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孩子看電視到底該不該?答案讓很多爸媽嚇出冷汗

孩子看電視到底該不該?答案讓很多爸媽嚇出冷汗

玩瘋了

創造力思維啟蒙,從會玩開始!

凱叔講故事

ID: kaishujianggushi

末,閨蜜帶著孩子聰聰來家裡串門。一進屋,聰聰跟我打過招呼後,就坐在大廳沙發上看電視了。

芸拉著我進了裡屋:「快幫我想想辦法,你看我家聰聰成了電視迷了。」

原來,芸跟聰聰約定好上午複習功課,下午的時間自由支配。可是沒過幾天,聰聰就成了一個「電視迷」。

芸說:「孩子在電視面前根本挪不開眼睛,感覺孩子已經不是自己的孩子,是電視的孩子了。」

曾有一份來自全國各大醫院的匯總報告,提醒我們注意:每年的寒暑假過後,開學之前,醫院裡的眼科就診兒童人數猛增。

我們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會像聰聰一樣,一不小心,就成了電視迷。

為什麼孩子容易迷上看電視?

1.心理空缺

人的所有行為背後都有特定的心理需求。我們對孩子錯誤的教養方式,往往會造成孩子的心理空缺。

無論是溺愛,還是控制,我們往往只注重自己的想法,而沒有關注到孩子內心的實際需求。

心理始終處於空缺不滿足的狀態,對於孩子而言,是一種無法言說的痛苦。

感到痛苦,就會想找個依附,或依附於人,或依附於物。

而電視里的劇情和動畫,恰好能滿足內心的渴望,於是成癮在所難免。

2.錯把電視當「保姆」

當孩子能跟著電視節目唱歌、跳舞、做遊戲的時候,我們往往認為它對孩子的智力有促進作用。

可更多時候,電視會在不知不覺間承擔一部分「保姆」的責任。

當孩子吵鬧不休時,我們往往會因為一時的偷懶,打開電視讓孩子安靜下來。

久而久之,孩子沉迷於電視就是習慣成自然。

3.「不讓看,偏要看」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們會覺得看電視和學習之間互相矛盾,看電視會影響學習,從而阻止他看電視。

可孩子雖小,卻有自己的主見,有時會因為我們的阻止而產生逆反心理

「你不讓我看,我偏要看。」

「我明裡不看,我暗地裡偷偷看。」

「我在自己家不看,到別人家去看,反正我會找一切機會看電視。」

孩子到底該不該看電視?

幾年前,英國就有專家向國會遞交報告,建議政府制定法律禁止家長讓年齡低於3歲的兒童看電視

美國兒科協會建議2歲以內的孩子不要使用電子產品,2歲後直到學齡前有選擇性地使用。

而澳洲明確禁止2歲以下的孩子觀看任何電視節目,2-5歲的孩子每天也只能看1小時。

諸多研究報告表明:過早看電視,對孩子的成長往往弊大於利,有很多無形的危害。

影響智力發育

2013年,日本東北大學的神經科研究小組發表了「針對5~18歲青少年每天看電視的時長」的研究結果:

兒童的語言智商,隨著他們看電視時間的增加,成比例地下降。

破壞創造力

德國兒童心理學家皮特·溫特斯坦及羅伯特·J·瓊維斯以無可辯駁的方式展示了電視對兒童創造力的傷害。

他們對兩組5歲兒童做了「畫小人」測試,第一組幾乎不看電視,第二組平均每天看3小時以上的電視,結果一目了然。

第一排小人是每天看電視時間不超過1小時的孩子畫的。

第二排小人是每天看電視超過3小時的孩子畫的。

第三排,是那些看電視時間和內容不受限制的孩子畫的。很顯然,他們被電視內容嚇到過。

另一項針對0到3歲兒童進行的研究表明,如果只把孩子放在一個開著電視的環境里(即使孩子不看電視),孩子就會有智力發育遲緩的癥狀(如頻繁更換玩具、遊戲方法越來越簡單、提前結束遊戲、遊戲時不能集中精力等)。

