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金剛經》的開篇,我看到了佛法本來的樣子

《金剛經》的開篇,我看到了佛法本來的樣子

文/山門歌者

學佛的人,或者不學佛的人,總會好奇一個問題:佛法到底是什麼?

用世俗的觀點來看,這個問題很簡單,無非就是講講佛教的歷史因由,再梳理幾個大的流派理論,大約就構成了宗教意義上的「佛法概況」。對此,學術界梳理過,歷史上無數高僧大德也探究過,條條框框能畫好些示意圖,動輒即是「不二」、「般若」這樣的宏觀大理論。

似乎,只有這麼做才足夠清晰地詮釋佛法,顯示出佛法的「高大上」來,教人望而生畏。

但在我看來,如此這般,只能夠解構作為宗教的佛教是什麼樣,而不是解釋佛法,更不能窺得佛法真義,僅僅是凡眼看佛罷了。

佛法不是學術的範式,不是一種定義。那麼,佛法到底是什麼呢?

佛法是佛陀所得的宇宙真相!

他在菩提樹下悟了,不忍世人受苦,又在世間駐留四十九年,宣說法要,指引人們去尋找真相。

但如今佛陀已經涅槃,留給我們的只有文字,我們試圖追尋佛法的真諦,也只能從昔日的語言里尋找蛛絲馬跡。

可是佛教經典浩渺如海,甚至真偽難辨,我們讀過的寥寥有數,怎麼找呢?看起來太難了!

那麼換個角度思考,既然佛法的目的是指引人們離苦得樂,那我們不問佛法原本是什麼,只問:在你曾讀過的經文里,哪一句佛經讓你感觸最大,有恍然大悟的感覺?又是哪一句佛經讓你在剎那微念之間覺得佛法就在身邊,給你信念和力量呢?

其實,有這樣一篇經文,有這樣幾句話,我相信學佛的諸位人人都曾讀過。哪怕是不學佛的人,恐怕也從各種各樣的電視劇和文學作品中聽聞過:《金剛經》

不過大家可能都被「無相無我」、「諸相虛妄」等妙法所吸引,不曾注意到最關鍵的一句: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這是金剛經的開篇,第一句。最簡潔的語言,最平淡的敘事,講述著佛陀的一天。尤其是在當下社會裡,處處都追求「顏值」,寺院金碧輝煌、雕樑畫棟,佛殿金裝盛藏、香花雕飾,就連拜佛的群眾也要講究供品「好不好看」,這句話讀來便更加觸人心魄了。

沒有各種金光閃閃,毫光祥雲;沒有蓮台香花,神獸護法;沒有響徹三界的法螺,也沒有震天獅子吼。而是到飯點了,要吃飯了,佛陀就去城裡乞食。印度天氣熱,但要出門,還是要整整齊齊穿上僧衣,拿上缽,端正得體。

在城中求得食物,仍舊要一步一步走回城外說法的茅舍,平靜地吃好飯,再把衣服飯缽都收好,把腳洗乾淨,整理好座位,終於歸座,開始講法。

我們現在的人,看多了佛經中關於佛菩薩的讚頌描述,很難對這種「平凡」產生共情,也不會細想背後的艱難。

這似乎是很平凡的一天,乞食,吃飯,洗腳,整理,然後說法。但看起來又非常窘迫,可即便如此,佛陀依舊從容不迫:要出門的衣服可能是化緣而來的舊布條拼湊的,但是仍然要穿好;茅舍到城裡的路不好走,還可能泥濘不堪,這時候沒有護法托轎,也沒有白象作車,更沒有步步生蓮、天雨香花來墊腳,佛陀甚至連一雙鞋都沒有,就那麼打赤腳來來回回走了好遠的路。吃完飯,收拾好東西,還要去把腳洗乾淨,整理好儀錶。更沒什麼空休息,就得自己擺好墊子,準備給學生們講法了。

這樣的場景,就是佛陀說法四十九年的日常。佛法原本是什麼,不外如是。

學佛,原本就是一件甘於平凡的事,靜下心來,不問起點,不問終點。是老老實實,洗盡鉛華後,去觸摸藏在佛經背後的靈魂,去尋找已經失落的真相。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

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和出處。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最新熱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
南懷瑾:學佛後的第一個毛病,懶!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