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紫砂壺歷史趣事

紫砂壺歷史趣事

歷代紫砂壺具有文人情結

要了解紫砂壺的收藏與鑒賞,首先要掌握歷代紫砂壺的藝術特徵和文化價值。李沖介紹了紫砂壺收藏需要積澱的一些歷史文化知識。

明 「大壺變小壺」

明代有紫砂巨匠時大彬,喜作大壺,按畫作之比例,用現在的眼光看,應有2500CC之多。當時文人建議「把壺從大改小,做成一把可以一手持之、一手捋須吟詩的雅器,那該有多好。」於是時大彬開始改制小壺。改到了只有300-400CC左右。時大彬這一變革,將制壺工藝手法和壺型大小規格基本固定下來,併流傳至今

清 文人工匠同造壺

到了清康熙、雍正年間,紫砂史上又出現了一位承前啟後的紫砂巨匠陳鳴遠。當時文人仰慕、佩服陳鳴遠的紫砂技藝,都以為陳鳴遠制器題詩落款為幸運事。陳鳴遠先後與陳維崧、汪柯庭、楊中訥、曹廉讓等文人相交甚密,在交往過程中,陳鳴遠聽取、吸收、採納了這些文人學士對紫砂器物製作的喜愛和偏好,積極地將他們所提供的意見建議付諸實踐,並由此開創了紫砂文房製作的先河

近代 五把石瓢壺少了兩把

近代的紫砂製作大師顧景舟,在上世紀40年代通過鐵畫軒二代傳人戴相民介紹,結識了一批在上海有影響的書畫家,如江寒汀、吳湖帆、來楚生、謝稚柳等人。至今仍有石瓢壺流傳於世,為顧景舟制,吳湖帆、江寒汀畫,並由顧景舟親自鐫刻。「相傳同式共做了五把,分送五人。可惜,如今我們只能見到三把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宜興紫砂壺文化 的精彩文章:

如何辨別紫砂壺的好壞

TAG:宜興紫砂壺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