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卡扎菲為何惹來殺身之禍

卡扎菲為何惹來殺身之禍

1970年,卡扎菲政權將利比亞領土上的美國等西方國家駐軍全部驅逐出境,並在四年時間內將原先被西方國家公司控制的油氣資源全部收歸國有。這個時期正好爆發了第四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第一次以石油為武器,來給國家社會施壓,導致國家原油價格飛漲。對於產油國來說,高油價便意味著高收入。

卡扎菲政權將石油生產的收入由政府統一分配,以滿足社會需求,並於70年代中期開始實施大規模的公共住房建設計劃,發展醫療保健和教育事業。搞得自己跟社會主義政權似的,而1977年的時候利比亞更是將國名改為了「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

利比亞政府的這些社會保障事業建設是卓有成效的,實現了免費醫療,免費教育,用電也是免費。想買車,政府直接出一半的錢,汽油價格低得幾乎令人髮指,只有0.14美元,因此上個世紀80年代,利比亞已經普及了轎車。另外,年輕人結婚生育都有獎金,條件好的時候直接發套房子給你……

有人說看一個國家的發展如何可以看這個國家的社會福利怎樣,卡扎菲時期有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免費住房,所以卡扎菲的統治就是好的?事實是大家都被卡扎菲騙了,如果真的社會福利很好,利比亞人又何必將其推翻呢?

曾有人評價過卡扎菲說起是一個不懂得將個人財產和國家財產分開的人,事實上,就是愛錢,卡扎菲在位的50幾年裡,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如何攬錢,這些免費政策其實是卡扎菲攬錢的一個手段。

所謂免費醫療,是說找醫生看病不用錢,類似於中國的挂號費,但是如果你拿葯,做檢查或者住院都是要花大價錢的,最重要的是這些醫療機構里的醫生都是半瓶水,一般很少有人會願意去接受這種免費醫療。如果你想好好的去看病,那麼可以去正規醫療機構,這些是卡扎菲的族裡人辦的,花費一般是普通人承擔不起的。

所謂免費教育,這些學校里基本上是上半天課,其餘半天自由,最重要的是學校里的老師都是半吊子,只是擔個名頭而已,或許連教師證都沒有。普通百姓家都不願意將孩子送到這裡蹉跎,如果你想去接受正規教育,可以去卡扎菲家族辦的私立學校,一學期費用摺合人民幣3000左右,而當時人均年收入大概2500左右。

卡扎菲算得上是一個梟雄,並且一直覬覦坐上阿拉伯世界老大的位置。阿拉伯國家石油資源豐富,但由於一直是眾多小國家組合而成,這也導致在世界上處於弱勢地位。卡扎菲的所作所為,最終卻沒有贏得阿拉伯世界的支持,只好轉戰非洲聯盟,坐上了非洲老大哥寶座。

而這一點並不算問題,關鍵是他很有野心,而野心也隨著他的地位越來越大,他選擇利用貨幣槓桿改變時局。當然,最後他失敗了。石油一直是以美元計量的,早就構成自己的體系,而他卻想繞開美國,建立自己的貨幣體系,從而操控阿拉伯世界。這樣,依靠阿拉伯世界的豐富資源,便可以實現自己稱霸世界的政治夢想。光這一條,美國是不會答應的。

不過,在他的努力下,他最終創建了伊斯蘭通貨——黃金第納爾,並慫恿非洲和阿拉伯世界拋開美元歐元,自成體系。2003年,黃金第納爾面世了,卡扎菲的日子也就不長久了。

根據資料顯示,薩達姆和卡扎菲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兩人都是通過武力奪取政權當上的總統,都在自己所在的國家實行獨裁政策,作風十分強硬,並且國內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兩人還曾有一段私交,一起參加了「遠朋班」軍事培訓。薩達姆被美國抓捕後,卡扎菲的女兒去給他當律師,希望能幫將他救出來。因此,大家都猜測,二人不但是朋友,還關係不錯。

