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是婆婆圖享受不願帶娃?是媳婦找借口百般刁難?還是婆媳天生就是冤家?聽婆媳來念一念這本「帶娃經」

是婆婆圖享受不願帶娃?是媳婦找借口百般刁難?還是婆媳天生就是冤家?聽婆媳來念一念這本「帶娃經」

最近,關於「老人有沒有義務帶孫子」的話題,在各媒體上持續發酵的同時,也在各位婆婆、媳婦中掀起了一股討論熱潮。

6月5日,記者在嘉興市本級一所小學六年級一個40人的班級中做了關於家中誰帶孩子的小調查,發現奶奶帶的是14人,外婆帶的是12人,媽媽帶的有9人,2人是外婆奶奶輪流帶,還有3個是保姆帶。看來,關於帶孩子的事情,沒有固定的模式,也沒有法律的約束,因此,在不同的家庭有不一樣的方式。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由帶孩子引發的家庭矛盾十分常見,有雙方老人都不願意帶孩子而鬧翻的,也有婆媳從此是路人的。同時也不乏心甘情願全職在家帶娃的,雙方老人搶著帶孩子的……發生矛盾的雙方各有理由,和睦相處的婆媳,各有各的策略。

今天我們就隨著各位婆婆和媳婦的講述,走進她們的故事:

GIF

從房子到孩子,她的婚姻陷入危機

1

採訪對象:林女士

年齡:32歲

職業:全職媽媽

孩子: 2歲

6月5日上午,記者與林女士在她家小區門口的咖啡店見面,她指了指對面的早教中心說剛把孩子送過去,她有一個小時的時間。

林女士覺得自己與婆婆的矛盾,不僅僅是帶孩子的問題,早在當初她要求在房產證上加上自己名字的時候起,婆婆對她已經十分不滿了。

林女士跟丈夫結婚前,婆家出了首付買了套150多萬元的房子。婚後,婆婆就跟她說,接下來的70多萬元貸款,要他們小夫妻倆還,林女士表示,還貸款沒問題,但是要在房產證上加上自己的名字。婆婆不同意,後來雖說林女士拿出了40萬元給婆婆算首付自己出了一半,房產證名字也加了,但是婆媳之間的裂縫清晰可見。

林女士表示她這樣做,不是計較名字,而是婆婆對她的態度讓她咽不下這口氣。

矛盾的爆發是在林女士生完孩子以後。她要去單位上班了,希望婆婆能幫助她帶孩子。誰知,婆婆卻讓他們夫妻自己想辦法。自己的娘家在外地,自己的父親身體不好,奶奶有老年痴呆症,一刻也離不開人。要麼就是請保姆,可是現在的保姆市場魚龍混雜,把幾個月大的寶寶交給她們,林女士是萬萬不放心的。婆婆這樣說擺明了就是欺負自己,林女士氣憤難忍。

林女士跟婆婆攤牌,孩子她辭職自己帶,但是兩位老人以後生老病死也與她無關。在她看來,婆婆帶孫子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她身邊幾乎所有的小姐妹和同事都是這樣的模式。林女士承認當時自己有些衝動,但是她心裡始終認為,自從加名字的事件發生後,婆婆一直對她有看法,這次不肯帶孩子就是給自己的一個下馬威。

這次,連老公也站在了林女士的對立面。最後這場鬧劇不了了之,每個人心中都憋著一股氣。但是,吵鬧過後,矛盾並未解決,林女士跟老公也開始了冷戰,而為了帶孩子,她在私企的工作也只能辭了。

說到工作和公司,林女士的眼圈紅了,很長一段時間都在玩著自己手裡的咖啡杯,若有所思。

林女士一直在糾結著離不離婚,她也在反思自己的婚姻和家庭。似乎從結婚開始自己一直在爭一口氣,可到最後最失敗的人好像也是自己。工作沒了,婆婆跟自己形同陌路,老公依然像個孩子光顧著玩手機和遊戲。如果自己能夠在婆婆面前多示弱,凡事不那麼計較,多裝裝糊塗,跟老公再多一些溝通少一些賭氣,是不是結局就會不一樣?

