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美國對台軍售要發生巨變了,Q形絞索再收緊

美國對台軍售要發生巨變了,Q形絞索再收緊

據台灣中時電子報6月11日報道,台灣與美國進行了多次溝通,準備將以往的「打包」軍售方式變為「逐案審查」。為此,台灣軍方縮短軍購流程予以配合。

報道披露,根據去年出版的「防務報告書」,美國對台軍售流程涉及美台雙方,其中台灣方面的流程是根據作戰需求擬定所需武器、送交報價需求信函、完成整體獲得規劃書、送交發價書需求信函、簽署發價書。美方的流程是審查、回復報價資料、知會國會程序、國防安全合作局網站公告、回複發價書。

現在,台軍方已將軍購作業流程改成兩階段:第一階段,由台軍「參謀本部」確認作戰需求,緊密結合整體防衛構想,支持聯合作戰任務所需。也就是說,以往由各軍種先提出軍購需求的做法,現在改成了「參謀本部」由上而下指導,軍購權握在台軍「參謀本部」手上。軍購作業的第二階段流程還在籌劃中,大致是進行系統分析,根據自己手頭的費用情況和作戰需求來提出最佳軍購方案。

台灣陸軍AH-64E武裝直升機

從美國對台軍售方式的變化可以看出,將從原來的粗放管理變成精細管理。以往各軍種提出需求,那是有的沒有的都要,各軍種都想通過軍購凸顯自己的重要性,同時爭搶軍費。因為某個軍種如果沒有採購需求,台灣軍方高層就會認為該軍種不缺東西,在後面分配軍費時可能就會削減比例。不僅如此,由於是打包方式,如果這次軍購不提出來,可能很長時間內都沒有機會採購。

所以,台軍以往從美國那裡採購的武器裝備有不少都沒有實際意義,純屬浪銀子。如台灣陸軍購買的M60A3二手主戰坦克就是如此,其性能與台灣自製的CM-11「勇虎」主戰坦克相似,火力是一門M68型105毫米坦克炮,所發射的穿甲彈難以穿透第三代坦克的前裝甲,均質鋼裝甲的防護力能力也比較弱。相比之下,對岸96系列和99系列主戰坦克都採用125毫米坦克炮,裝甲防護不但有先進的複合裝甲,而且還有模塊化附加裝甲,可以根據威脅情況靈活加裝。台灣軍方認為,M60A3坦克無法對抗解放軍的96和99系列主戰坦克。雖然每次「漢光」演習都拿出來在灘頭擺成一排對海上目標進行射擊,但除了做秀,根本不具實戰意義。在實戰中,這麼密集排列的M60A3隻是對方空地反坦克彈藥,特別是打擊裝甲集群的末敏彈的良好靶標。

台灣陸軍M60A3坦克

在海邊列陣射擊是台灣坦克在「漢光」演習中的必備科目,然而並無什麼實際意義

打包銷售還使島內的軍工企業急速萎縮。本來,台灣的軍工實力超過韓國,但台軍各個軍種都急著在軍購包中塞進自己的採購需求,根本不照顧島內的軍工企業。由於沒有訂單,島內軍工企業無力維持日常運營,研發和生產實力不斷下滑,甚至逼得不少台灣航空科技人員出走韓國,幫助韓國研製出了T-50「金鷹」高級教練機。如今,韓國軍工企業已經遠遠將台灣軍工甩在後面。

此外,打包銷售還加劇了台灣的經濟負擔。由於一次就要買大量武器裝備,所需資金都在數十億乃至上百億美元。台灣方面要一下拿出這麼多錢,很困難,只能壓縮其他開支,導致島內出現很多不滿聲音。

台灣松山空軍基地E-2K預警機

現在軍購改為「逐案審查」,也就是零售方式,而且軍購主導權到了「參謀本部」手裡,那麼軍購就會減少很多盲目性。「參謀本部」會對各軍種的需求進行調查和分析,了解哪些是急需的,哪些是暫不需要的,軍購時就有了更加明確需求。

比如,現在台灣軍方意識到,在抗登陸作戰中,精確制導彈藥才是最急迫的需求,而台灣陸軍心心念念的M1A1主戰坦克其實並不是急需的裝備。因為在抗登陸作戰中,台灣方面需要打擊的目標主要是對方登陸艦艇、兩棲裝甲裝備,而精確制導彈藥無疑是比較理想的武器。台灣軍方現在有為數不少的M109A2/A5型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如果進行現代化改裝並配備精確制導炮彈,可在至少20公里外精確打擊登陸艦艇和兩棲裝甲,作用遠比笨重的M1A1坦克要大得多。

台灣陸軍M109A2型155毫米自行榴彈炮

美國研製的M982型155毫米制導炮彈

「逐案審查」還將大大減小台灣在軍購方面的資金壓力。由於這種方式採購種類和數量遠少於打包方式,那麼每次軍購需求的資金就會顯著減少,台灣方面準備起來相對也容易。特別是在台灣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資金問題已成為台灣方面在軍購時需要十分重視的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講,蔡當局與美國協商改變軍購方式,資金問題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

不過,無論台灣怎麼改變軍購方式,都無法改變台灣軍力與大陸軍力差距越來越大的現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才是美軍 的精彩文章:

志願軍某軍政治部主任:美軍的心理進攻讓我們「非常被動」
如何保障退伍軍人權益?美國特朗普總統又放大招

TAG:這才是美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