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昏迷300多天!28歲的咸寧小伙突然醒來,竟是因為……

昏迷300多天!28歲的咸寧小伙突然醒來,竟是因為……

近期熱點

權威發布!2018年咸寧中考試卷+答案來啦!趕緊轉給考生!

一盒銀針、一襲白衣、一顆仁心,這便是市中醫醫院腦病科主任吳平路的日常。二十多年來,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刻苦鑽研,憑著熟練的技術、高尚的醫德得到了社會的好評,優秀事迹被各大媒體爭相報道,求醫者絡繹不絕。他每天診治三十餘人次,並曾成功促醒昏迷300餘天的植物人,人稱「萬病一針,針到病除」。

吳平路出身中醫世家,從小就看著父輩為鄉親診病,受到濃厚中醫環境的熏陶,認識到中醫藥的重要性,從而深深地愛上了中醫藥文化,自幼跟父輩學習切脈診病、藥性藥理、特效方劑、疾病預後、愈後調理,體驗扎針的深淺、角度、方向和手感。

1993年,吳平路考上了咸寧學院,學習臨床醫學。讀大一的時候,大學的一位老師身患腎病綜合症,多方求醫,效果不佳,找到了吳平路在崇陽老家的父親治療。父親在為這位老師看過一次病之後,就把病人交給了吳平路診治。這是吳平路的第一個病人,他採取中藥加針灸的方法治療了三個多月,冶好了老師的病。吳平路會治疑難雜症的消息也在學院里傳開了。

大學畢業後,吳平路選擇了中醫院。他認識到自己是西醫出身,在中醫院工作就必須要有相應的中醫能力,於是積極向老中醫學習,並順利考取中醫執業醫師執照,成為市中醫醫院西學中的代表。

在工作中,吳平路發現有些疑難雜症用西醫的方式是很難解決,中醫的方式反而湊效。他就在繼承祖輩親傳醫術的同時,潛心研究,總結經驗,經過二十多年的臨床上的醫術沉澱,在行醫過程中形成了得天獨厚的診治方法和特點。他擅長脈診,診斷精準令人信服,運用中藥與針灸、內外兼治相結合的方法,為百姓治療中風、面癱、頭暈、失眠、偏頭痛、頸椎病、肩周炎,咳嗽、哮喘等疑難雜症確有奇效,並成功促醒五位「植物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奇蹟。

2017年2月,市中醫醫院腦病科收治了一位已經昏迷了300多天的植物人小楊。28歲的小楊是通山縣人,於十個月前突然出現意識障礙,急行開顱血腫清除+去骨瓣減壓+氣管切開術後意識未恢復,病情穩定後轉入市中醫醫院腦病科進一步康復治療,但仍處於昏迷之中。

吳平路多次開會分析患者的病情,在積極治療原發病和併發症的同時,給小楊制定了早期介入中西醫結合促醒及中西醫結合康復理療等綜合治療方案,運用中西醫促清醒藥物和神經營養藥物、針灸、電刺激、音樂療法等多種方法、多管齊下悉心地治療。

三月份的一天,小楊在大聲呼喊下突然有了反應,在康復訓練時突然出現了指令性的抬臀動作,他的媽媽喜極而泣。經過一段時間精心治療,小楊的各種反應較入院前有了明顯的改善,尤其是對聲音、光線、疼痛刺激比較靈敏,眼睛較前有神,活動明顯增加。現在,他已經可以自己吞咽食物了。楊媽媽感激地對吳平路說:「我現在每天都懷著希望生活,看著兒子一天天恢復,我感覺兒子重生了!」

6月11日,在市中醫醫院腦病科康復病房裡,前來看病的病人已經排了二十多號。由於患者較多,吳平路把患者分成了好幾撥,每撥先看病開方,再做針灸治療,病人留針的時候再給第二撥看病開方。開診兩個多小時,患者還在源源不斷地前來。

「來,往前面坐一點,不要緊張,扎針灸一點都不疼!」吳平路正在為一位穿紅色褂子的毛奶奶扎針灸。眨眼間,他的手已經在毛奶奶的輕輕後頸紮上了,動作輕柔到對方還沒有感受到疼痛,三根銀針已精準地扎進了穴位。

「怎麼樣,不疼吧?心裡如果感到不舒服,要馬上告訴我。」吳平路一邊準備火罐,一邊詢問。

只兩三分鐘,吳平路手腳麻利地將銀針拔出,又在她肩頸處拔了三個火罐,在手上扎了6根銀針。

「我這頸椎病是幾十年的老毛病了,今天是我這輩子第一回扎針灸,心裡好害怕。剛才扎針灸一點都不疼,只是覺得有點脹。針拔出來後,做了拔了火罐,感覺頸椎舒服多了。」做完理療,毛奶奶站了起來,一身輕鬆。旁邊陪她來治頸椎病的女兒馬上跟上前去對吳平路說,「吳醫生,我的腿疼,你看能不能幫我針灸治療!」

