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域爭霸之三國演義,山地之王兵敗怛羅斯,大唐孤軍堅守半個世紀

西域爭霸之三國演義,山地之王兵敗怛羅斯,大唐孤軍堅守半個世紀

原標題:西域爭霸之三國演義,山地之王兵敗怛羅斯,大唐孤軍堅守半個世紀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斬樓蘭誓不還。」唐朝人描寫邊塞戰事時的萬丈豪情讓今天的人讀起來仍激動不已。兩漢與匈奴西域爭霸300年,曾經以絕妙的外交手腕經營西域的漢王朝覆滅之後,經過400多年的動亂,中華帝國終於再次回到巔峰,它就是唐朝。



在我們的印象中,大唐一定是西域的霸主,所向無敵。然而真實的歷史恐怕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美好。當公元7-8世紀唐王朝重返西域之時,當年的西域三十六國早已物是人非,卻出現了兩個與唐同樣強大的競爭對手,一個是崛起於青藏高原的吐蕃帝國,另一個則是席捲歐亞非、攜伊斯蘭教義而來的阿拉伯帝國。


來自高原的挑戰

大唐帝國向西域擴張是從唐太宗開始的。如同西漢初年的匈奴一樣,唐朝初年的西域攔路虎是北方的騎馬民族—突厥。不過唐軍的戰鬥力顯然不同凡響,很快就消滅了東突厥,又利用投降的突厥軍隊作為先鋒,接連攻滅了西域路上的絆腳石—西突厥控制的高昌國,以及二十幾個不聽話的西域小國,建立了以龜茲、疏勒、于闐、焉耆(後被碎葉代替) 這安西四鎮為核心的西域統治體系。



然而這時候,青藏高原上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帝國—吐蕃己經悄悄崛起。安西四鎮的興旺很快就引起了吐蕃的覬覦。唐與吐蕃也有過一段甜蜜時光。唐太宗時文成公主遠嫁雄才大略的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傳為佳話。但是統一了青藏高原的吐蕃,必然要向四周擴展。所以松贊干布死後,吐蕃便開始大舉向西域擴張。


公元670年,吐蕃對安西都護府發動了第一次攻擊,攻陷唐朝在西域的18個羈縻州,從此拉開了兩國爭奪西域的序幕。唐朝撤出安西四鎮,試圖集中力量從青海方向打擊吐蕃。在高句麗戰場上聲名赫赫,並且曾經「三箭定天山」的神奇大將薛仁貴,受命率領10萬唐軍,浩浩蕩蕩地向吐蕃都城邏些(今拉薩)進發,顯然是打算徹底滅掉吐蕃。



只可惜,中原士兵上高原上打仗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吐蕃攻唐可居高臨下,直入平川;而唐擊吐蕃卻要仰攻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行軍作戰十分不便。薛仁貴的部隊經歷了一個由低海拔向高海拔急速前進的過程,高原反應是免不了的。眩暈、頭痛還是輕的,急性肺水腫、心臟病也很有可能發生。結果唐軍戰鬥力大打折扣。再加上輜重部隊被突然出現的吐蕃人擊潰,糧草全部損失,薛仁貴沒有了補給也就只好撤退,結果在大非川遭到吐蕃軍隊毀滅性打擊,幾乎全軍覆滅。


大非川之戰是唐朝開國以來對外作戰中最大的一次失敗,吐蕃憑此戰一躍成為與大唐分庭抗禮的西部豪強。此後唐朝與吐蕃在安西四鎮幾番爭奪,數度易手,終於在武則天時期大勝吐蕃,奪回安西四鎮。爾後,吐蕃多次與大唐在西域和青海開戰,各有勝負,但吐蕃失去了四鎮,作戰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順利了。


中亞的總督


到了玄宗皇帝的時代,唐朝的國力經過幾十年的休養生息達到了頂點,唐朝開始大規模對外用兵。此時的阿拉伯帝國也已經加入了爭奪西域的行列。從7世紀中葉到8世紀初,穆斯林軍隊從波斯出發,迅速佔領了阿富汗,向印度和外高加索地區進軍,到8世紀初控制了中亞大部分地區,勢力直達帕米爾高原。公元715年,阿拉伯帝國和唐朝有了第一次衝突,西域終於變成三個大國之間的角逐。


