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整天對孩子喊「快點兒」,還不如在家放這個

整天對孩子喊「快點兒」,還不如在家放這個

有種叫做「你看那是我家小孩」的驕傲,只有當媽的才懂。

比如前幾天帶年糕去一個高大上科技展,老媽子就全程「你看那是我兒子」的驕傲臉。

別誤會,他可不是4歲搞出大發明的神童,只是排了半天隊——在面對一大片讓他興奮不已的炫酷智能汽車和烏泱泱人群的時候,還能安靜、有秩序地耐心排隊,去實現自己的體驗計劃。

以當時排隊的盛況,年糕比很多不耐煩的成年人都沉得住氣;好不容易輪到自己體驗,他也會遵守時間,不會撒潑打滾的鬧著不下來。

表揚他懂事的人很多,但我更引以為豪的是他的「自律」。

很多人會覺得:自律看上去這麼難,想培養孩子要從何入手?

其實換個詞,你就會覺得並沒有那麼難了:自我管理。也就是讓孩子學會安排自己的事情,並長久的堅持下去、直到成為習慣。

說白了,能做到自律的孩子,都是做好了規矩的。而給孩子立規矩這件事,糕媽是從這兩個方面開始的——

做好管理時間,先要認識時間

這樣的催促,我們一定經常聽到:「都8點了還不起床,要遲到了!」「只能再玩5分鐘。」「再不出門就來不及了!」

8點不起床為什麼就要遲到了?5分鐘是多久?為什麼不出門就來不及了?孩子其實是不能理解的。很多家長總說孩子沒有時間觀念,但是沒有意識到,其實是自己沒有給孩子培養時間觀念。

為了教年糕「認識時間」,從開始教他認識數字,我就特意買了每一格都有數字的那種大掛鐘。雖然未必要教他確切地掌握幾點幾分,但至少可以讓他理解5分鐘、10分鐘長針要走幾格。

糕爸就更厲害了:他要求奶奶在年糕活動的每一個地方,都布置上這種醜醜的大掛鐘,以便他隨時能「看到」時間。因此我們家現在餐廳 、客廳、我們的房間、他的房間,到處都掛著鐘錶。

(▲年糕卧室)

(▲ 爸媽卧室)

(▲書房)

(▲ 餐廳)

在這種認識時間、感知時間的氛圍中,年糕開始試著安排自己的時間。

比如他自己坐上餐桌的時候就會開始安排:「等長針走到7(8點35)我就要去上學了」;吃完飯他看看時間會說:「還有5分鐘,我回房間玩一下」。有了這個意識,每天早上不用我們催,他都能把時間安排好。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平時強調時間的時候,家長不要說「快點」、「再過一小會」,而是具體告訴他:「我再給你5分鐘」「長針走到幾」。對於更小的、對數字沒有認知的孩子,用更直觀的小沙漏都是可以的。

認識時間之後,除了不用再催著孩子做事,教他學會「等待」就容易多了。

很多媽媽帶娃外出都遇到過這種尷尬:排隊等待時間一長,孩子就開始大哭大鬧,經常搞的很狼狽。

但年糕對排隊這件事就非常有耐心,這和我們經常帶他出門有很大關係。因為從小出門旅行多,經常需要等車、等飛機,他從小就對「排隊等候」這件事形成了認知。

一開始,他也會問為什麼要等、也會因為等待的無聊鬧脾氣。這個時候家長的表現是最重要的,我和糕爸並不會因此也跟著著急上火,而是盡量平和地告訴他:要坐車的小朋友很多,但是汽車只有一輛,所以我們要排隊。

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讓孩子從你身上學到遇到問題正確的對待方式。

約定的力量

做好預期管理,才能實現自我管理

培養孩子時間觀念的第二個重點是:要給孩子做好預期管理。

對很多媽媽來說,帶娃的日常肯定不是「歲月靜好」,而是「心力交瘁、雞飛狗跳」。

很多人的早晨是這樣的:三番五次叫孩子起床、看他磨磨蹭蹭的穿衣服、洗漱、吃飯、出門。越著急催,他就越磨蹭,結果總是越催越急、越急越亂。

可遲和早的標準,往往是家長根據自己情況,說開始就開始、要求結束就結束。這樣孩子肯定接受不了,所以提前給他做好預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這次科技展體驗智能汽車的時候,好不容易排隊等到的年糕,在心愛的汽車裡也很捨不得下來。這個時候我就會和他說:後面還有小朋友在等,你看下手錶上的時間,我們再玩兩分鐘就讓給後面的小朋友好不好?這樣到了時間他就自己下來了。

再比如說睡前講故事,很多媽媽都會說:每天晚上睡覺前我給孩子講故事,總會陷入講完一個又要講一個的死循環,最後總是以孩子的大哭大鬧不依不饒告終。

但這樣的情況我們家從來沒有發生過,因為每次在給年糕講故事之前,我都會先和他做好約定。

年糕非常喜歡一本叫做《飛機小百科》的書,書里有很多不同類型的飛機。他經常要我在睡覺前講,裡面每架飛機大概要講三分鐘。每次開始前,我都會先問問他:你今晚想講幾架飛機呀?

一般情況下,他總會要求講很多,比如說10個。這個時候,我會先把他的預期降低,和他說只能講一個。同時也會給他個說服我的機會,討價還價之後,再假裝妥協:好吧,本來我只能給你講一個的,但你說的又很有道理,那就講3個吧。這個時候他就會很高興了。

這個過程,既鍛煉了他的語言邏輯能力,也是幫孩子做好預期建設、讓他明白這個世界不是什麼都由你說了算、不是什麼要求都能被無限滿足,也是讓他明確界限感存在的一種方式。

如果他要求講10個、就給他講10個,他肯定不會覺得滿足。家長不可能永遠無條件的滿足他,現在什麼事情都無條件的滿足他,在今後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他就會覺得很受挫。

給出預期管理後,還要幫他做好鞏固

還拿講故事來說,除了做好講3個的約定,開講前我還會強調:現在開始第一個故事。

第二個故事開始之前,再次強調:你現在已經講了一個了,還有兩個哦!

講完兩個再次提醒:講完兩個了,還剩一個!這個講完就要睡覺了。

全部結束再提醒他:結束了哦,現在該怎麼做呢?年糕就會自己把書合上,乖乖睡覺了。

對於孩子來說,他沒有那麼強的自我管理能力,非常明確地知道並把控每個時間節點,很多事情在進行的過程中可能就已經忘記了。這個反覆強調的過程,就是給孩子強化預期管理的過程。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以要求孩子做到為驕傲:要求他懂事、要求他遵守秩序、要求他明白事理……但很多時候,孩子什麼樣子、怎麼做的,都不在於家長告訴他什麼,而取決於我們在用怎樣的行為引導他、影響他。

這些事往小了說,決定了你現在帶孩子有多累、以後會不會陪他寫作業陪到心梗;往大了講,更決定了孩子面對未來挑戰的競爭力。

在我看來,自律也是能讓孩子、讓自己不斷變好的內在驅動力。為了孩子也為了自己,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年糕媽媽 的精彩文章:

到底怎樣才是要生了?這幾種情況才是最準的

TAG:年糕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