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歡歡:恐龍那麼愛吃人,為什麼我們還愛它

王歡歡:恐龍那麼愛吃人,為什麼我們還愛它

作為地球曾經的統治者,擁有神話故事般龐大而又真實存在過的身軀,以及複雜多樣的種類與神秘的突然滅亡,再經由藝術化和消費符號的反覆打造,讓人感覺既遠又近。

世界盃賽場上看人追足球,電影院里看恐龍追人。暑期大片《侏羅紀世界2》剛一上映,我就和朋友去看了。儘管感覺影片質量只算是好萊塢流水線的行貨水平,但我們依然難掩對恐龍本身的迷戀。它和怪獸、外星人等科幻作品中的其他常客還不一樣——作為地球曾經的統治者,擁有神話故事般龐大而又真實存在過的身軀,以及複雜多樣的種類與神秘的突然滅亡,再經由藝術化和消費符號的反覆打造,讓人感覺既遠又近。

雖然恐龍化石在地球上存在了幾千萬年,但是直到十九世紀,生物學家才開始了解這種動物。而之前的歐洲人,一度認為從地下挖出來的巨大骨骼屬於巨人。科學家給這種動物命名為「dinosaur」,希臘文詞根是「恐怖」與「蜥蜴」的組合。「恐龍」這個中文名字,則來自日本人的翻譯,倒也非常貼切。

歐美的恐龍熱一直溫度不低。福爾摩斯之父,英國作家柯南道爾,在1912年還寫過一本探險題材的幻想小說《失落的世界》,描寫安第斯山的未知之境生活著沒有滅絕的恐龍。這會兒維多利亞時代才剛剛結束,最後一波地理大探險尚有餘暉。民眾相信在神秘的南美叢林或者非洲河流,還棲息著這種上古巨獸。好萊塢也曾數次將這部小說搬上銀幕,但影響力有限。彼時以巨大體量來佔據觀眾視線的怪獸片主角,美國有金剛,日本有哥斯拉。直到上世紀90年代,科幻作家邁克爾·克萊頓出版了《侏羅紀公園》小說,再度讓恐龍大熱。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國人對恐龍的認知,僅來自於知名科普讀物《十萬個為什麼》里的相關章節。由於插畫配圖非常簡單,加之不是每個人都有條件去自然博物館近距離接觸化石標本,實際上中國人在視覺上對於這一物種是非常模糊的。80年代成長起來的少年記憶中,影響比較大的分別有日本特攝劇集《恐龍特急克塞號》與美國動畫片《最後的恐龍丹佛》,但裡面的恐龍寫實程度較弱,更像是人類的寵物鄰居。

事實上,把克萊頓的小說變成真正意義上席捲全球的恐龍熱潮,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居功至偉。他本人從小生活在最早發現鴨嘴龍化石的新澤西,一直就對這種生物情有獨鍾,後來據他自己說,曾創下票房紀錄的《大白鯊》實際就是一個恐龍吃人的海洋版本。1993年,斯皮爾伯格執導的《侏羅紀公園》上映,離中國的分賬引進大片年代還差一年開啟,所以本片並沒有引進中國院線。但是錄像帶以及LD的傳播渠道火熱,依然讓這部電影在國內的影響力非常深遠。包括我個人在內的大批觀眾,不管是在家看錄像還是去鐳射放映廳,都對栩栩如生的暴王龍在影片末尾的驚天怒吼印象極深。給人帶來的感官衝擊力,無異於第一次去遊樂園坐過山車。

正是因為好萊塢特效時代的開啟,才讓這種以往以定格動畫出現的生物,摒棄掉呆板的一面,以狡詐、兇殘的性格,極具速度與力量的質感再一次亮相在大家眼前。你即便隔著屏幕,似乎也能聞到霸王龍或者迅猛龍的臭味,感覺到它沉重的呼吸,它近乎完美的將怪獸電影與災難電影合二為一,開創了一個新的科幻片類型。儘管它要吃人,但是我們還是忍不住愛它啊。

作為最酷的已經消失的動物,恐龍如今不止活在電影和小說里。它張牙舞爪的樣子出現在小朋友的玩具筐,任天堂與卡普空的遊戲里,出現在服飾潮牌的logo上,NBA球隊的隊徽。頂級有錢的大孩子們,比如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或者尼古拉斯凱奇,會購買價格超過1000萬人民幣的恐龍骨架擱在豪宅中——它剩餘的一點兒遺迹甚至成為了時尚界的奢侈品。

有趣的是,當研究恐龍的專家,告訴大眾很多種恐龍和它的鳥類近親一樣,其實渾身長著羽毛時,搞視覺化的藝術家們卻拒絕響應。他們不想讓恐龍看起來像只弱雞,估計這樣會摧毀不少孩子童年的夢吧。

騰訊網刊登此文僅為傳達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贊同或支持其觀點。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時尚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期主筆:王歡歡

散文作家,微信公眾號《美好百科》創始人與唯一作者,已出版作品集《美好百科:這個知識點超綱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入流 的精彩文章:

TAG:入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