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22年前土豪進口了大批紫檀,還捐給故宮一噸……

22年前土豪進口了大批紫檀,還捐給故宮一噸……

本文來源於 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一九九六年,江蘇有位企業家從馬達加斯加進口大批黑色木材,號稱是紫檀,還給故宮博物院捐獻了一噸。

這位企業家到處大肆宣傳他的「紫檀木」,結果驚動了聯合國環境保護組織。該組織通知馬達加斯加政府停止採伐紫檀木和紫檀貿易。


真假紫檀

馬達加斯加政府向聯合國環境保護組織遞交了書面報告,說明本國不產紫檀木,所出口的優質木材,皆為豆科黃檀屬中的「盧氏黑黃檀」,屬黑酸枝木。

後經聯合國環境保護組織派請的法國林業專家實地考察證實,該國所產確實不是紫檀。馬達加斯加政府為了糾正誤導,還把關於此木的全套資料發到中國林業部門。

再次提醒大家一點:

只有產在印度邁索爾邦(現卡納塔卡邦)的那一種木頭才叫紫檀,其他的再像也不是!

古傢具材質目前也存在許多不確切和不規範的模糊概念,我們需要對其做一次新認識。

紫檀是一種常綠亞喬木,高五六丈,葉為複葉,開蝶形花,果實有翼,木質甚堅,色赤,入水即沉。

據《中國樹木分類學》介紹:

紫檀屬豆科植物,約有十五種,產於中國的有兩種,一為紫檀,一為薔薇木。

《博物要覽》和《諸番志》把紫檀劃歸檀香類,認為紫檀是檀香的一種。《博物要覽》載:

檀香有數種,有黃白紫色之奇。今人生用之。

又說:

檀香出廣東、雲南及占城、真臘、瓜哇、渤泥、暹羅、三佛齊、回回諸國。今嶺南等處亦皆有之。樹葉皆似荔枝,皮青色而滑澤。

檀香皮質而色黃者為黃檀,皮結而色白者白檀,皮府而色紫者為紫檀木。並堅重清香,而白檀優良。

《諸番志》卷下說:

其樹如中國之荔枝,其葉亦然,紫者謂之紫檀。

檀香紫檀

在過去有關紫檀的這些史料記載中,有些是正確的,但也有很多都不準,甚至是錯誤的。隨著現代植物科學概念的引入,很多舊有的觀念都澄清了。

過去說「紫檀出扶南,色紫。」這裡的扶南就是越南。但是根據考察越南並不生產紫檀,其實在當年那裡是一個木材的集散地。很多商人從這個集散地購買了紫檀木,於是就認為紫檀產於此地。

根據現代的科學考察鑒定:

真正的紫檀木只出產在印度最南端的邁索爾邦,就這麼一個地方而已,除了邁索爾巴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紫檀了。

容易冒充紫檀的木材有很多種。其中最愛冒充紫檀的一種是黑酸枝木,另一種是草花梨。

黑酸枝是豆科黃檀屬酸枝木類的木頭,它和黃花黎是弟兄,與紫檀同科但又不同屬,「盧氏黑黃檀」就是這種木頭。

盧氏黑黃檀原木

它分布的地域非常廣,從東南亞開始沿著印度洋的海岸線一直繞到非洲都有。雖然生長不快,但是因為分布廣所以產量還是很高的。但是由於紋理和色彩的緣故,不能冒充黃花黎。

論起血緣來,其實還有一種木頭與黑酸枝血緣更近,這就是紅酸枝木,也就是我們傳統所說的「紅木」。

其實紅酸枝木並沒有黑酸枝硬,雖然黑酸枝在特徵上更接近並且優於紅酸枝木,但是由於紅木顏色淺,黑酸枝木顏色深,所以沒法冒充紅木,只能冒充紫檀。

在外觀色彩上,黑酸枝木與紫檀木非常接近。紫檀本身是橘紅色的,外表經過與空氣的接觸逐漸氧化變黑。黑酸枝木本身就是這種顏色,所以不用上色就很像。

其實論硬度、論木質黑酸枝就不差於紫檀,但是有一點:

