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北宋/金各窯口瓷器將在香港拍賣

北宋/金各窯口瓷器將在香港拍賣

隨著去年秋拍北宋汝窯天青釉洗以2.94的價格成為中國瓷器世界交易記錄後,以汝窯為代表的宋代瓷器再次進入公眾視野。瓷器發展到宋代形成了「窯」的概念,但是宋人對瓷器的記載還是比較零散。最早對宋代瓷器進行系統介紹的是明處曹昭的《格古要論》,其中記錄了高麗窯、大食窯在內的15個古窯,其中絕大部分是宋代的。在中國嘉德2018年香港春拍「搏泥幻化—中國古代陶瓷」專場中的拍品代表著宋代瓷器的輝煌。


五代/北宋 白釉刻劃花捲葉蓮瓣紋執壺

北宋/金各窯口瓷器將在香港拍賣

尺寸 高18.6cm 估價 HKD  1,000,000-1,200,000

此類執壺式樣乃五代至北宋早期所流行,耀州窯、越窯、定窯等均可見,也有遼瓷產品,皆可證此壺年份佳、品級高。直口稍外傾,細頸,豐肩,球狀腹,底承外撇狀圈足。肩部一側出細彎流,一側置帶狀曲柄連接頸部。腹壁剔刻雙層仰蓮瓣紋,蓮瓣疏朗寬闊,蓬勃飽滿,中脊出細棱,具浮雕效果,時代風格顯見。五代至北宋早期經常出現多層蓮瓣的淺浮雕式裝飾,之後逐漸減少。

該線條細膩,設計精妙,工藝超群,可比越窯線刻花精品。外壁通施白釉,上延伸至口內,下近足底。整器立坯後,掛漿水樣白色化妝土,均勻細潤。後罩透明釉,瑩澈清透,細潤具光澤,積釉處微閃黃。釉面滿布細碎開片紋,分外美觀。底足澀胎,胎色灰白,堅硬緻密。

縱觀此器特徵,乃五代至北宋初期北方所產,工藝兼容並蓄,稀有程度可見一斑,端莊大方,時代風格彰顯。

唐、五代時期,白瓷在北方有很大的發展,增加釉面白度的措施由施化妝土改為選用高質量原料,提升了釉面光潔度接近高級細瓷標準。代表宋代白瓷最高水平的定窯,白瓷燒制技術達到完全成熟的程度,釉色透明瑩亮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定窯白瓷的造制始於唐代,至宋代發展到頂峰,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其生產的白瓷工藝水平極高。定窯的白瓷胎體潔白,質地結實,釉色潤澤如玉,白中微微閃黃。定窯的燒制在使用匣缽的基礎上又創造了覆燒技術,提高了瓷品的產量,但盤、碗因覆燒,有芒口及垂釉現象。北宋後期白瓷裝飾工藝也成熟起來,有刻花裝飾者,紋飾線條粗獷有力:有劃花裝飾者,線條纖細流暢;印花裝飾為多,印花紋飾構圖嚴謹,層次分明,題材有牡丹、蓮花、萱草等花卉紋,鳳凰、孔雀、鷥鷥、鴛鴦和鴨等禽鳥紋,龍則輔以雲紋或海水,此外還有嬰戲、水波游魚等。

定窯由於釉色和裝飾多有可取之處,一度為官府燒制宮廷用瓷,北方窯口爭相模仿其風格,以提升品質,形成了以定窯為中心的定窯瓷系,名噪一時,傳世品較多。


北宋 磁州窯綠釉黑彩牡丹紋瓶

北宋/金各窯口瓷器將在香港拍賣

尺寸 高25.5cm 估價 HKD  1,000,000-1,200,000

拍品式樣為北宋時期磁州窯經典器之一,裝飾風格還可見白地黑花、單色白釉、綠釉等,尺寸小者不足20公分,大者有逾35公分者,尤其白地黑彩剔花、綠地黑彩剔花者尤為名貴,為海內外公私收藏機構的重要藏品。

這件牡丹紋瓶撇口下卷,長頸,腹部上鼓下斂,喇叭狀圈足。器底澀胎,隱約可見墨書痕迹,內容難辨。外壁施綠釉,其上黑彩繪折枝牡丹花兩組,紋飾輪廓、局部細節以篦劃、刻劃工藝展現,如花朵輪廓、花瓣和葉子的脈絡等。紋樣落落大方,舒展開闊。釉面布滿細碎開片,局部泛蛤蜊光。