美軍進入伊拉克境內,阿拉伯國家領導人迫於美國的威力,向伊拉克施加壓力,督促薩達姆儘快下台,後經報道稱薩達姆進入流亡狀態,大家猜測利比亞會是第一個幫助薩達姆的國家。卡扎菲雖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卻說,美國很有軍事實力,無論哪裡都不是薩達姆平安棲身的天堂。他還認為,薩達姆不該對伊朗發動戰爭、不該侵略科威特、不該攻打庫爾德人。卡扎菲明確表示自己站在庫爾德人這邊。但對於美國政府所鼓吹的薩達姆威脅論,卡扎菲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們不知道誰才是真正的威脅————美國總統或海珊· 薩達姆,但我從來都不認為是薩達姆,也輪不到他。

戰爭爆發前,卡扎菲曾預言:「聖戰者」正在利用利比亞的動蕩局勢從中作亂,如果現政府倒台,利比亞的人們將失去生命,地中海和整個歐洲,以及全世界的人們都將受到傷害。

戰後利比亞的政治、安全局勢動蕩,臨時政府的控制力極弱,整個國家陷入可以用「無政府狀態」來形容。當初揭竿而起的龐大的民兵武裝組織如今成為利比亞的大患,其實力遠甚於政府軍和警察。他們控制機場,封鎖石油出口港,去年在的黎波里還曾向遊行群眾開火的血腥事件。一些極端勢力也趁機在利比亞發展壯大,再加上槍支泛濫,綁架、暗殺、搶劫等暴力事件頻頻發生。

卡扎菲的預言得到印證,一些利比亞人甚至開始懷念曾經的「全民公敵」卡扎菲了。

酒店服務員哈什米對記者說:「在利比亞有很多人,即使過去不喜歡卡扎菲,現在都開始懷念卡扎菲了。」在他看來,革命後的利比亞人民除了得到自由,其他的都失去了,「革命後的利比亞沒有進步,而是在退步」。哈什米還給記者講了一個小故事:有位女士每個月都要去銀行取工資,可是賬戶到第三個月依然是空空如也。氣憤的她向利比亞新國旗吐了口水,因為在卡扎菲時代,每個月都能領到工資。

新聞從業人員納瓦斯懷念卡扎菲則是因為安全問題原因。他過去,他曾在一家廣播電台工作,每天凌晨3點下班,然後驅車回30多公里外的家,根本不用擔心人身安全安全問題。但現在,哪怕是晚上八九點,危險便無處不在也不見得安全。有天傍晚下班,剛走出辦公樓不久,幾位持槍歹徒便搶走了他的所有財物。納瓦斯反問記者:「你現在在街頭能看到警察嗎?」

薩達姆死後世人褒貶不一,阿拉伯世界多數國家因為薩達姆投降而非戰鬥到底而失望,有些國家則慶幸、也有國家為薩達姆的死亡而降旗默哀。相比之下,卡扎菲的死亡就沒有薩達姆體面了,2011年10月份在混戰中被打死後,世界各國領導人則這樣評價他。

英國首相卡梅倫,「我為英國在其中起的作用而感到驕傲,為那些勇敢的利比亞人民,為他們解放自己的國家做的貢獻致敬」。

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則認為,卡扎菲的死亡對利比亞來說是有歷史意義的,利比亞面前的路則充滿坎坷與挑戰。

對卡扎菲的死起到一定作用的希拉里,則說了一個「哇」字,意味深長。歐盟委員會主席則呼籲過渡委員會採取一個更民主的和解程序,讓所有利比亞人獲利,最終實現一個和平、透明的過渡。

卡扎菲死後,有利比亞人自費在米蘇拉塔郊區的一條路邊的大型廣告牌上寫著:明天會更好,這幾個字也代表了多數利比亞人的心聲,然而他的死是否會徹底改變未來的利比亞,仍需要時間來證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80後作家煙灰說文化 的精彩文章:

薩科齊為何被死了幾年的卡扎菲拖下水
郭靖黃蓉真的只留下了倚天劍和屠龍刀嗎?

TAG:80後作家煙灰說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