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部充滿爭議的高分電影,從一段可怕的三角戀開始……

這部充滿爭議的高分電影,從一段可怕的三角戀開始……

原標題:這部充滿爭議的高分電影,從一段可怕的三角戀開始……


作者|女神的秋褲


世界頂級的戛納電影節是國際上最受關注的電影節之一。


今年的戛納創造了歷史,一部電影打破了場刊20年來的評分紀錄:


滿分4分,評委們給出歷史最高分,3.8分。

這部電影就是根據村上春樹小說改編,李滄東指導的《燃燒》



首映完畢,就有媒體放出狠話:此片不拿金棕櫚大獎,評委就是眼瞎。


然而還是和去年戛納一樣,評分最高的電影沒有拿獎。


而且,影片公映後口碑兩極分化,有的網友吐槽「無法理解」甚至「看不懂」


而有的則讚譽「這就是現代都市青年人的真實心靈寫照」,甚至感嘆「跪著看完」



爭議如此大的電影,小視研究了好幾遍,診斷結果如下:


影片確實沉悶,觀影體驗不佳,但能給人帶來深入的思考,回味無窮。


但它最大的問題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懂。


不像好萊塢的爆米花大片,任何人都能吃出味道。一些藝術價值高的電影,是需要解讀的。


小視刷了3遍,今天就帶你讀懂這部戛納場刊歷史最高分電影。


——以下內容有劇透——


影片圍繞三個年輕人展開:


迷離的李鍾秀(劉亞仁 飾),縹緲的申惠美(全鍾淑 飾)和虛幻的本(史蒂文·元 飾)。


前半段是愛情片,後半段突然變成懸疑片。



我們先看三角愛情:


李鍾秀


申惠美


三十多歲的鐘秀夢想成為作家,但工作繁雜不定,平時送送貨。


有天他遇到了兒時的玩伴惠美,她現在在各大商場做活動模特。




惠美憑職務便利,把活動獎品,一個女式腕錶送給了鍾秀,而鍾秀接著把腕錶送給了惠美。


互撩成功。


兩個工作不定,在社會邊緣遊離的人就這樣被一塊腕錶連接在了一起。



惠美借幫她養貓的名義把鍾秀帶到家裡,兩個疲憊的身體立刻擦出火花。


原著中對惠美的描述很含蓄,只是說她「收入微乎其微,生活不足的部分要靠幾個男人接濟」。



影片也有一些暗示,比如吃完飯,鍾秀默默的付完錢一直瞅著賬單。


但鍾秀和惠美對於對方都是特別的存在,因為兒時的親密,拉近了兩人在成人的世界裡的心靈上的距離。



惠美忽然說要去非洲旅行,家裡的需要鍾秀照顧。


於是,他來到惠美家裡,卻見不到傳說中的那隻貓,好像貓是惠美幻想出的一樣。


因為惠美喜歡上了啞劇,她告訴鍾秀,啞劇最關鍵的是忘記真實的東西。


第三個人


鍾秀就在擔心和思念中照顧了那隻貓幾個月,終於惠美回來,他卻一下變成了第三個人。


在機場惠美突然帶來一個留小鬍子的男人,本,那是她在國外剛認識的朋友。


惠美和本像情侶一樣商量著吃什麼東西,鍾秀尷尬木訥但又不失禮貌的站在一旁。



更尷尬的在後面,吃完鍾秀本要送惠美回家,卻發現本開得是豪車,而本說我送惠美吧。


鍾秀就默默把兩人的行李從自己的破皮卡車上卸下,目送惠美坐在保時捷里遠去。


惠美就這樣被富人本「接濟了」,而自己就這麼輕易的被取代。


惠美依然還時不時叫上鍾秀一起,三個人喝咖啡,吸大麻,鍾秀甚至看著本給惠美看手相……


鍾秀既尷尬又無奈。


尷尬的是他知道,即使惠美選擇本,他在惠美心中的位置仍無法取代;無奈的是他永遠也給不了本帶給惠美的那種富足的生活。


然而,虐人三角愛情片馬上就要變驚悚懸疑片。



接下來進入懸疑部分:


