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去年全球賣出 38 萬台工業機器人,中國是最大買家

去年全球賣出 38 萬台工業機器人,中國是最大買家

工業機器人製造商們,或許要管中國叫一聲「金主爸爸」了。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最近發布的《2018 年世界機器人報告》顯示,在 2017 年,全球的工業機器人銷量高達 38 萬,同比增長 29%。

其中中國是最大買家,在 2017 年買下 13.8 萬台設備。這個數字超過全年全球總銷量的三分之一,同比增長 58%。

同樣熱情擁抱工業機器人的韓國和日本,以 4 萬台和 3.8 萬台排行第二、三名。而在歐美地區,工業機器人銷售狀況最好的是美國(3.3 萬)和德國(2.2 萬)。

這 5 個國家佔了 2017 年工業機器人總銷量的 71%。

圖自《2018 年世界機器人報告》

報告也對全球工業機器人的需求行業進行了分析。

數據顯示,汽車行業是需求最大的行業,2017 年新增 12.5 萬台機器人。其次是電氣 / 電子、金屬、化工和食品等行業,其中金屬行業增長率高達 54%。

「工業機器人繼續在全球範圍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國際機器人聯合會主席 Junji Tsuda 評價說。IFR 預計,到 2020 年,全球的工業機器人數量將達到 300 萬。

蘋果的舊機回收拆解機器人 Daisy

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協會董事會主席 Norbert Stein 認為,中國對工業機器人的這種巨大需求還將繼續下去。

他表示,德國機器人行業在 2017 年的增長,部分來自中國的一些大額訂單。而德國一家機器人製造商 Kuka,也在 2016 年被中國家電製造商美的併購。

他們(中國)早已不想做西方的工廠了。

圖自 engineering.com

雖然在去年「瘋狂掃貨」購入工業機器人,「無人經濟」也搞得紅紅火火,但野心勃勃的中國,其實還沒能擠進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國家行列。

IFR 在今年 2 月發布的報告稱,韓國、新加坡和德國是世界上自動化程度最高的 3 個國家。他們每 10000 名員工分別對應擁有 631、488 和 309 台機器人。這個衡量標準被 IFR 稱作「機器人密度」,能很好體現各國製造業自動化程度的差距。

暫時中國的「機器人密度」為每萬人 68 台,在全球排名第 23。目標是在 2020 年前擠進前十,機器人密度達到每萬人 150 台。

圖自 medium.com

全世界都怕被機器人端掉自己的飯碗。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一份報告稱,到 2030 年,8 億個就業機會將在機器人的一個響指下蒸發消失,嚇得人瑟瑟發抖。

但也大可不必妖魔化這一未來趨勢。研究人員認為,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進步帶來的不單純是破壞,現在的一些工作崗位會被重新定義,而新的工作崗位也會因此誕生。

就跟農耕文明向工業革命時期的轉變一樣,這是挑戰,也是機遇。

圖自 The Verge

在未來,Tsuda 認為工業機器人會向簡單化、智能化和人機協作的趨勢發展。變得更簡單易用;具備機器學習能力,甚至可以用大數據輔助作出決策,更好地提高生產力。

但這同時也在對人類提出要求,需要他們通過培訓來更好適應這種全新的工作環境。

而《經濟學人》在研究後認為,中國擁抱自動化浪潮的態度比較積極。他們的其中一個依據是,中國的教育部門正有意識將編程和人工智慧相關內容加入初高中、甚至是小學教材中。

題圖來自 NBC New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范兒 的精彩文章:

阿里才是「社會人」,養完蛙兒子,又承包小豬佩奇
世界盃的攻略太多,「偽球迷」都不夠用了

TAG:愛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