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夏至養生最全攻略

夏至養生最全攻略

夏至養生最全攻略來啦,快收藏!

夏至

調養身心,睡好午覺精神足

《黃帝內經》夏至養生經

夏至節氣在每年公曆的6月21-22日。中國民間把夏至後的15天分成「三時」,一般頭時3天,中時5天,末時7天。這期間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

從中醫理論講,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養生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好陽氣,著眼於一個「長」字。夏至與心氣相通,因為夏季多汗則易使心氣渙散,中醫又有「汗為心之液」,大量出汗耗損的就是心氣,因而中醫有「春養肝,夏調心,秋養肺,冬養腎」的四季養生學說。精神養生方面,切忌懈怠厭倦,惱怒憂鬱。《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使志勿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夏至期間氣候炎熱也使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這個季節的飲食養生,必須把握時令與臟腑的關係,有目的地補充心臟所消耗的能量,以保護心氣。

夏至節氣的人體反應

易患上各種疾病

在夏至節氣中,儘管天氣炎熱,可是陰氣已經開始有所生長。由於陰氣的生長,人體在此節氣中便顯得極其脆弱,容易患上各種疾病。

冬病極少發作

一些因寒冷而發的疾病到了夏季開始慢慢轉輕,如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等,這些疾病在冬季發作頻繁,而到了夏天則發作較少或不發作。

夏至節氣的養生原則

精神調養

夏季要神清氣和,心胸寬廣,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一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機的通暢。

調養心腦

中醫理論說「心主血脈」。心臟通過血脈向全身各組織器官輸送養料,以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許多心腦疾病,其治療也先從「心」的調養開始。

控制血壓

夏季氣溫高,心腦血管疾病不會像冬季那麼容易發作,但易直接影響血壓的波動,因為高溫酷暑容易使人煩躁不安,大量出汗又會導致血液濃縮,進出空調房間又會受到不斷的冷熱刺激,這些因素都會引起血壓升高。嚴重者可引起中風或心肌梗死。

及時補充水分

天氣炎熱使人體排汗量增加,沒有及時補充水分,泌尿系統內便會有結晶物產生,進而形成結石。多喝水能預防泌尿繫結石。

運動調養

運動調養也是養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季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會導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宜損陽氣。在運動鍛煉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否則會引起寒濕痹證、黃汗等多種疾病。

宜酸味和鹹味食物

適當多吃酸味和鹹味食物

夏季是多汗的季節,出汗多,則鹽分損失也多,若心肌缺鹽,心臟搏動就會出現失常。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鹹味以補心。《素間·藏氣法時論》說「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軟,急食咸以軟之,用咸補之,甘瀉之」。

不宜多吃過寒食物

從陰陽學說的角度看,夏季體外越熱,體內越冷,因此飲食不可過寒。如《頤身集》所說,夏季心旺腎衰,即外熱內寒之意,因其外熱內寒,故冷食宜少不宜多,貪多定會寒傷脾胃,令人吐瀉。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雖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鎮食之。按中醫學的臟與臟之間的關係,「腎無心之火則水寒,心無腎之水則火熾。心必得腎水以滋潤,腎必得心火以溫暖」,從中不難看出心腎之間的重要關係。

協調作息,溫浴強身

起居調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熱,若汗泄太過,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噁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體育鍛煉時,應避開烈日焐熱之時,加強防護。

溫水洗澡

每日溫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膚清潔涼爽,消暑防病,而且能達到鍛炳身體的目的。這是因為溫水洗澡時的水壓及機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體表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降低肌肉張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

合理安排休息時間

在夏季應該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晚睡早起。合理安排午休時間,一為避免炎熱之勢,一可消除疲勞之感。另外,夏日炎熱,腠理開泄,易受風寒濕邪侵襲,睡眠時不宜吹風扇,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三浴法

天氣熱起來,正是進行「」三浴」鍛煉的好時機。所謂「三浴」是指空氣浴、陽光浴、水浴。每天多通風、並白天開窗,進行空氣浴;夏季在每天早9:00左右到戶外進行日光浴,日光中的紅外線照到皮膚上,對心肺功能會起到有益的作用,紫外線照到皮膚上,可使全身功能活躍且循環加速,並能刺激骨髓製造紅細胞,防止貧血,此外尚有殺菌消毒作用。還有就是水浴,天氣熱了,正好可以通過洗澡來降溫,注意水溫在35℃左右,要天天冼澡,不只為了乾淨,還為了增強體質。

老年病找神門穴和少府穴

神門穴安神怡心

穴如其名,神氣出人之門。 心藏神,神門穴實為心氣所出人之門。 神門穴位於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神門穴可以說是人體的安心枕,特別對經常失眠的老年人,此穴非常重要,平時可用大拇指指腹緩慢、輕柔地按摩神門穴。 有條件的也可以艾灸,直接灸1~3炷,溫和灸10~15分鐘。有心絞痛,冠心病的老年人,可針刺神門穴,刺法為直刺0.3~0.5寸,可改善冠心病,緩解心絞痛。

少府穴清心除煩祛心火

少府穴很好找,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間,握拳時當小指與無名指指端之間。少府穴,少,陰也;府,府宅也。