懸疑鋪墊線索一:


鍾秀髮現本對於惠美並沒有那麼喜歡和在意。


他跟著惠美去見本的朋友們,惠美高興的跳著舞,本卻在一旁無聊打哈欠。


懸疑鋪墊線索二:


來到本的豪宅吃飯,鍾秀忽然發現本的衛生間收藏著一些女人的飾品



懸疑鋪墊線索三:


故事的轉折在三人最後的聚餐,那是在鍾秀偏遠的家裡。


惠美回屋睡著後,本告訴鍾秀,他喜歡燒農民地里的塑料大棚,這能給他帶來內心的快感。


而且他說又要燒了,今天是來踩點,這次會燒鍾秀家附近的一個塑料棚。



故事突然峰迴路轉。


聚會之後,鍾秀一直留意著附近的塑料棚,甚至買了地圖做標記,還天天跑去檢查。

而他也再聯繫不上惠美。


他跟蹤本,發現他身邊換了一個女人。



惠美消失了。


當鍾秀問本燒沒燒塑料棚時,本說已經燒了,但他知道他家附近的塑料大棚都完好無損。


而當他問本惠美的去向時,本說她像煙一樣消失了。



在本的世界裡,惠美就像一縷青煙,吸入咽喉,清爽片刻,便消失的毫無痕迹。


他繼續著自己的生活,開豪車,接女人,聚會、喝酒吸大麻……看似什麼都沒有發生。


但他的舉手投足間卻散發著兩個紅字:吃人。


再到本家裡做客,他發現多了只貓,本說是一個朋友的,還沒有名字。貓意外跑出房外,誰也抓不著。


鍾秀想起了惠美家的貓的名字,叫了一聲,那貓咪就跑到了鍾秀腳邊……



再次來到本的衛生間,拉開抽屜,鍾秀髮現多了塊自己送給惠美的粉色腕錶



在鍾秀的世界裡,惠美像一塊肉,掉了找不著了,會疼很長一陣子還留疤痕。


沒有了惠美的世界,鍾秀異常空虛,他來到惠美的房間幻想著肉體上的「飛機之旅」。



他無助的奔跑,尋找被本燒掉的塑料棚卻怎麼都找不,就像他再也找不到惠美。


那個女人在他腦海里揮之不去……



本用富裕的物質,燃燒了惠美的生命,更燒毀了他忽然照進陽光的生活。


他無法接受惠美的一生就這麼被富人本吞噬。


最後他把本單獨約出來,一刀一刀捅入他的身體……



鍾秀愛上了惠美,惠美傍上變態殺人狂,被玩膩了之後被殺,鍾秀給惠美報仇。


《燃燒》就是講一個塑料愛情+變態的驚悚故事么?