記者也無法回答她的問題,起身告別的時候,林女士長長嘆了口氣。

享受陪娃成長的每一刻,新手媽媽很幸福

2

採訪對象:顧女士

年齡:30歲

職業:全職媽媽

孩子: 11個月歲

6月6日下午,記者如約來到顧女士的家中,這是唯一一個約在家裡的採訪對象。伴著玫瑰花茶的清香,顧女士娓娓道來:

我是寧波人,先生是嘉興人,我們是大學同學。他在上海的一家跨國公司工作,上海的房子是老公他們家買的。我學的是化工專業,在上海一家研究所幹了兩年,結婚後準備要孩子就辭職了。

一年後我懷孕了,他工作忙,三天兩頭要出差。公公婆婆讓我回嘉興跟他們住一起,說這樣方便照顧。

原本我們是打算等孩子滿月後就回上海的,但是後來婆婆跟我商量,讓我考慮不回上海就在嘉興全職帶娃。主要是公公還在做生意,離不開她的照顧,但是他們又捨不得孩子離開。

當時,我心裡有點不開心的,這樣我就不能跟我先生在一起了。可是,我跟先生商量後我還是同意了。一來我自己喜歡孩子,能在家全職帶娃也是挺幸福的;二來,自己在這裡生活也習慣了,公公婆婆對自己很好,就順從老人的意思好了,省得鬧矛盾大家都不開心。

讓我沒想到的是,我公公婆婆每月還給我發工資。說實在的,我很不好意思,但是老人一定要給我,我也就收下了。我現在覺得自己這樣做挺明智的,公公婆婆一直對我特別好。寶寶7個月斷奶後,只要先生不出差,我就把寶寶交給婆婆,自己跑上海跟先生去過二人世界,特別自由。

我覺得婆媳之間互相坦誠很重要,如果大家都把對方當做假想敵,那就一定會互相猜忌和懷疑。我跟我婆婆約定,有什麼事一定要說出來,凡事都可以商量,也可以開家庭會議來解決。我很愛我先生,我不想他為難,所以就算有時婆婆做得過分了一點,我也不會跟先生「告狀」,我會多站在婆婆的角度去理解和包容。

我想好了,等孩子上幼兒園了我們就回上海,找個阿姨接送,自己再出去找工作。我就不讓婆婆幫我帶孩子了,要她離開熟悉的嘉興,我覺得有些殘忍。

告別小顧的時候,她抱著孩子跟婆婆一起走到門口與記者告別,兩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背井離鄉帶孫子,受了一肚子氣

3

採訪對象:吳阿姨

年齡:55歲

孫子:5歲

6月2日,趁著吳阿姨回嘉興的日子,記者採訪了她,說起帶孫子,吳阿姨說三天三夜也倒不完她肚子里的苦水:

吳阿姨是嘉興本地人,帶孫子之前自己做點羊毛衫加工的小生意。在吳阿姨的觀念里,奶奶帶孫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所以當初兒媳婦生下孫子後,二話沒說她就停了自己的小生意,到溫州帶起了孫子。

吳阿姨的兒子在溫州工作,兒媳婦是溫州本地人。一直在農村生活的吳阿姨,初到溫州時有很多不適應。自從兒媳婦上班後,吳阿姨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買菜、洗衣服、搞衛生、準備好一日三餐,一刻都沒得閑。

累點倒沒啥,最讓吳阿姨不能接受的是兒媳婦每天回家後都要對她進行「審問」。

寶寶今天睡了幾次?拉過幾次粑粑?喝過幾次奶粉?每次幾毫升……諸如此類的問題,吳阿姨每天要從頭到尾彙報一遍。

在吳阿姨眼裡,這些都是兒媳婦看不起自己這個鄉下婆婆故意為難。吳阿姨覺得自己不像是在帶孫子更像是在給兒媳婦當保姆,心裡難免會不開心,但是看到孫子很親自己,就又釋懷了。

那天,吳阿姨帶著孫子出去玩得太晚了,自己又趕著要做飯,就打開電視讓孫子看動畫片。因為兒媳婦關照過,不能讓孩子看電視,所以吳阿姨跟孫子說好了,爸爸媽媽回來後誰都不說出這個秘密。

吃晚飯的時候孫子無意中說了他跟奶奶的秘密。

婆媳之間爆發了第一次正面衝突。兒媳婦當面說婆婆教孩子撒謊,是沒教養!吳阿姨氣得一夜沒睡。她不解的是自己就是這樣把兒子帶大的,不是很優秀嗎?為什麼兒媳婦會說她沒教養?

