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清乾隆魚仔綠釉萊福瓶

清乾隆魚仔綠釉萊福瓶

清乾隆魚仔綠釉萊福瓶,品相極佳,可謂綠釉極品,可轉讓。

〖 綠釉 〗

綠釉最早見於漢代,從漢代的鉛綠釉陶開始,低溫綠釉的燒制一直都沒有間斷過,宋代的磁州窯和定窯等都有燒造,定窯所燒的綠釉被稱為「綠定」,彌足珍貴。金代扒村窯和元代磁州窯都有綠釉釉下彩褐彩的製作。元代景德鎮在優質的瓷胎上燒製成了孔雀綠釉釉下青花的新品種。明代的綠釉以孔雀綠色釉為主,早期有呈色似瓜皮的「瓜皮綠」,永樂年間有淡綠色釉。

另據《南窯筆記》記載:「法藍、法翠二色舊時為成化窯有,最佳。」這說明孔雀綠翡翠綠釉在明成化年間的燒製成功。孔雀綠即「法翠」,也叫翡翠釉或吉翠釉。釉色有深淺二種:深者釉色鮮明艷麗,色調蔥翠,襯有醬白釉底,且釉內有細碎的片紋;深者還主要在彩繪中配合著使用,如青花等釉器上常加有孔雀綠,使得青花色調變黑,頗有宋代磁州窯孔雀綠黑花的效果。另如茄皮紫等釉器上也常加有孔雀綠。

孔雀綠是一種以銅為著色劑的低溫色釉,最早在宋代的磁州窯有發現,其創燒於宋、元時期的民窯。

清代綠釉瓷在明代創燒孔雀綠後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高溫綠釉中的郎窯綠、蘋果綠,低溫綠釉中的孔雀綠、瓜皮綠和秋葵綠等等是明清綠釉瓷中的精品。

〖 歷史沿革 〗

宋代的磁州窯和定窯等都有燒造,定窯所燒的綠釉被稱為"綠定",彌足珍貴。金代扒村窯和元代磁州窯都有綠釉釉下彩褐彩的製作。

元代景德鎮在優質的瓷胎上燒製成了孔雀綠釉釉下青花的新品種。

明代的綠釉以孔雀綠色釉為主,早期有呈色似瓜皮的"瓜皮綠",永樂年間有淡綠色釉。

孔雀綠即"法翠",也叫翡翠釉或吉翠釉。釉色有深淺二種:深者釉色鮮明艷麗,色調蔥翠,襯有醬白釉底,且釉內有細碎的片紋;深者還主要在彩繪中配合著使用,如青花等釉器上常加有孔雀綠,使得青花色調變黑,頗有宋代磁州窯孔雀綠黑花的效果。

〖其燒造方法有兩種〗

一、是在素胎上直接掛釉燒制,這樣的釉面容易開片剝落;

二、是在白釉器上罩釉燒成,這樣的釉面剝落較少。

嘉靖時期,在瓷坯上掛含銅釉料,經高溫氧化氣氛燒成翠綠釉。

清代康熙時期是綠釉燒制的全盛期,色調豐富,原有品種"瓜皮綠"在清代康熙年間燒造最為成功,尤其是用這種釉色裝飾造型為瓜行的器物,更是彌足珍貴。

雍正時期,瓜皮綠釉層肥厚滋潤,綠中泛黃,似春天的柳葉。清代綠釉新品種有郎窯綠、鸚哥綠、松黃綠、龜綠、湖水綠、魚子綠、秋葵綠等多種。

綠釉瓷有其獨特的燒制工藝。早期孔雀綠釉瓷器,多直接在坯胎上施孔雀綠釉一次性低濕燒成,因而部分器物發色偏藍,有"孔雀藍"或"法藍"之稱。

元代後期,工匠們則先在高溫中將瓷胎燒成澀胎或白釉瓷,然後在上面施孔雀綠釉,再入窯二次低溫燒制。

清代康熙官窯燒制的孔雀綠釉瓷器由於窯溫提高,胎釉結合緊密,胎面常有密集細小的開片現象,這也是"清三代" 孔雀綠釉瓷的鑒別特徵之一。

此清乾隆魚仔綠釉萊福瓶,品相極佳,可謂綠釉極品,可轉讓。

收藏欄目將不定期推出一些藝術珍品,以饗讀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文摘報 的精彩文章:

【生活文摘報-收藏】洪武釉里紅石榴尊

TAG:生活文摘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