引發心理問題

來自日本的一份研究表明:童年時期每多看一個小時電視,患抑鬱症的概率會增加8%。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曾報道:在英國,因患精神疾病而住院的14歲以下兒童人數已猛增50%,全國學齡兒童已有3%患了嚴重的抑鬱症。

權威專家認為,「電視文化」是造成這一問題的重要原因。

影響注意力

電視以「快速移動的影像」和「鮮艷的顏色」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在它的反覆刺激下,將影響孩子的自覺注意力。自覺注意力一旦受影響,會讓孩子的注意力極容易渙散。

醫學專家還提出:過早接觸電視,會讓孩子患多動症的幾率大大增加。

這也是許多多動症兒童在看電視、玩遊戲時能安靜,一旦離開電視手機就無法安靜的原因,因為他們的大腦皮層習慣電視快速運動的刺激。

增加攻擊性

諸多研究證明兒童的反社會性行為(撒謊、欺騙、不聽話、出走等等)和電視有關。

所有的研究結果都表明,個體攻擊性與長期觀看暴力圖片有極大關係。而60%的電視節目都有暴力鏡頭。

怎樣避免電視對孩子產生危害?

看到以上研究結果,是不是恨不得馬上讓孩子遠離電視?

其實,看電視本身並沒有錯,錯在放任孩子毫無節制地看,無選擇地看。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讓電視發揮它的益處,避免對孩子產生傷害呢?

1.少看電視,做孩子的榜樣

「爸爸媽媽可以看,那我也想看。」

很多孩子愛上電視等電子產品,往往是受到了父母的影響。

不妨從我做起,少看電視,成為孩子的榜樣。

2.控制看電視的時間

控制每天看電視的時間,限制單次時長。

2歲以下的寶寶,請盡量不要看電視,如果實在想看,應控制在每天15分鐘以內。

2-3歲寶寶,應控制在每天30分鐘以內。

3歲以上的孩子,每天45分鐘左右為宜。

學齡兒童,每天最多能看一個小時。

必須堅持一個規則:到了規定時間就關閉電視,不再拖延。否則就視為不守信用,給予相應「懲罰」。

3.觀看高質量節目

有的兒童動畫和視頻暗含暴力和邪惡,往往讓人猝不及防。

我們一定要做孩子的眼睛,幫他們篩選適合觀看的電視節目,比如多看具有美學價值、教育價值的,避免那些有消極作用的。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專題研究顯示,有兩類節目最適合少年兒童觀看:

一類是兒童文學作品,如兒童文學名著或童話改編的故事片、動畫片;另一類是知識性作品,如大自然探險、科普、科幻等專題片。

4.待孩子自控力足夠,再自己掌控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曾告訴《今天》的節目主持人馬特·勞爾,他認為,小孩子在13歲開始用手機,是最合適的。

比爾蓋茨的大女兒詹妮弗就讀於美國斯坦福大學,她直到14歲才有了第一部手機,還要嚴格限制使用時間,每天玩電腦也不準超過45分鐘

5.花時間陪伴孩子

孩子對電視的沉迷僅僅是表象,背後的主要原因是「愛的缺乏」。

0-6歲的孩子,正是愛的需求高峰期,一旦內心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用自己的辦法去尋找,而電視里的節目與動畫,設計完美的情節與故事恰好可以實現。

因此,心理學家對無數個電視迷與網癮少年研究會得出結論:

容易成癮的孩子心理原因,排名第一的是因為父愛的缺失,第二位就是不良的親子關係。

我們永遠也不願意看到,陪伴孩子成長的是電視、手機這些冷冰冰的電子產品。

我相信,當我們抽出時間多陪伴孩子,即使是十足的電視迷,也一定會改變,滿心歡喜地接受我們的陪伴。

陪伴的時間多了,孩子被電視霸佔的時間自然就會減少。

和孩子一起郊遊,一起準備晚餐,一起做家務,一起做遊戲,一起講故事。

願我們用愛跟隨他,陪伴他,讓孩子沐浴在愛中健康成長。

看完記得分享轉發,

沒點贊的不許走~

玩 瘋 了 好 物 推 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玩瘋了未來 的精彩文章:

簡單幾步,在家造一個高顏值海洋

TAG:玩瘋了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