磁州窯是中國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也是著名的民間瓷窯,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說。磁州窯創燒於北宋中期,並達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續。綠釉是含氧化銅的石灰釉,在還原氣氛中呈紅色,在氧化氣氛中則呈綠色。我國傳統的綠釉和綠彩都是以銅作著色劑,屬於銅綠釉。宋代的磁州窯和定窯等都有燒造,定窯所燒的綠釉被稱為「綠定」,彌足珍貴。金代扒村窯和元代磁州窯都有綠釉釉下彩褐彩的製作。


金/元(1115-1368) 黑釉剔花牡丹紋罐

北宋/金各窯口瓷器將在香港拍賣

尺寸 高28.5cm 估價 HKD  800,000-1,000,000

這件牡丹紋罐形制周正,氣韻沉穩挺拔。外壁採用雙層化妝土的剔花手法裝飾纏枝牡丹、卷葉紋,這正是磁州窯難度最大的工藝之一。工匠先於器身坯體上掛一層白色化妝土,待干後再罩一層黑褐色化妝土;然後在表層色深的化妝土上刻劃紋飾輪廓及細節,並剔除掉紋飾間隙的深色化妝土,從而露出底層的白土;刻花完成後,施透明釉入窯燒造。成品的黒釉剔花紋飾流利洒脫,黑白對比分明,彰顯質感和裝飾意味。唯有技藝精湛的工匠才能做到萬無一失,剔掉表層黑土而不損其下白土。經轉流傳數百年,除釉面的輕微使用痕迹外,品相完整,釉光滋潤,可稱珍品。

在兩宋期間曾經長時間被遼所控制,後來又為金所有。儘管遼金統治期間,這一帶戰爭頻繁,但是在民間,由於文化紐帶和血緣的關係,其商品交換、工藝交流卻從來沒有間斷。因此,遼金時期雁北的制瓷技術與其相鄰的河南、河北各窯口的關係十分密切。甚至在近、現代較長一段時間的鑒賞中,曾一度把這些作品歸入到磁州窯之中。但是,隨著科學的考古工作不斷地深入和發展,這種頗具雁北特色的黑釉剔劃花作品,由於個性突出,風格鮮明,最終呈現出與眾不同的韻味來。


北宋 定窯白釉葫蘆形執壺

北宋/金各窯口瓷器將在香港拍賣

尺寸 高21.5cm 估價 HKD  750,000-850,000

葫蘆形執壺是北宋早、中期十分流行的一種樣式,定窯、耀州窯、景德鎮青白瓷等皆可見,同時期的遼瓷中亦有,乃時代風貌。按裝飾風格大致分三類:一、素身或僅飾弦紋;二、刻劃多層蓮瓣紋,具淺浮雕效果;三、通景刻劃纏枝花卉等。

這件器身呈上下兩節葫蘆狀,矮直口,平凹底,澀胎。器身一側出帶棱的管狀彎流,另一側置帶狀柄。弦紋飾肩,光素簡約。施釉近底,截釉齊整,顯控釉工藝精湛。整器製作精細,造型優美,線條流暢,比例協調。


北宋 黑釉剔刻牡丹紋小口瓶

北宋/金各窯口瓷器將在香港拍賣

尺寸 高20.5cm 估價 HKD  550,000-650,000

拍品造型端莊秀美,俗稱吐露瓶、嘟嚕瓶,也見有考古報告稱為「矮梅瓶」、「半截梅瓶」等,為宋金時期北方窯口所流行。

梯形小環口,短直頸,圓肩,腹壁較直,下部稍內收,隱圈足。肩、脛部分別裝飾蓮瓣紋,上下呼應。腹部飾纏枝牡丹,花開上下,共四兩朵,舒展開闊。紋飾空白處皆劃篦紋,繁而不亂。整器黑白對比醒目,具有強烈的裝飾意味。工匠先於素胎上施白色化妝土,其上再罩黑色化妝土,然後在黑色層上小心翼翼地划出紋樣,划過的地方便露出下層的白色化妝土,從而形成白色輪廓線、黑色圖案的藝術效果,最後施透明釉。要剔除黑色面層而不損白色底層顯然難度極高,可見陶工精湛技藝。

此類器物傳世者常見白地黒釉剔花、白地黑彩畫花者,留白面積大,剔工少。本品則不同,通體剔花,工藝繁複,傳世稀少,又器身較完整,更為難得。


北宋/金 鈞窯藍釉渣斗

北宋/金各窯口瓷器將在香港拍賣

尺寸 高13.5cm 估價 HKD  450,000-500,000

渣斗體量不大,製作規整。廣口,束頸,扁鼓腹,圈足。頸部稍長,比例略高於腹部。通體施藍釉,藍中微閃紫紅,頸部可見一處長條狀紅斑,十分鮮麗。口沿、圈足釉薄處顯黃褐色。釉面有冰裂狀開片紋。