由於國力的強盛,西域爭霸的優勢開始向唐朝一邊傾斜,經過唐玄宗籌劃的幾次戰役,唐朝喪失的戰略要地全部被奪回了。吐蕃在西域的擴張受到連續挫敗,便嘗試與阿拉伯帝國聯盟,但即使這樣也不能佔得絲毫的便宜。而阿拉伯儘管屢遭失敗,仍舊執著地向中亞進行擴張,宗教上的影響力慢慢地體現出來。為了對抗阿拉伯在西域擴張,唐朝利用一支名叫突騎施的突厥部落作為在西域的代言人,多次沉重打擊阿拉伯人。


到開元末年,出身高麗的唐朝名將、大名鼎鼎的高仙芝則將唐朝在西域的聲望推向頂點。當時地處要衝的西域小國小勃律與吐蕃和親,導致西域的20多個國家朝貢唐朝的道路全被堵死,只好都向吐蕃稱臣。



高仙芝不顧險阻,率領1萬騎兵翻越了海拔7700米的蔥嶺,只攜帶3天口糧,以最快的速度出現在阿富汗連雲堡前。吐蕃軍驚嚇之中連忙後撤,一時唐軍攻勢宛如暴風驟雨,吐蕃人被殺5000,投降千餘人,其餘全部逃竄。


高仙芝又進逼小勃律城下,用金銀禮品為誘餌,誘使城裡的人打開城門,唐軍一擁而上,抓獲了小勃律的大小首領,當場殺死親吐蕃的幾個死硬派。此時吐蕃援軍正在向這裡進發,唐軍策馬疾馳60餘里,火速阻截,終於在日落前將通往吐蕃的藤橋揮刀砍斷。方才住手,吐蕃軍隊已經來到對岸,真是扣人心弦!


高仙芝在西域獲得了極大的聲譽,被吐蕃和阿拉伯譽為山地之王。高仙芝的勝利也標誌著唐朝在中亞的擴張達到了巔峰。此時,大唐帝國已經成為塔里木地區、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區的佔有人和塔什乾的宗主,控制了帕米爾山谷地區,成了吐火羅地區、喀布爾和克什米爾的保護者。高仙芝儼然是唐朝在中亞的總督。


兵敗怛羅斯


在初步擊退吐蕃的擴張之後,高仙芝開始採取手段對抗阿拉伯的勢力,剪除阿拉伯在西域的羽翼屬國。



公元751年,一場足以影響整個人類文明進程的戰役在兩大帝國之間爆發了。

戰役發生在今天哈薩克境內的怛羅斯。高仙芝出動安西都護府八成以上的兵馬,二萬唐軍,一萬屬國盟軍,翻越帕米爾高原,經過了三個月的長途跋涉之後,深入敵境七百餘里,圍攻怛羅斯城。阿拉伯人立即與自己的屬國組織了十餘萬的大軍趕往怛羅斯城,雙方展開決戰。



唐軍戰鬥力很強,在高仙芝的指揮之下,靠著步兵的強弓硬弩,曾經佔有很大的優勢,大唐騎兵一度完全壓制了阿拉伯騎兵。但是由於阿拉伯聯軍數量極多,高仙芝無法取得最後的勝利。戰鬥到第五天,形勢突變,高仙芝的屬國盟軍突然叛變,從背後包圍了中國步兵並且斷絕了他們與騎兵的聯繫。阿拉伯重騎兵乘機出動突擊中國軍隊的中心,高仙芝終於潰敗,二萬安西精銳,只有數千人逃出生天。



在收攏殘兵之後,驍勇的高仙芝並不甘心,依然想進行一次反擊,但是在副將的勸說之下終於放棄。由於對中國軍隊在怛羅斯戰役中表現的驚人的戰鬥力印象深刻,阿拉伯人並沒有乘勝追擊,只是鞏固了他們在中亞的霸權而已。