紫檀的紋理細而且都是絞絲紋,很少有直線的。所以不論是在加工的時候,還是日後的使用都不愛裂口子。酸枝木就不行了,儘管也很硬,但都是直絲紋,容易裂口。因此,只要仔細觀察木材的紋理就能分辨紫檀和黑酸枝。

另一種愛冒充紫檀的就是草花梨。這種木材的木質比黑酸枝好一些,也不愛裂口子。

但是它們和紫檀也有很多區別:

首先,可以根據顏色鑒別。草花梨的顏色都不黑,必須要染色才能冒充紫檀。仿冒時一般是到顏料店買紫檀素或紫檀色。顏色能吃到木頭裡,外表看起來就很相似了。

其次,是重量不同。紫檀重,草花梨要輕一些。不過一般人很難從重量把握出區別。

那麼最後還有一招,是仿造者無論如何也遮蓋不了的。這就是從木頭的紋理來看。紫檀木紋很細,一般不到跟前仔細看有時候都看不到木紋。相比之下草花梨的木紋要大一些、粗糙一些。

所以鑒定木材光憑某一點是不夠,要用眼睛看顏色和紋理,用手掂重量,用鼻子聞味道。人家植物學界在木材鑒定上,還講究硬度、密度、薄壁組織樹膠,更複雜。

一堆晾置的紫檀木料

紫檀木製雖好,但加工之前也要先晾一晾,然後再做脫水處理,也就是把木性脫去,讓木頭的生理細胞徹底死亡。木頭會裂口,多數是因為木頭的細胞還活著,細胞的力量不均衡,木頭就開裂了。

過去一般是把採下的木料先要扔到水裡泡著或者埋入地下,讓它脫性,再作脫水,現在製作傢具,也應該至少晾上五年,再辱烘乾窯烘乾。可是現在大多數傢具商急功近利,都做不到這一點。

紫檀原木

有人認為,硬木不會有蟲子眼兒,這是不對的,不管多硬的木頭,都有天敵,紫檀也是,有一種蟲子專門吃它。

就著這段紫檀木說,它最外面有生長細胞(樹皮),每年往外長一圈。裡面有生活細胞(白邊),為樹木輸送水分。到了一定年限,生活細胞退化、死亡,就變黑了。做紫檀傢具就是用「死木頭」的這個黑心。

在木頭變黑以後,蟲子當然就咬不動了。但是當年在它還是生活細胞的時候,就有可能被蟲子咬出眼兒來,之後不管再怎麼退化、死亡,這個蟲子眼兒就永遠地留下了。

在故宮博物院的紫檀傢具還未有有蟲眼兒的,這是因為皇家的傢具製作選材非常講究。

紫檀木的顏色

紫檀木的木頭本色是橘紅色,暴露在空氣中,逐漸會氧化變黑。但是只要是加工時溫度高,就會變黑的快些。比如,若用電鋸鋸、用電刨子刨,出來的就是黑的,因為工具轉速高有熱量。

此外,若是在新加工好的傢具表面上熱蠟或上蠟的生漆,也會立刻變黑。真正的紫檀只會越曬越黑,上色冒充紫檀的草花梨顏色會越曬越淺。

中國人有木頭情結,情結最深處是紫檀。在知名的紅木傢具產地,紛紛有紅木企業建起以紫檀命名的紫檀博覽園、紫檀博物館、紫檀宮。

左圖為紫檀宮;右圖為紫檀博覽園

清代的帝王們不惜花費重金,用了近百年的時間,把宮廷里的傢具幾乎都換成了紫檀。

紫檀類硬木傢具主要流行於清代的雍正到嘉慶、道光時期。但是它的採伐主要集中於明代晚期,皇宮裡存的紫檀木大多數都是明代採的,只是那時候沒用,因為當時流行的色彩鮮亮明快的黃花黎傢具。

