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遵循勢理書道的書法家

一個遵循勢理書道的書法家

劉文華先生是中國當代書壇上的隸書代表性人物之一,曾引領隸書書風馳騁數屆全國書法展,直至最近幾年「江湖」上傳說的「封殺」,才「漸行漸遠」。但,不論怎麼講,劉文華先生的在中國書法隸書創作的示範、引領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下面從書法勢方面來分析劉文華先生的這兩幅相隔近30年隸書作品(內容是劉勰《文心雕龍》句: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懌辭。「懌」應為「繹」)的不同風格和形成這不同風格所採用的不同書法勢因素的側重,從中體會、尋找這種風格的隸書學習、傳播快的主客觀原因。

筆法勢方面分析。三屆中青展作品中作者有意識的應用了豐富的筆法勢因素,明顯的強調了起筆、行筆、收筆的筆法勢因素的效果;四屆青年展作品則把起筆、行筆、收筆的取勢過程「化」在了筆道之中。如「研」的比較:在三屆中青展作品中作者在此字中應用了切筆、上位出鋒、折筆、鋪毫、裹鋒、頓筆、提按、中位出鋒等筆法勢因素,所以在這個字中的所有筆畫的起筆方式、收筆方式幾乎筆筆各異,筆畫的粗細、方圓、曲直、長短等形態的變化豐富多彩;在四屆青年展作品中作者在此字中應用的筆法勢因素化在了行筆過程中,根據筆畫形態不能準確分析出起筆的筆法勢因素,收筆折筆或者提筆收筆,行筆以絞鋒為主。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從三屆中青展作品到四屆青年展作品筆法勢因素的應用是由繁到簡、由顯到隱的變化規律。

三屆中青展作品中的「研」

四屆青年展作品中的「研」

字法勢方面分析。三屆中青展作品中20個字中,符合左緊右松字法勢的有「積」「儲」「理」「懌」4字、符合左松右緊字法勢有「學」「以」「閱」「辭」4字、符合上緊下松字法勢有「酌」「研」2字、符合上松下緊字法勢有「學」「理」「致」「以」(倒數第三個字)4字、符合上下緊中間松字法勢有「寶」「窮」「儲」3字。如果進一步分析,還有左上右下緊(如「積」)等字法勢存在。三屆中青展作品應用的字法勢因素有疏密、長短、粗細、縱橫、濃淡、斷連等。四屆青年展作品中16個字中符合左緊右松字法勢有「」積「研」「照」「懌」4字、左松右緊字法勢有「」致「辭」2字,上松下緊字法勢有「積」「學」「除」「寶」「理」「閱」「照」「馴」8字、上下緊中間松字法勢有「寶」「窮」2字、上緊下松字法勢有「才」。四屆青年展作品中應用的字法勢因素有疏密、長短、粗細等。從以上字法勢分析可知,三屆中青展作品字法勢方式多於四屆青年展,應用字法勢因素的種類多於四屆青年展作品,由此呈現出的是三屆中青展作品的結體的變化大於四屆青年展作品,即三屆中年展作品比四屆青年展作品「險絕」。三屆中年展到四屆青年展是作者在結體方面從險絕復歸平正的過程。

章法勢方面分析。在結體的縱橫章法勢因素方面,三屆中青展作品的變化大於四屆青年展作品,如三屆中青展作品第一行的縱橫排列是:縱、方、橫、方、縱、方、橫、橫,四屆青年展作品第一行的縱橫評論是:縱、方、方、縱、方、方、縱、縱。而且三屆中青展作品線條粗細、墨色濃淡變化的字法勢因素的應用比四屆青年展作品豐富。正是三屆中青展作品中這些字法勢因素的和諧應用,使作品可以使人聯想到了如同山水畫中的主峰、次峰、坡、雲、水的章法布白(這種聯想需要一定的美學知識和發散思維能力)。相比之下,四屆青年展作品顯得平正、端莊,具有正大氣象。

筆者在《書法勢》一書中分析書法勢對作品氣息的影響時寫道:「書法勢是一種能量,這是勢的三大特徵之一。能量有大小,能量的大小反應在相同性質書法勢因素之間的差距上,如筆道的粗和細之間的差距、墨色濃淡之間的差距、字體大小之間的差距等等,差距越大,書法勢能量越大。能量的大小不同,書法勢因素造成的書法作品氣息不同。同質勢因素的能量大(即相同性質書法勢因素之間的反差大),由此造成的作品氣息就激烈、跌宕;同質勢因素的能量小(即相同性質書法勢因素之間的反差小),由此形成作品氣息就平和、舒緩。」所以書法勢因素的應用側重會使作品呈現出不同的氣息、風格。

從三屆中青展的四屆青年展,劉文華先生基本實現了「從險絕復歸平正」的質的轉變,從以上書法勢分析中可知,在「從險絕復歸平正」轉變過程中,作者在筆法、字法、章法等方面均進行了的大膽的取捨,這也是所有書法家發展、成長、成功的規律之一。

為什麼劉文華先生的隸書在書法展覽中會成為一種現象?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書協培訓中心展覽獲獎是加入中國書協的條件之一,而劉文華先生是中心主任、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並多次擔任國展評委,示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另外,是否還有其它原因呢?筆者曾臨習王羲之《遠宦帖》,但久久不能似帖,後來用書法勢理論分析,發現其筆法勢因素、字法勢因素、章法勢因素的應用極為豐富,特別是「摺紙書」筆法勢因素的存在,如果不知其理,幾乎不能有所得,後觀當代書家臨習之作,能神形兼備者尚無一人。由此可以想像劉文華先生的這類隸書風格能夠為書家短期內學到,使之在國展之中儘快入展甚至獲獎的原因,就是這種隸書中的「技術含量」相對較少,容易上手。細細分析也的確如此,特別是四屆青年展作品,如隸書的代表筆法「蠶頭燕尾」幾乎不見蹤影、如作品的收筆筆法幾乎雷同(見圖中圓圈標註的收筆方式),這和《石門頌》《萊子侯刻石》的隸書風格亦不相同:

四屆青年展作品中的「儲」的筆畫收筆筆法

《石門頌》中「識」的筆畫收筆筆法

《萊子侯刻石》中「侯」的筆畫收筆筆法

《書譜》云:「至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看來要達到「通會之際」需要一個「人書俱老」的過程,這個「老」不單是年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東山青書畫院 的精彩文章:

借古開新的書法家

TAG:山東山青書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