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英雄楊利偉落地之後,為何再也沒有翱翔太空?背後的原因太辛酸

英雄楊利偉落地之後,為何再也沒有翱翔太空?背後的原因太辛酸

2003年10月,楊利偉乘著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凱旋, 成功返回地面。航天員楊利偉的事迹隨新聞傳遍了全世界,當時楊利偉下飛船的時候臉色雖然蒼白,但看上去身體狀況還是挺好的。其實事實不是這樣,楊利偉此時的電視直播是在醫護人員處理之後才進行的。實際上楊利偉剛剛下飛船的時候,嘴角滿是鮮血。

楊利偉本人最近出了一本書說明了情況:「當時在返航的時候,速度極快,飛船與大氣層摩擦力非常大,巨大的衝擊力讓飛船內部十分不穩定,我自己也來回晃動,結果麥克風的不規則稜角碰到了我的嘴角上,瞬間鮮血直流,如果當時麥克風在我的頸上或者眼睛旁邊,估計我的大動脈和眼睛都會受到傷害,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不僅如此,在飛船穿過大氣層回到地球途中,飛船玻璃出現裂痕!這種情況的出現是致命的,因為飛船和大氣層摩擦產生的溫度有上千度,這個情況下如果飛船出現了裂痕,那船體會在一瞬間成為灰燼。

「我當時真的以為我要犧牲了,因為你不清楚那個情況到底有多嚴峻,等著我回去的工作人員們心也都提到了嗓子眼」楊利偉回憶說。

當飛船剛剛起飛的時候,飛船的下面是一個巨大的水池,裡面屯滿了水,這是為了在飛船起飛的時候避免超高溫對附近設施造成的損害,而且火箭發動的一瞬間,幾千噸的水瞬間就蒸發沒了。可想而知,這個溫度早已不再是人體所能承受的了,已經到了極其恐怖的程度。

而後飛船升空,幾百噸的龐然大物就在火箭的推進器下飛向了太空,剛剛起飛的時候通過電視直播可能感覺不出來有什麼大問題,實際上飛船起飛的一分鐘是最重要也是最令人擔心的一分鐘,如果這一分鐘順利了,後面就不用很擔心了。

可是情況永遠會超出想像,飛船逐漸加速,飛船內部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大,但是這些東西都是很正常的,對於楊利偉而言,在訓練時已經習以為常了。但是訓練跟實戰存在著天壤之別,因為在地面上不管怎樣都只能模擬太空的失重情況,而在地面上不管怎麼模擬都是不能與實際比擬的。巨大的壓力讓楊利偉開始有點忍受不了,即使是受過最高訓練的專業航天員,在這種非人的環境下,也會喪失判斷的能力,疊加的壓力讓楊利偉開始承受不了,整個人感覺像是要被壓不能呼吸。楊利偉已經有點害怕了。

這種環境下,人類幾乎是難以承受的。楊利偉的身心都在遭受超乎常人的考驗,剛開始楊利偉還以為這是正常現象,畢竟這是一個未知的領域,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後來加速過程結束,到了預定軌道之後,雖然是完全失重,但是楊利偉已經沒有了那種壓抑的感覺。後來楊利偉回憶說:「當時那種情況下,我真的受不了了,感覺自己隨時會犧牲,但幸運的是,我奇蹟般的活過來了。」楊利偉這樣說,對於普通人估計沒辦法感同身受,畢竟我們也沒機會坐一次飛船,但這個過程的艱險,通過楊利偉回憶的字裡行間,我們也能切身體會到。

這也是楊利偉沒有再次翱翔太空重要的原因,歷經這次九死一生的任務他的身體已經無法再進行高強度的訓練,更無法承受飛船升天時巨大的壓力,但他邁出的那一艱難的一步,卻是我國航空事業最偉大的一步。

飛行回來後,工作人員研究認為,飛船內部的壓力主要是因為火箭的振動。之後改進了技術工藝,解決了這個問題。在神舟六號飛行時,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神七」飛行中再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雨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茶童不小心打碎茶杯,袁世凱正要發怒,茶童:我看到了一條金龍
日本曾發明一種秘密武器,讓數萬中國人喪命,最終被中國土狗制裁

TAG:曉雨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