懷縣政府通過沒收、接管和贖買的方式,將成義(華茅)、榮和(王茅)和恆興(賴茅)三家茅台鎮上規模最大的私營燒坊(過去民間稱釀酒作坊為燒坊)國有化,1953年成立了貴州茅台酒廠。這些燒坊里的資深酒師,就成了這家新酒廠的技術骨幹,把釀酒工藝帶了過去。

「華茅」成義燒坊

三家燒坊里,成立最早的是華家成義燒坊,其歷史可追溯至清朝同治年間。

1951年,仁懷縣人民政府將「成義燒坊」收購併公有化,「成義燒坊」更名為「貴州省專賣事業公司仁懷茅台酒廠」(即今天的茅台酒廠)。「成義燒坊」三大酒師——鄭興義、鄭永福、鄭銀安入主茅台酒廠,史稱茅台三鄭。1984年,鄭永福的關門弟子方延本成為鄭氏釀酒技術的最後嫡傳,註冊了「成義燒坊」商標。

「王茅」榮和燒坊

根據《仁懷縣誌》記載,在華家設立成義燒坊後十年(1879年),石榮霄、孫全太和王立夫三位遵義地區的地主,「合股聯營」開設了「榮太和」燒坊,燒坊名字分別取自於石、孫的名字,以及王立夫繼承經營爺爺王天振創辦的鹽號「天和號」。

到1915年時,孫全太以「賬目糾紛」提起訴訟退股,燒坊從此改名為「榮和燒坊」。1927年王立夫病逝,燒坊主要由石榮霄掌管。

由於實力相對有限,榮和燒坊的酒產量不大。據《茅台酒廠志》記載,常年產量在5000公斤左右,主要也只是在本地和臨近遵義的重慶銷售。

石榮霄本也姓王,因為是當地一位石姓地主的養子,遂改了姓,其後人恢復王姓。他的孫子王澤生後來繼承了這份產業。被收歸國有前,經營榮和燒坊的是王澤生的兒子王秉乾。

1915年,茅台鎮兩家最大的酒作坊「成義燒坊」與「榮和燒坊」以「中國貴州茅台酒」的名義聯合參展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

「賴茅」恆興燒坊

和華、王兩家相比,賴家做酒晚了半個世紀,巴拿馬的獲獎,也與其無關。

1920年代末,貴陽一周姓鴉片商人,在茅台鎮開設了一家小燒坊。之後,周在貴陽的生意破產,燒坊也只是勉力維持。到1938年,為了抵債,周把燒坊轉讓給了他在貴陽的合作夥伴賴永初。

賴永初並非富貴出身,他自小當學徒、小販,靠土產品等買賣發家。到抗戰勝利後,他在貴陽已是開設銀行、經營礦產、躋身政界的一方新貴,此為後話。

「父親把這個酒分裝為小瓶,在自己商號里試銷,反響不錯,他覺得前景不錯。」賴永初的兒子賴世強說,接手了燒坊之後,父親就斥巨資擴建燒坊,並將燒坊改名為更現代的「恆興酒廠」。

據《茅台酒廠志》記載,1947年時恆興燒坊的產量已達3.25萬公斤,規模大大超過上面兩家。

與兩家先輩相比,賴永初的經營手法看起來更為現代。《仁懷文史資料》寫道,賴永初註冊了「賴茅」商標、採用了便攜的酒罐、設計了別緻的包裝圖案,並不斷用廣告和直銷的手段擴大市場,一度銷到香港。

「貴州解放前夕,當時的貴州省國民黨政府主席谷正倫曾派人遊說父親,攜銀行資金去往台灣,還給他留了飛機。但父親覺得自己一介商人,手上又沒血債,無需逃命,況且誰上了台,都需要有人從事商業,便拒絕了。」賴世強說,解放軍進入貴陽時,父親還安排旗下學校師生連夜趕製五星紅旗去迎接。

建國後,賴永初也曾短暫地得到過一些「待遇」,比如獲選貴陽市政府財經委員等職,1950年曾跟隨代表團在北京和上海參觀,得到朱德、陳毅的接見。

1953年,貴州省將三家燒坊收歸國有,給予成義燒坊120大洋,榮和燒坊400大洋,恆興燒坊作為官僚資本沒收,成立了國營茅台酒廠。這就是茅台酒有據可查的歷史。

撫州發布說:以後喝茅台酒,可以自豪的說這是我們撫州人「釀」的酒啦!仁懷人怎麼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古物一世界 的精彩文章:

這些中國式定情飾物,為何讓人銘記?
60種寶石養生功效與寓意大全,收藏!

TAG:一古物一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