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罕見!考古學家在中國古墓中發現了一些真正令人不安的東西

罕見!考古學家在中國古墓中發現了一些真正令人不安的東西

在一個有2300年歷史的古墓中發現了一種被長期遺忘的猿類。這是一種長臂猿,科學家們將其命名為「帝國軍」。

長臂猿是最小的猿,愛說話,像青蛙科米特一樣四肢著地。它們與人類的關係也比任何猴子都要密切。

科學家們說,人類可能是這些長臂猿滅絕的元兇。

2004年,考古學家在中國古代都城長安發現了這處遺址。

倫敦大學學院的生物學教授海倫·查特吉(Helen Chatterjee)說:「恐怕我們對這座古墓知之甚少。」

這座古墓大約有2300到2200年的歷史,可能是秦始皇的祖母夏女士的最後安息之地。

這座陵墓共有12個墓穴,其中包括一隻豹子和一隻熊,與中國古代精英人士的身份相符。在這些遺骸中,挖掘人員發現了一個小小的顎骨和頭骨,上面有突出的犬齒。

長臂猿的骨頭被放在博物館的抽屜里,直到倫敦動物學會的薩繆爾·特維(Samuel Turvey)把它們從默默無聞中挖出來。

「幸運的是,薩姆發現了這個標本,並立即懷疑它是一隻長臂猿,」查特吉說。

特維掃描了長臂猿的骨骼,並將圖像發給了Chatterjee。科學家們和他們的學生一起,開始辨認長臂猿的特徵。他們的分析「揭示了它與活著的長臂猿有很大的不同」,Chatterjee說。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人類學家Alejandra Ortiz說,「Junzi imperialis的前額比其他長臂猿更尖,顴骨更窄,眉脊更細。」它的臼齒也異常巨大。

作者說,所有這些特徵結合在一起,有力地證明長臂猿不僅是一個新物種,而且是一個新屬。(你會記得,一個屬,在一個物種之上——它是智人的Homo。)活的長臂猿分為20種,分4屬。

「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代表了一種新的長臂猿物種,」人類學家保羅·加伯(Paul Garber)說,他是伊利諾伊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名譽教授,曾在中國研究過長臂猿,並沒有參與該報告。

他說,根據一個樣本,很難說這是一個新的屬。

在加伯看來,更重要的是長臂猿的滅絕。

在中國,野生長臂猿一直生活在西南部茂密的森林中。海南長臂猿是一種生活在中國最南端的物種;這些猿類只剩下30隻,這使它們成為現存最稀有的哺乳動物之一。

位於陝西省中部的長安墓距離最近的長臂猿棲息地750英里(1200公里)。

嘉伯說,陝西是多山的,雖然獼猴和鼻猴生活在那裡,但長臂猿卻沒有。

奧爾蒂斯說,有可能「夏女士的長臂猿被運送到長安,作為一種商品或貢品。」

(Ortiz指的是中國古代的文字,指的是動物「優雅」和「紳士」的象徵。)

但是這項研究的作者說帝國軍可能是當地的。除了長臂猿之外,在陵墓中發現的其他哺乳動物仍然生活在陝西。

「長臂猿過去有更大的範圍,」Chatterjee說。

「像Junzi這樣的標本,不太可能是人類所做的。」查特吉和她的同事懷疑,在這個地區還有更多的Junzi骨有待發現。「我們渴望找到他們。」

科學家們不能肯定地說人類把長臂猿從地球上消滅了。他們認為這是最可能的假設。(畢竟,目前對這一物種的研究,取決於它對早已死去的人類的文化價值。)

雖然我們可能認為生態損失是一個現代問題,但古代長安人口稠密。奧爾蒂斯說:「我們已經威脅了很長一段時間。

加伯說:「中國的變化可能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多。」兩千年前,漢朝估計有六千萬人口,佔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在過去的兩千年里,中國的靈長類動物棲息地急劇減少。今年9月,加伯發表了一篇論文,基於對鼻猴的歷史記錄,這些猴子的年齡在公元前1年。

自18世紀以來,隨著中國人口的迅速增長,有關中國東部和中部長鼻猴的說法完全消失了。

以水果為主的長臂猿,尤其不具備減少森林的能力。因為它們很少從樹冠上下來,當森林分裂時,猿類仍然被困在室內。

奧爾蒂斯說,它們穿越開敞的縫隙到達棲息地之間的能力「極其有限」。

查特吉說:「Junzi的發現給我們上了一課,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人類對自然界的毀滅性影響。」

「自然不能跟上。」

靈長類動物的消失行為並沒有隨著君子而停止。加伯說:「除非在未來的25到75年里情況發生巨大的變化,否則靈長類動物將面臨滅絕的危機。」

「全世界有60%的靈長類動物受到威脅、瀕危或極度瀕危。」

他說,中國仍有機會制定更好的保護現存靈長類動物的政策。

本文來自互聯網,僅代表他人看法,未經證實之前以官方信息為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俯瞰大地 的精彩文章:

TAG:俯瞰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