五代/北宋 越窯青釉刻花盤口注壺

北宋/金各窯口瓷器將在香港拍賣

尺寸 高34cm 估價 HKD  380,000-420,000

這件越窯青釉刻花盤口注壺式樣新穎,氣質獨特,盤口,邊沿起立邊兒,沿面內傾,細長頸,頸部中間偏上凸起一棱,狀如竹節,竹節下方置橫系,有穿孔。豐肩,一側出細長流,無柄。長圓腹,上闊下斂,底出外撇圈足。足內澀胎,可見多個泥條支燒點。通體刻劃花裝飾,以針狀利器細刻紋樣,腹部主題紋飾為四組S型雙交枝牡丹,口沿、頸部、彎流等輔以漩渦狀卷草紋,為越窯經典裝飾紋樣,還見於執壺等,線條纖細流暢,工藝精湛。

北宋時期越窯繼續燒造青瓷。據文獻記載,宋朝立國初期,從開寶到太平興國十餘年間(968—984年),錢越國控制下的越窯曾為北宋朝廷燒制青瓷貢品達17萬件之多,說明北宋初年越窯生產的青瓷不僅質精而且量大,許多珍品還作為禮品被宋廷贈與遼國,所以在北方遼代貴族墓葬中也常有越窯瓷器出土。此式盤口長頸注壺在越窯產品中比較少見,遼瓷中可見,尤其盤口、長頸、竹節等因素在同時期的北方器物中比較流行,定窯、遼瓷皆可見,此物極有可能為吳越國專門製作的貢遼物品。整器挺拔俊秀,製作精美,是為南北方藝術兼容並蓄的代表,也體現著當時吳越國與遼互為往來的交流狀況。


北宋/金 鈞窯天藍釉碗

北宋/金各窯口瓷器將在香港拍賣

尺寸 直徑22cm 估價 HKD  350,000-400,000

碗體大,闊口內斂,深弧腹,窄圈足。通體施天藍色釉,圈足澀胎,足心掛釉。

此類鈞窯大碗,口徑20公分以內者常見,而此碗達22公分,又製作規整,釉色勻凈,釉質細膩,品相完整,是同時期鈞窯佳品。鈞瓷從唐代興起,到了北宋初年已蓓蕾初放,贏得了信譽,倍受廣大用戶所喜愛,尤其鈞瓷銅紅釉的燒製成功,及其複雜的窯變機理,形成鈞窯絢麗多彩,艷美絕倫,窯變奇特,紅紫相映,更為其它窯口所不及。到了北宋末年曾一度被宮廷龔斷為官窯。北宋鈞窯做到窯變可控,蚯蚓走泥紋是其特徵之一。用氣泡串起一條條呈立體狀的蚯蚓奔爬,蛙卵紋,


宋/金 耀州窯青釉刻劃牡丹紋碗

北宋/金各窯口瓷器將在香港拍賣

尺寸 直徑20.6cm 估價 HKD  220,000-250,000

此碗大口徑,製作周正。碗內口沿下方近一寸光素,其下刻劃單枝的折枝牡丹花卉,刀鋒犀利,鏟剔自如。花朵豐滿富貴,枝葉舒捲婀娜。花葉、花瓣脈絡等細節以篦狀工具划出,使紋飾更加具象生動。施釉燒成後,紋飾愈加清晰,層次分明,濃淡相間。整器形制規矩,刻工精湛。布局有致,繁而不亂。裹足滿釉,釉色青綠泛黃。

耀州窯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唐代開始燒制黑釉、白釉、青釉、茶葉末釉和白釉綠彩、褐彩、黑彩以及三彩陶器等。宋、金以青瓷為主。北宋是耀州的鼎盛時期,據記載且為朝廷燒造「貢瓷」。金代延續北宋時期繼續發展,元代開始轉型,走向末落。宋代裝飾技法主要是刻花、印花、劃花及模印刻劃相間,以刻花、印花為主。

耀州窯五代青釉瓷的燒造已達到極高的藝術水平。耀州窯在宋代時北方的青釉瓷窯場中最負盛名,堪稱翹楚。耀州窯宋代晚期以青釉瓷為主,胎薄質堅,釉面光潔勻靜,色澤青幽,呈半透明狀,十分淡雅。裝飾有刻花、印花,結構嚴謹豐滿,線條自由流暢。紋飾多滿布器內外,種類繁多,有牡丹、菊花、蓮花、魚、鴨、人物、龍鳳等,風格粗放健美,生動自然。器形有碗、盤、瓶、罐、壺、香爐、香熏、盞托、注子溫碗、缽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