如果是這樣,沉悶的《燃燒》就太失敗了。


導演李滄東說「你看到的不一定是全部」。


你看到到是一場三角虐戀的殺人案,但《燃燒》講述的是物質對精神的吞噬。



《燃燒》中有個很有意思的隱喻,是對原著的完美呈現,那就是惠美表演的啞劇——吃橘子。


她演的如此生動,如果不說這是憑空演的,只看她吃橘子還吐子兒的這段還以為她真的在吃。


而惠美說,啞劇的關鍵就是忘記真實存在的東西,這樣你才能去相信你幻想出來的東西。



惠美忘記的,不光是她沒有的橘子,還有她孤獨沒錢的日子。


說直白些,她可以忘記得不到東西,這是她的才華,也是她的悲哀。


說高雅些,這就是禪,一種脫離肉身與現實的精神修養。



這也是為什麼只有她可以在夕陽下裸露上身翩翩起舞,她有著對純粹精神的訴求,可以拋棄世俗的眼光和肉體的慾望。


她享受到心靈在天地間的孤獨與自由,鍾秀看到的卻是在男人面前隨意脫衣的恥辱。



惠美追求的純粹是每個人在積累物質財富之初,身無分文時應該具備的一種單純的初心。


但它卻被積累起來的財富碾壓摧毀。


片中惠美提到,她想去非洲是因為那裡有個布希族。


布希族有兩種飢餓的人:飢餓的人Little hunger和大飢餓的人Great hunger。


前者只是肉體飢餓的人,後者則是精神上尋找「食物」的人。



開始惠美和鍾秀都是肉體飢餓的人,說白了就是社會中那些被物質所蠶食的人。


惠美,單身、養貓、有穩定的工作卻又不想上班,活著和吃飽飯有時都要靠男人。


鍾秀,有錢吃喝拉撒睡,沒錢了打打零工。


有了機會,就打個炮,有時打打飛機,體驗下肉體感官上的快感和刺激。



惠美和鍾秀就像社會中的許多年輕人,他們被無形的壓力壓垮:失業、低薪、婚姻、孩子……


他們白天像機器和行屍走肉一般坐在辦公室工作,夜晚混在酒吧夜店,用微醺的洋酒、約出的一夜炮和朋友圈P過的圖來證明自己活的很好。


但他們從未想過,自己是為了什麼而活著。



鍾秀想寫小說,但整日忙碌又無所事事,從未動筆。


惠美想擺脫生活的束縛尋找生命的意義,卻不得不在商場間穿梭尋找工作。


他們的肉體活著,精神卻是枯萎的。



兩人相遇後,都開始變成大飢餓者。惠美停下生活,去遙遠的非洲看絢爛的晚霞,在萬物消逝的時刻感受生命的燃燒。


鍾秀開始幫助爸爸打官司,寫起請願書,這也是他追求作家夢想的開始。


儘管仍被物質束縛,但他們開始追求夢想和美好,忙碌的生活終於被賦予意義。



但一切,很快就被本摧毀。就算本沒有出現,惠美也會被毀滅,因為那是她的妥協。


三人夕陽下的坐姿說明了一切。



左邊的鐘秀是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他貧窮卑微,又臟又糙的手夾在兩腿中間。


右邊的本沒有生活的壓力,放鬆自信,翹著的二郎腿炫耀著食物鏈中的地位。


中間的秀美頭朝向鍾秀,那是童年的信任和精神的親近。但曲向本的雙腿暴露了她的選擇:她選擇本,因為本能給她更舒適的生活。



貧瘠的物質支撐的精神,沒敵過雄厚的物質積累。


惠美的選擇導致了她自己的死亡,但本為什麼要殺她呢?


本說的非常隱晦。


他說,韓國有很多沒用的塑料棚,就算他不燒,也是等著被燒掉,他只是接受了這個事實。



塑料棚的深層含義就是惠美,惠美代表的,是一類人。


本最後說,惠美是比表面上更寂寞的女人。


這些人,沒有多好的收入,家人朋友聯繫甚少,用原著的話說他們「通訊錄上排的滿滿的,但不過是些人名罷了」。



你看到的,是本燒死了惠美。


你沒有看到的,是可以吃人的社會,一場颱風,一次失業,就可以讓一個人失去生命。


這些人活著,卻生活在社會的邊緣,就算死了消失了,沒有新聞不上熱搜,他們的名字,他們的存在,我們從未知曉。




不管是塑料棚還是倉房,都是藝術作品中的隱喻(電影換做塑料棚是因為在韓國塑料棚更常見)


原著《燒倉房》中說「世界上有很多倉房……15分鐘就燒的一乾二淨,誰都不傷心,只是消失而已……我的有我的倉房,你有你的倉房」



但倉房到底是什麼呢?沒用的人或事?不值得留戀的回憶?


哪些倉房代表你開始征程時的初心?哪些倉房是支撐著這個社會的基石?


一個人,一個社會,在前行的路上面臨的最大問題莫過於此:步履不息的前行著,驀然回首,哪些倉房該燒掉,哪些該留著。


希望你沒有忘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視覺志 的精彩文章:

厄齊爾帶你看豪宅:瓷磚土耳其空運鞋一面牆
一部電影改寫6億人的命運,這個改變印度的女人才是真正的女神!

TAG:視覺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