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導彈不是你想射,想射就能射:戰鬥機導彈發射二三事

導彈不是你想射,想射就能射:戰鬥機導彈發射二三事

武器的威力是由它發射的彈藥來決定的。

本質上來講,戰鬥機只是一個武器發射平台,本身不具備攻擊力(小本子那種自殺式的除外)。就像一把槍,沒有了子彈,還不如一根燒火棍。

而戰機在空中發射導彈這件事,要比網友們想像的「丟出去自己飛」要複雜得多。

作為戰鬥機服役前的重要環節,實彈射擊測試通常是在戰機臨近驗收之前才開展,殲20服役以來從未公開過實彈射擊畫面,直到最近才曝光在去年年中完成實彈射擊——那也是在服役之後較長一段時間,而且還沒有畫面公布,可想而知發射導彈這件事情的複雜性。

簡單來說,要發射一枚導彈,要解決兩大難題。

空中作戰戰況複雜,戰機稍縱即逝,所以在躲閃騰挪之間能隨時發射導彈進行攻擊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學過中學物理的同學都知道,風速大的地方壓強小,所以戰鬥機在高速運動中,機體周圍的壓強分布必然不同,不經過嚴格的測試,很可能導致投出去的導彈把自己給炸了。

日本對彈倉拋彈的研究

以美軍的F-18E/F戰鬥機為例,由於設計之初機身只是F-18C/D的簡單放大,所以在一開始的風洞測試中,設計人員發現由於體型放大與外型變化,F-18E/F翼下掛載的彈藥在投擲時有幾率撞到其他掛載甚至撞毀機身,直到後來重新設計了武器掛架並做了調整之後,這一問題才得到解決。

隱身戰機的彈藥發射問題更為嚴重。由於設計了內置彈倉,在打開艙門時艙內就會產生高速紊亂的氣流,超音速時還會產生震波,美軍還考慮了更複雜的情況——配有矢量噴管的F22可以完成高速滾轉,如何在高速滾轉中順利發射導彈幫助飛行員抓住致勝瞬間,是研究人員腦細胞的主要殺手。


解決了空氣力學的問題,並不意味著就萬事大吉了。

過去的戰鬥機飛行員要攻擊一架敵機,首先要手動開啟雷達選擇掃描模式,發現目標後還要保持跟蹤讓雷達獲取參數——個別落後的還要手動輸入,一切完成之後才能接通導彈電源,如果是紅外製導的近距離格鬥彈,還需要提前冷卻彈頭,在限定時間內按下按鈕完成發射。這些步驟看起來不難,可如果你要操縱飛機的同時去做,那就是個巨大的挑戰,所以冷戰時期的戰鬥機一般都是雙座——一個司機,一個射手。

當然,現代的戰鬥機火控雷達都較為先進,目標發現鎖定基本由電腦代勞,大大減輕了飛行員的負擔。

可能隨著技術的發展,未來的空戰將對飛行員更加友好,自動駕駛,自動鎖定,說不定真的就像遊戲里那樣,按個按鈕就行了,那時候迷Sir也能過把飛行員的癮了……

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彩視界View 的精彩文章:

其實小本子很慘,三次被西方按在地上摩擦

TAG:迷彩視界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