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喪》:高曉松嘲笑眾人,隨你如何折騰,都是一塌糊塗

《如喪》:高曉松嘲笑眾人,隨你如何折騰,都是一塌糊塗

《如喪》:高曉松嘲笑眾人,隨你如何折騰,都是一塌糊塗

看過高曉松的幾本書,可以了解,這是一個活得越來越明白的人,一個基本上實現了自我的人。他不再僅僅是一個會寫情歌的文藝青年,而是一個有著完整世界觀的自覺者。他知道自己不深刻,但他按自己的方向走向了開闊。他知道自己抹不掉優越感,所以他把頭埋得越來越低。他活得很率性,很充實,也很開放,所以,他很幸福。

第一部分的兩篇小說,是他對自己青春的一個了結。文學性就不說了,我更樂意談談這個貨的成長所帶來的啟示。為了更遠的目標,必須承受必然的誤解,包括與家人的分裂以及給他們帶去的短時的痛苦。另外,一招鮮,吃遍天,但你要保證你這招的鮮度。再另,劉震雲的廣告詞「大膽、真實、殘酷、糜爛」,真是撰得巧妙,它像所有的好廣告一樣,既能調動人的消費慾望,又摻入了不至於讓人大動肝火的誇張。

全書的精華集中於「電影故事」。這部分既顯示了作為電影人的高曉松的專業素養,也顯示了他的文字控制力。當然,最好的故事還是在生命線上與作者更接近的,它們是《林徽因》、《俠客行》、《唐》。《林徽因》,清華大學的家世與母親在梁思成影響下成為古建專家的家庭背景,以及對女人的敏感,讓高曉松成為了寫林徽因的極合適的人選。

在故事中,高曉松將愛情、建築、戰亂時世三條線索處理得有條不紊,在布局上也把握了很好的平衡。《唐》的故事雖短,卻擁有一種迷人而瘋狂的渦流氣質,正適合於映照那個渦流密布、風起雲湧的時代。《俠客行》要拍成電影是難度最大的,也是最值得期待的,它不僅有著不遜色於任何傳奇的故事性,也有著極大的思想容量與解讀空間。

看高曉松寫的故事,令人欣慰的,還在於他對歷史及歷史人物的態度。無論是對於歷史、民族,還是黨派、戰爭,高曉松都沒有簡單粗暴地對待,他不像某些公知那樣,帶著高聲詛咒去肢解歷史,而是努力地保持了它的完整與豐富。他的判斷和情感,都是複雜的,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成熟的高曉松。他愛國,情感誠摯而飽滿,他反省,姿態疏離而清醒。

書中其它部分就不說了,說段題外話。覺得《大武生》沒人罵得那麼差,人物節省,故事集中,這種關門打狗或說把狗放到死胡同里亂咬式的電影,如一枚旋轉的陀螺,佔地面積不大,但糾纏與速度讓人著迷。只是火候稍欠,所以不夠熨帖。另,高曉松的歌是越寫越差了,但在獄中冒出的一首《如夢令》,衝撞敲打,傷不能抑,還是令人唏噓不已。

幸福哪兒那麼容易呢?二十來歲的小窮逼,要不就是祖上光耀,要不就得一路坎坷。哪會你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就一生無憂了呢?哪條路上不是一路塵煙一身傷痕呢?村上說,人生這東西,怎麼折騰反正都一塌糊塗!

《如喪》不是一本深刻的書,但也不是一本淺薄的書,它處在中層狀態,保持了很好的彈性。如果要求深刻,不要讀它,但人不僅有深刻的一面,這就是它的意義和市場所在。像校園民謠一樣,校園民謠並不深刻,但它很美很純,所以就夠了,不是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的精彩文章:

《批評中醫》:方舟子的引經據典和邏輯思維,能不能改變我們

TAG: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