在市中醫醫院腦病科,像毛奶奶這樣母女同就診、夫妻同就診、同事十幾個組團就診的現象數不勝數。通山的一位女士長年被腦鳴、失眠折磨,聽說吳平路的名聲後,慕名而來。經過兩次針灸,腦鳴被徹底治好,她後來把自己朋友和同事帶了十多個人來求醫。

由於醫術高超、醫德高尚,慕名前來找吳平路看病的患者絡繹不絕,他的診室每天都人滿為患。從周一到周五,吳平路每天要為二三十個人診療。不管是否是自己值班,他常常到醫院查看病區病人。周末的時候,有些特殊的病患打電話向吳平路求助,他二話沒說,放棄休假,趕到病房加班加點為病患解疑難。在看診過程中,他視病人為親人,以治病救人為己任,一心將中醫精神發揚光大。他以自己的精湛醫術和低調謙和的人格魅力贏得了患者、同事和領導的交口稱讚。

為了患者諮詢病情更方便,不用一趟趟地跑醫院,吳平路還建立了「吳平路病友交流群」,定期推送就醫流程、救治典型病例,並指導患者科學用藥、合理膳食等。病友間也親密互動,加油鼓勁,讓微信群里充滿了溫情和正能量。

腦病科病房走廊的牆上,掛滿了康復患者送給吳平路和科室的錦旗,護士站里,堆放著鞋墊、水果、魚乾等物品,那是患者為了感謝吳平路,特意從老家帶來的。知道吳平路不會收,很多康復的患者把東西放在護士站,說聲「請把這些東西交給吳平路醫生」,轉身就走。

55歲的張先生是嘉魚縣人,去年六月突發腦梗塞,家人將他送到武漢同濟、協和醫院等醫院治療一年,肢體現已基本恢復,但咽喉始終不舒服,說話口齒不清,後期到多地、採取多種治療方法都收效甚微。在聽說吳平路的針灸治療效果後,5月30日來市中醫醫院找吳平路扎針灸,只扎了一個星期,張先生感覺喉嚨舒服多了,雖然說話還有些吃力,但他依然一字一頓地向吳平路表示感謝。

「中醫的起源於古代的哲學思想,是古人認識世界萬事萬物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樸素的概念性的哲學思想,後來發展到運用它治療人體疾病。一名優秀的中醫,必然是一位有著極高的學識和道德修養的哲人和思想家,術與道齊修,方能利己達人。如果一個人學醫是沖著名利而去,必然會誤己誤人。」對於自己從事的職業,吳平路從來不把它僅僅當作一份養家糊口的工作,父輩「懸壺濟世」的教誨早已深深紮根在他的心裡。

現在,最讓吳平路著急的是古法針灸幾近失傳。「由於國家層面對針灸傳承的忽視,大學裡將針灸與中藥分開,民間把針灸當做理療,古法針灸望、聞、問、切的手法丟了,中醫的辯證思維丟了,找穴的手法失傳,尤其是中醫的辯證取穴缺失厲害。用針如用藥,一定要用辯證的思維。針灸與中藥相結合,比單一的治療效果更好。孫思邈和張仲景早就說過,一針二灸三葯,葯是排在最後的,只有把針、灸、葯三位一體融為一爐,才能成為真正的中醫大家。」他始終遵循著「醫德為本,病人至上」的行醫準則,繼承先祖學術並發揚光大,將中醫與西醫融為一體,在中醫理論、臨床、科研及學術傳承上建樹頗多,在《中國針灸》《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等國家級刊物發表論文十餘篇。

為傳承和發揚中醫學術,服務廣大患者,培養優秀的中醫人才,吳平路不遺餘力。2011年,吳平路積極響應醫院專科興院的戰略口號,投身「腦病科」「肺病科」創建重點專科工作中。創建工作可謂是困難重重。針對科室知名度不高、人才力量不足的狀況,他打破常規,積極聯繫上級醫院,終於獲得了北京康復醫學會會長王茂斌教授和北京孟慶雲哮喘病醫院孟慶雲院長的大力支持,並順利使腦病科成為北京康復醫學會湖北腦病康復基地。有了北京教授的傳、幫、帶這一強有力的支持,他帶領科室全體醫務人員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的刻苦鑽研,終於形成了一支技術水平能力過硬的人才隊伍,把腦病科建成省級重點專科,肺病科建成了市級重點專科。2017年12月,吳平路應邀到北北京大學做了古法針灸的專題講座,現場反響強烈,並收了二十多個徒弟。

「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這就是吳平路恪守30多年的行醫理念,也是一名中醫醫生的中醫藥情懷。

通訊員:宋徐帆

來源:咸寧市中醫醫院

歡迎關注由咸寧新聞網主辦的

《咸寧微訊》官方微信公眾平台

新聞爆料丨品牌推廣丨微信代維

你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咸寧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拒退認籌金、無路燈、幼兒園房頂離高壓線近等問題,亟待解決

TAG:咸寧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