吳阿姨說村裡的人還以為她跟著兒子在城裡享福,只有自己知道每天有著受不完的氣。她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孫子快快長大,等到讀小學了,她就解放了。

「如果他們生二胎,我是絕對不會再給他們去帶孩子了!」說這句話的時候,吳阿姨的眼眶微微有些濕潤。

吳阿姨始終有一個解不開的心結,她認為兒媳婦一直看不起她這個鄉下婆婆。兩代人不同的育兒觀念,需要不斷磨合,在互相交流的過程中尋找合適的平衡點,可能比各執己見要好很多。

我做夢都想著帶孫女,可卻沒這個機會

4

採訪對象:孫阿姨

年齡:52歲

孫女:2歲

「我做夢都想帶孫女呀,可是從她出生到現在2歲了,我見她都沒超過10次。」6月7日上午,孫阿姨見到記者的第一句話就是自己想帶孫女。

我和老伴都是普通工人,一輩子住著56平米的房子,開著電瓶車。我們這輩子最驕傲的事情就是培養出了一個名牌大學的兒子,現在在銀行上班。

要說對兒子唯一不滿意的地方就是找了個嬌滴滴的姑娘做老婆,家裡是大老闆,條件太好了,跟我們家不配。但是兒子喜歡,我們老人有啥辦法。女方買了大別墅,又給我兒子買了汽車,結婚後就跟他丈人丈母娘住一起了。

我兒子結婚那天,很多老同事跟我說女方家條件那麼好,真是羨慕煞人了。可我一點都不開心,好像我把兒子嫁出去了一樣,不捨得。

兒媳生孩子的時候是自己的媽媽在醫院照顧,出院後,他們直接到了月子中心。我去看她時,還沒進門就要換鞋、戴口罩、消毒……就好像我是個細菌一般。兒媳婦告訴我他們定的月子中心是「一對一」服務,24小時都有月嫂伺候的,不需要我照顧。以後也不用我幫忙帶孩子,保姆都請好了,兒媳婦自己也不去上班了,讓我別操心,管好自己就行。

我知道他們不會讓我帶孩子的,要怪也只能怪我和老伴不爭氣,家裡條件太差了。

我兒子兒媳婦對我們很孝順,什麼好東西都拿來。但是我心裡總覺得空落落的。一個家裡沒有小孩子,整天空蕩蕩的,人的心也就空了。

前兩天兒童節孫女來了,我讓她過夜,她不肯,說這裡的床不好看。第二天我就跟老伴一起去買了一個跟兒子家裡一模一樣的小床,希望寶寶下次來的時候留在我們這裡過夜。

孫阿姨的兒子告訴記者,其實他已經發現了因為沒讓母親帶孩子給她帶來的失落感,他也十分內疚。妻子家優越的家庭條件給自己父母造成了壓力,主要的原因還在於他,沒能起到婆媳之間的橋樑作用。一個家庭中,婆媳關係的粘合劑和修復劑應該是兒子,他有責任幫妻子主動融入自己的家庭,也應該讓自己的父母更多了解自己的老婆。

「我以後會多帶女兒和老婆回去看我爸媽的,我們以後做事也會多徵求他們的意見,讓他們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重視。」孫阿姨的兒子在電話里跟記者這樣說。

做婆媳之間的粘合劑,讓彼此融入對方的生活,應該是男人成熟的標誌也是家庭和睦的關鍵。

奶奶外婆搶娃帶,催著寶媽生二胎

5

採訪對象:小朱

年齡:41歲

職業:事業單位財務

孩子 :13歲

小朱的孩子苗苗已經是初一的學生了,之所以採訪她,是因為他們家的帶娃模式比較歡樂。

苗苗剛出生,外婆和奶奶就已經在爭奪帶娃權了。經過雙方的協商,奶奶帶周一到周五,外婆帶周六、周日。

GIF

小朱的婆婆和媽媽時常因為交換帶娃經驗互相聯繫,她們堅持統一育兒觀,不能因為彼此的觀點不一致造成孩子的無法適應。有了這個共識,小朱和先生就放心地把孩子交給奶奶和外婆。他們夫妻都認為如果長輩跟自己的觀點一致,完全可以把孩子交給他們,因為他們有耐心又有經驗。

二胎政策一放開,媽媽和婆婆都催著小朱趕緊再生個二寶,她們表示一個娃實在不夠四個老人帶。

七嘴八舌大家說帶娃

針對孩子到底應該由誰帶這個話題,記者也採訪了各行各業的人,大家紛紛拋出自己的觀點,很多網友也各自站隊。大家普遍的共識是孩子最好自己帶,但是由於各家情況不同,帶孩子的方式也不盡相同,一起來聽聽大家的聲音吧:

-

金女士(旅行社職員):如果有條件誰不希望自己帶孩子啊?但是我們都是工薪階層都要上班的,我兒子基本是我媽和我婆婆輪流帶的。老人帶孩子,其實問題挺多的,太寵了,我兒子現在誰的話也不聽,頭大。

蔣先生(自由職業者):一代管一代,你的父母沒有義務為你帶孩子!我認為就算是父母願意帶,也只能是搭把手,自己的孩子只有自己帶,才能體會為人父母的喜悅與艱辛。

楊女士(房產中介職員):我跟公公婆婆住在一起的,我女兒從出生到現在一直是婆婆在帶,她也從來沒有說過不想帶孩子。他們吃住都是我們開銷的,難道不應該幫我們帶孩子嗎?

