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特朗普連累特斯拉,國產高端新能源車的機會來了?

特朗普連累特斯拉,國產高端新能源車的機會來了?

6月16日,因為特朗普執意挑起貿易戰,中國果斷宣布了回應措施,表示將於7月6日對原產於美國的659項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25%的關稅,美產汽車也在加征之列。

昨天,美國投資公司JL Warren稱,特斯拉已暫停接收來自中國的定製訂單,只售賣在岸車輛。

電科技認為,如果真的加征25%的關稅,特斯拉在中國將面臨極高的銷售難度。比如MODEL X 75D車型,新稅率調整後價格將上漲15萬元。

另外,隨著特朗普的一意孤行,特斯拉在中國的建廠的計劃基本也會無限期束之高閣。如果建廠和關稅的問題不能得到解決,特斯拉很有可能會錯過中國這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國產品牌取而代之,沒那麼容易!

因為全程進口,特斯拉在華售價高昂,價位比國產新能源車高好幾個級別,如果特斯拉在中國真如之前宣布的那樣,在中國建廠投產,降低售價,這對於中國新能源車企來說會是一場巨大的挑戰。

假如特斯拉Model 3 在中國大規模量產,不僅可省去進口稅,生產成本也會下降,其售價很可能會突破降20萬人民幣臨界點。再加上如果特斯拉可以享受補貼,那麼就會博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考慮到特斯拉強大的品牌號召力,這將會對國內新能源車企造成非常大的衝擊。

但是現在隨著關稅走高,特斯拉售價也隨之水漲船高,建廠一事就顯得遙不可及了。對於國內車企來說,這無異於是贏得了一段寶貴的備戰時間。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國產新能源車就一定有機會在中高端領域分一杯羹。

雖然中國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但國產車無論是傳統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產品大多都仍偏低檔。然而,衝擊中高端領域,既是產業升級的需要,又代表了中國汽車產業的夢想。

中國汽車產業在衝擊中高端領域做了很多嘗試。但無一不是折戟沉沙,衝擊未果。

事實上,中國自主品牌的自主研發和技術積累時間還很短,只有大約二十年的時間,希望以中國目前的技術積累去和一線車企競爭,時機尚未完全成熟。

汽車行業技術門檻高,需要長期的積累才能有實質性的進步。國產車長期以來都是性價比的代名詞,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並不是在塑造中高端品牌,而是在進行低價高配的價格戰。

品牌的意義在於能夠把較低的配置賣到較高的價格,即獲得品牌溢價。低價高配除了易於被模仿和超越,無法形成核心競爭力之外,還會導致利潤空間狹窄,限制進一步的研發升級,形成惡性循環。

自主品牌如果想衝擊中高端,技術和產品品質的過硬是最基礎的條件。脫離了質量去追求品牌,只能是空想。

從這個角度看,一些國產品牌已經具備了基礎條件。比如,吉利除了自主研發之外,還通過海外收購引進先進技術,經過消化吸收,已經具備了不俗的實力。

衝擊中高端品牌,意味著國產汽車品牌開始向優勢品牌發起挑戰。除了產品質量,積累海量的用戶基礎也是必要的基礎。如果原有品牌沒有足夠的市場基礎,貿然升級就是一種十分冒險的行為,維繫好原有的用戶基礎和市場口碑,挖掘自身中低端汽車的用戶的潛力,才能進一步的去爭奪其他品牌的用戶。

除了自下而上的升級,自上而下的推廣也是一種路徑。特斯拉就是先開發超跑,然後高檔車,然後在推出普及款車型。國內的蔚來等互聯網車都是在模仿這一路徑。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巨大的市場使得中國汽車品牌在衝擊中高端的過程中有著明顯的主場優勢。目前正在發生的新能源汽車變革,又給了國產汽車品牌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相信中國汽車行業遲早會湧現出有競爭力的中高端品牌。

誰會成最大贏家?

當特斯拉拱手讓出新能源車中高端市場,而國產品牌一時又無力接盤,機會更多還是會向逐步進入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BBA傾斜。

今年2月,寶馬宣布與長城汽車簽署「合作意向書」,成立合資公司在中國生產MINI 純電動車型。5月29日寶馬開建專供國產電動SUV iX3 的二期電池工廠。

5月12日,賓士與北汽的北奔戰略重組項目在順義正式簽約,雙方將打造首個國內高端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6月5日,奧迪中國總經理魏永新宣布奧迪將於2020年或2021年在中國生產純電池電動汽車。奧迪表示,2022年將在中國投放10款純電動車車型,覆蓋各級細分市場。

根據BBA公布的計劃表,三大豪華車生產商的新能源車都將在2020年前後在中國生產。

雖然BBA現在業務的重心還是傳統燃油汽車,但對於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研發早就進行了儲備,技術上早已日趨成熟。

在中國新能源車市場,之所以BBA相對沉默,而特斯拉一躍成為行業標杆,更多是因為市場在啟動之初,BBA採取了以靜制動的市場策略,將繁重的市場教育交由特斯拉去做,自己伺機而動。一旦市場成熟,憑藉豐富的汽車生產經驗以及深厚的市場基礎和強大的品牌滲透力,即使在新能車這一領域,BBA也有信心將優勢得以延續。

現在特斯拉在關稅和建廠問題上受阻,對於正在發力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BBA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而對於中國正在崛起中的廣大新能源汽車品牌來說,挑戰依然會一直存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科技 的精彩文章:

明明北斗導航這麼厲害,國產機卻不拿北斗做賣點?
最不坑的3款華為手機,全是麒麟970,性能不用發愁!

TAG:電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