怛羅斯之戰的後果是阿拉伯帝國完全控制了中亞,中亞開始了整體伊斯蘭化的過程。另外一個眾所周知的後果就是在此戰中被俘的唐軍中有擅長造紙的工匠,造紙術就這樣傳到阿拉伯,再由阿拉伯傳給歐洲,造紙術加速了西方的文明進程。


失去了的西域


如果在唐玄宗統治後期沒有發生內亂的話,中國在怛羅斯所遭受到的災難是有可能會得到恢復的。然而,沒過幾年,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爆發了,唐朝在中亞的帝國迅速瓦解。



當時唐軍主力都被調往內地防範安祿山的叛軍,邊防空虛一時,連高仙芝也在平亂中被奸臣害死。處於被動挨打地步的吐蕃立刻反守為攻。看一下唐朝當時的地圖我們就知道,中國腹地同西域的那一條窄窄的通道被吐蕃完全掐斷,留在西域的唐軍與內地的聯繫完全斷絕,身處吐蕃和阿拉伯兩大帝國的包圍之中,又得不到自己國家一絲一毫的幫助,形勢之險惡,條件之惡劣可見一斑。可是即使是這樣,西域守軍依舊不屈不撓,為國家堅守西域長達半個世紀之久。大唐上下對於西域守軍的忠誠在感動之餘也非常的歉疚,因為實在沒有辦法支援這些堅強的戰士。

此後吐蕃經常長驅直入唐境,甚至一度攻佔長安,立了一個傀儡皇帝。後來可能是因為從高原上下來,水土不服,再加上唐將郭子儀廣設疑兵,十幾天後退走了。


大唐孤軍的忠誠堅守


到公元790年,原來由唐朝控制的西域重鎮大多都落入了吐蕃手中。此時只剩下受到重重圍困的唐朝安西都護府所在地龜茲在苦苦支撐,城中唐軍為了不讓大唐在西域的最後一塊土地失陷,與吐蕃軍死戰,城在人在,城陷人亡,全城軍民戮力同心,堅守了一年之久,居然沒有讓吐蕃軍把城攻破。


你也許會想到,阿拉伯帝國哪兒去了?為什麼在怛羅斯戰役之後沒有乘勝追擊,殺到中原來呢?原因很簡單,奪取了西域霸權的吐蕃帝國儘管戰勝了唐朝,卻也擋住了阿拉伯帝國東進的腳步。吐蕃信仰佛教,自然成為西域諸國中佛教信徒的保護神,因而同反對任何偶像祟拜的阿拉伯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於是,當吐蕃取代唐朝成為西域的霸主後,立即與阿拉伯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多次取得勝利,甚至將俘獲的阿拉伯軍隊變成奴隸軍使用。



這時風光不再的唐朝為了對付咄咄逼人的吐蕃,又開始與昔日的敵人—阿拉伯帝國聯手對付吐蕃,搞得這個高原帝國手忙腳亂,困窘不堪。到了公元822年,疲憊不堪的吐蕃只好與唐朝講和,實現文成公主入藏之後的第二次和平。



可惜這場和平來得太晚了。統一的吐蕃政權在一個莫名其妙想要滅佛的贊普手中迅速崩潰,其在西域的統治也隨之瓦解。而此時的阿拉伯帝國也已經過了繁榮強盛時期,各地總督紛紛建立小朝廷,形成分割據局面,無力東進。三大帝國誰也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西域成了維吾爾族祖先回紇人的家園。

唐朝是偉大的,可是他並沒有在西域霸主的位置上待多久。在公元7-8世紀的中亞草原上,一場大手筆的「三國演義」留給後人們無數感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花默吟 的精彩文章:

孫中山贊他是革命志士,卻被人譏笑保留長辮子,原來「奧妙」在這
日本自衛隊發射反坦克導彈,查看戰果後指揮官半天說不出話來

TAG:飛花默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