楊女士(早教中心教師):我的觀點是自己生的孩子自己帶,以後我女兒的孩子也讓她自己帶,自己帶孩子是做父母的必修課,誰也不能替代。

劉先生(退休公務員):我跟老婆現在基本一個季度出去旅遊一次,一年去一次國外。退休以後趁著身體好,就要多出去走走。我們每月給兒子他們5000塊錢,他們自己解決帶孩子的問題。

陳女士(護士):如果婆婆身體不好或是還沒退休,那她不帶孩子情有可原。可婆婆身體健康,卻不願意幫年輕人帶孩子就屬於不可理喻了。我們現在工作都很辛苦,各方面壓力也很大,我覺得老人應該幫我們分擔一點。

-

網友觀點

網友「吃貓的魚」:能出錢請保姆的婆婆都是偉大的婆婆,她給了你多大的自由與空間啊,做媳婦的還不滿足,那你真的是沒救了。

網友「浪漫滿屋」:我從來沒考慮過老人帶孩子,他們的文化程度、生活習慣、健康狀況等都是問題。我跟他們都有很深的代溝了,怎麼還能把我的孩子交給他們呢?生孩子之前,要對自己做全面的評估,如果不能給孩子最好的,那就不要自私地帶他來到這個世界。我生孩子以後就辭職了,全職帶娃,孩子讀小學了就開始做生意,這樣很完美啊。我們都不要以工作忙為借口,來推卸你應該承擔的責任!

由帶孩子引出的家庭矛盾可謂五花八門,

那麼如何才能更好地處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

避免矛盾的發生呢?

近日,記者走訪了嘉興市的知名專家,

請他們支招,看看專家的觀點是否能幫到你。

專家觀點

家是一個講情的地方

朱海倫(嘉興學院公共管理系教授)

朱海侖教授認為,家庭矛盾說到底是兩個字:公平。每個人在家庭中所承擔的義務和權利各不相同,如果大家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就會覺得不公平,於是矛盾就產生了,最好的辦法就是換位思考和互相包容。家庭本來就是一個溫暖的港灣,大家都應該嘗試站在不同人的立場去思考,發生任何事情就要學會交流,學會傾聽,學會包容

家庭是一個特殊的社會單位,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主要靠情來維繫,而不是法,平時大家所認同的的「法、理、情」的次序在家庭中應該是倒過來的,首先是家庭成員之間培養感情,彼此理解,互相體諒,在此基礎上達成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理」,即明確各個成員在家庭中所應承擔的權利和義務(非法律範疇):比如,白天孩子由老人帶,晚上和周末就由孩子的父母自己帶。這樣給老人傳遞的信息是小輩很尊重和體諒自己,同時也感受到他們白天上班晚上帶孩子的辛苦,那麼老人就不會再有抱怨了。

適度的距離,讓心更近

廖凌(心理諮詢師 果核心理諮詢中心創始人)

廖凌老師給出的解決帶孩子產生家庭矛盾的方案是:與原生家庭的分化與保持適度距離。簡單說就是角色的轉換,認識到自己已經從父母的家庭中分化出來有了自己的核心家庭。只不過隨著孩子的出生,核心家庭的夫妻會邀請各自的父母進入到自己的家庭參與各類事務,但是他們只是受邀而來的重要他人,並不是你的家庭成員,這就是適度的距離。那麼顯然帶孩子、做家務這些事不會是重要他人義務。如果這些工作你要交給別人做,你就該付出相應的報酬,現在老人都是免費在為你干著,這樣想,你的心裡就會充滿感激而不是抱怨。

保持適度距離並不要淡化跟父母之間的親情,而是強化在核心家庭中夫妻雙方的責任與義務。雙方父母過度參與核心家庭的事務往往是家庭矛盾產生的根源。只有這樣,才能讓家庭關係進入良性循環。

南湖晚報

微信廣告投放

via.南湖晚報 記者陳培玉圖片來源於網路

本期新媒體編輯 黃清

南湖晚報原創內容,如要轉載,須經本報書面同意

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拒絕轉載,歡迎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湖晚報 的精彩文章:

TAG:南湖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