該穴名意指本心經氣血在此聚集。本穴物質為少沖穴傳來的高溫水濕之氣,至本穴後為聚集之狀,如雲集府宅,故名。少府穴主要防治原發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 它有清心瀉火、行氣活血的功效,最強的功效是清心除煩。平時多注意用大拇指按揉少府穴,能讓心靜下來。另外,如有手腳總愛發熱,莫名地恐懼焦慮,腦部充血所引起的眼睛紅赤、眼睛充血、眼睛痛、鼻黏膜充血等癥狀,也可多揉揉少府穴。

中醫小偏方治療暑熱痱子

痱子又稱汗疹、熱痱,多發生於暑熱夏季大汗之後,是因汗腺周圍發生炎症而致的皮膚病,也是夏季最常見的一科皮膚炎症。中醫認為痱子是由濕郁腠理、熱蘊肌膚,肌腠不得發泄所致。當外界氣溫高,濕度大時,人體出汗過多而不易蒸發,堵塞了毛孔,就容易生痱子。

中醫治療暑熱痱子的方法,可用金銀花6克,沸水浸泡約1小時,以棉簽或紗布蘸金銀花浸泡液輕抹患處,每天3次。也可用敗醬草9克,把葯放入砂鍋中,加水約500毫升,先用大火煎開再用小火煎5分鐘,以棉簽或紗布蘸敗醬草煎出液輕抹患處,每天2次。或者用鮮冬瓜去皮切片外擦患處,每天3次。

多午休可防止「夏打盹」

老百姓常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現代醫學認為,夏季中午1:00-3:00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候,人容易出汗,稍活動就會因出汗多消耗體力,極易疲勞。由於出汗多散熱的緣故,血液大量集中於體表,大腦血液供應相對減少,或者當午飯後,消化道的血液供應增多,大腦的血液供應就更少。同時,夏至時,白天最長,天亮得早,人們起的早,而晚上相對睡得晚,容易造成睡眠不足。

中醫學認為,夏至時,濕邪瀰漫,脾被濕邪所困,脾又主機肉,人體四校就會倦怠,人也會感到渾身乏力。為了防止睡眠不足的「夏打盹」,就要增加午休,尤其是老年人,有睡眠不實的特點,因此更需要午休,以消除疲勞,保持精力充沛、

要調理夏天容易得的胃腸炎

胃腸炎以上吐下瀉、脘腹疼痛為主要癥狀。在中醫屬於「嘔吐」「泄瀉」範疇,認為該病的發生,是受暑濕之邪或貪涼感受寒濕所致。夏至時節,氣溫高,濕度增大,容易受暑邪。另外,在這個季節,不宜多食冷飲,以免損傷脾胃而致病。

治療胃腸炎可將鮮藕1000克左右洗凈,開水燙後搗碎取汁,用開水沖服,每天2次服完。另外,在濕度大的季節,細菌容易繁殖,飲食要衛生,少吃隔夜飯菜,碗筷要洗涮乾淨,不吃路邊攤的食物,以免染上腸炎、痢疾。體虛的人要注意少吃生冷食物。

夏季養生食譜:

荷葉茯苓粥:

[配料] 荷葉1張(鮮、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 先將荷葉煎湯去渣,把茯苓、洗凈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葯湯中,同煮為粥,出鍋前將白糖入鍋。

[功效]清熱解暑,寧心安神,止瀉止痢(對心血管疾病、神經衰弱者亦有療效)。

涼拌萵筍:

[配料] 鮮萵筍350克,蔥、香油、雞精、鹽、白糖各適量。

[做法] 萵筍洗凈去皮,切成長條小塊,盛入盤內加精鹽攪拌,腌1小時,潷去水分,加入雞精、白糖拌勻。將蔥切成蔥花撒在萵筍上,鍋燒熱放入香油,待油熱時澆在蔥花上,攪拌均勻即可。

[功效]利五臟,通經脈。

奶油冬瓜球:

[配料] 冬瓜500克,煉乳20克,熟火腿10克,精鹽、鮮湯、香油、水澱粉、雞精各適量。

[做法] 冬瓜去皮,洗凈削成見圓小球,入沸水略煮後,倒入冷水使之冷卻。將冬瓜球排放在大碗內,加鹽、雞精、鮮湯上籠用武火蒸30分鐘取出。把冬瓜球復入盆中,湯倒入鍋中加煉乳煮沸後,用水澱粉勾芡,冬瓜球入鍋內,淋上香油攪拌均勻,最後撒上火腿末出鍋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生津除煩,補虛損,益脾胃

兔肉健脾湯:

[配料] 兔肉200克,淮山30克,枸杞子15克,党參15克,黃芪15克,大棗30克。

[做法] 兔肉洗凈與其它配料武火同煮,煮沸後改文火繼續煎煮2小時,湯、肉同食。

[功效]健脾益氣。

天行心針--中坐功圖夏至五月

主治:風濕積滯,腕膝痛,肩臂痛,掌中熱痛,兩腎內痛,腰背痛,身體困重。

功法:每天三~七時之間,屈膝蹲坐,兩臂伸直,十指交叉,手心向胸,以右腳踏手心中,腳向外蹬,手往裡拉,蹬拉相爭,約二三秒鐘。換左腳踏,同樣動作,左右各做三十五次。然後叩齒、咽津、吐納而收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行心針 的精彩文章:

TAG:天行心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