黃花梨百寶嵌龍紋盆架,前足高74.5cm,通高201.5cm,徑71cm

到了康熙晚期,黃花黎的來源匱乏了,再加上最遲在乾隆中期皇宮裡以及地方大的王府衙門就都安上了玻璃,室內的採光條件改善了,才開始用原先存留下來的紫檀木,從而使紫檀硬木傢具成為當時的時尚。

紫檀雕花嵌琺琅扶手椅,清,通高114.8cm,橫64.3cm,縱51.4cm

紫檀木性穩定、木質堅實,紋理纖細浮動、變化無窮,色調深沉、穩重大方。紫檀因其獨特的品質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

由於紫檀木的緊缺,清中期以後還不時從私商手裡高價收購紫檀木。清宮造辦處活計檔中差不多每年都有收購檀木的記載。

清 紫檀雕龍紋寶盒

這時期逐漸形成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即無論哪一級官吏,只要見到紫檀木,絕不放過,皆如數買下,上交皇宮或各地皇家製造機構。於是各地私商囤積的木料,也全部被收買凈盡。

這些木材為裝飾圓明園和宮內太上皇宮殿(故宮外東路的寧壽宮區)用去了一大批,同治、光緒大婚和慈禧六十大壽後已所剩無幾,至袁世凱時,連僅存的紫檀木也全部用光了。

原來的傢具界都認為紫檀無大料,所以沒有大件的器物。這話也對,也不對。

現在見到的最粗的紫檀料確實超不過40厘米,一般紫檀的木材最寬的也就20厘米。相比蓋房用的大木頭來說,是沒有能算得上「大料」的。

但是不代表紫檀就沒有大件器物。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宮廷遺留的紫檀傢具中,大件器物占很大的比重。當然那些大柜子也是拼的,用魚鰾膠或豬鰾膠粘接。

紫檀顏色黑,木紋細,所以要靠近仔細觀察才能看出拼接的痕迹。不過從這些傢具來看,有很多使用了比較大的紫檀木材。這種紫檀的「大料」在別的地方很難看到。基本都匯聚到了宮廷裡面。

因此在中國民間和西方的概念里,紫檀做不了太大的器物。據傳拿破崙墓前有五寸長的紫檀棺槨模型,參觀者無不驚慕,以為稀有。

直到清代,有西方人來到北京,見到許多紫檀大器,才知道紫檀菁華盡聚於北京。於是多方收買,運送回國。

現在歐美流傳的紫檀器物,基本上都是由中國運去的。由於運輸困難,他們一般不收買整件器物,僅收購櫃門、箱面等有花紋的,運回之後,安裝木框,用以裝飾。

紫檀木邊鍍金竹林鶴兔圖掛屏,清代

由此可以看出,紫檀木是一種極為珍貴的木材種類,紫檀傢具是一個珍貴的傢具門類,而這種傢具的大部分精品都集中於宮廷之中。所以,故宮博物院是目前收藏清代紫檀傢具數量最多、質量最好、實物資料最豐富的一座寶庫。

更多專業知識請回復99查詢

各類文玩的知識和鑒別方法

(輸入數字直接查詢)

例如輸入「1」,查詢「天珠知識」

1,天珠 13,碧璽

2,蜜蠟 14,崖柏

3,琥珀 15,核桃

4,金剛 16,硨磲

5,星月 17,水晶

6,鳳眼 18,青金石

7,瑪瑙 19,戰國紅

8,南紅 20,金絲楠

9,綠松 21,小葉紫檀

10,沉香 22,木質手串

11,翡翠 23,繩結

12,和田玉 24,證書

歡迎大家聯繫我們小編微信號一起交流探討,若你想了解更多古玩,文玩的某些的文章,歡迎給我們留言投稿,我們希望在共同的研究和探討中和大家一起進步!

平台合作請聯繫:

文章投稿轉載請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那點事兒 的精彩文章:

震撼!拍出6.68億元,保利春拍古董超級夜場精品成交記錄!

TAG:古玩那點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