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談談那些可以「少火生氣」的溫陽葯

中醫談談那些可以「少火生氣」的溫陽葯

談談那些可以「少火生氣」的溫陽葯

近年來,我在臨床治病過程中觀察到:濫用溫陽葯,不但與治病無益,反而會戕伐生機,變生它病。

本文擬從「少火生氣」談起,對溫陽葯的臨床運用,略述己見。

「少火生氣」語出《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原文指出:「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文中「壯火」、「少火」的含義,歷代注家有不同的見解。

如馬元台等認為是指藥物氣味厚薄而言的,馬氏指出:「氣味太厚者,火之壯也,用壯火之品,則吾人之氣不能當之,而反衰矣(如用烏附之類,而吾人之氣不能勝之,故發熱)。

氣味之溫者,火之少也,用少火之品,則吾人之氣漸爾生旺,而亦壯矣(如用參歸之類,而氣血漸旺者是也)。」

王冰、張志聰、張景岳等則認為此火是指人體的陽氣,如張景岳指出:「陽和之火則生物,亢烈之火反害物,故火太過則氣反衰,火和平則氣乃壯。」

從現在來看,兩種看法都有其積極意義,如果我們結合古代醫家的註解,深刻領會原文的含義,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人體在生理情況下,保持體內平和的陽氣,對於維持人的生命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病理狀態下(主要指陽氣虛弱的情況下),應該恰當的使用溫陽葯,以微微生長少火以恢復陽氣,若濫用溫燥之品,則非但不能達到少火生氣的目的,反而是壯火食氣了。

觀前賢中,張仲景最得《內經》心旨,其治腎陽不足的著名代表方劑金匱腎氣丸,制方原則一是用了六味地黃丸,此屬陰中求陽之法;另一方面則是根據「少火生氣」的理論,以少量桂枝、附子溫補腎中之陽,意在微微生長少火以生腎氣。

誠如《醫宗金鑒》所謂:「此腎氣丸納桂附於滋陰劑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補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腎氣也。」

而觀現今臨床上,「少火生氣」的觀點逐漸被人淡忘,開一帖金匱腎氣丸的湯劑處方,附片30克,桂枝10克,其餘六味葯均各是10克,這樣顯然違背了《內經》的旨意,也達不到溫補腎陽的作用。

更有甚者,一見腎陽不足則附片、桂枝、乾薑投之,既不講求「陰中求陽」,而又以溫陽藥劑量大而為奇,有的又囑患者長期服之。

如此結果是:不但腎陽未復,反而戕伐生機,患者還可能出現頭暈、耳鳴、鼻衄、齒痛等虛火上浮的現象,甚則損耗腎精,變生它病。

筆者在近年的臨床治療中,對陽虛患者的處方用藥,逐漸摸索到一些規律,治療原則一則根據「少火生氣」的理論,選用少量的溫陽葯以微微生長少火,一則根據「陰中求陽」的原則配以補腎陰的葯。

同時通過臨症體會到:腎陽不足的患者多是慢性病,需長期服藥,金匱腎氣丸處方雖好,但附桂畢竟為辛、甘、大熱之屬,且附子還為有毒之品,劑量雖小,實不能久服之。

另外,此類患者脾胃納運功能多不健全,故六味地黃丸中熟地等礙胃之品,丹皮涼血之品,也不宜長期服用。

通過臨床反覆實踐,筆者用溫陽葯多選一些溫而不燥之品,如巴戟天、淫羊藿、補骨脂等;補陰葯多選一些滋而不膩之品,如女貞子、桑寄生、山茱萸、黃精等。

如此配伍組成的溫補腎陽的方劑,就能微微生長少火以恢復陽氣,患者也能久服之。

筆者近年用此配伍方劑治療了一些腎陽不足的患者,獲得了較為滿意的臨床效果,現舉病案一例,以資佐證。

吳某某,男,46歲。1984年1月17日初診。

7年前患「上消化道出血」,住院經西醫治療1月,1年以後病情複發。又住院治療2月余,潰瘍基本治癒,大便隱血試驗也轉陰。患者爾後繼發貧血,經多處中西醫治療效果不顯。

刻診:面色無華,頭暈耳鳴,倦怠乏力,心累氣短,納呆,夜尿較多,腰酸痛,下肢常有冷感,大便微溏,舌淡苔薄,略乏津液,脈沉弱。

血常規:血色素83克/升,白細胞2.75×109/升。出示前醫處方:系四君子湯、歸脾湯加味,也有歸脾湯加附桂之品者。

患者自謂:服前面處方效果不顯,服有桂附之品的處方又口咽乾燥難以受葯。

據脈症分析,診斷為脾腎兩虛,陽不生陰,而又以腎陽虛為主。治療採用「少火生氣」法,以溫補腎陽為主,佐健脾益氣,使陽能生陰。

擬方葯如下:巴戟天12克,淫羊藿12克,補骨脂12克,山茱萸15克,甜黃精12克,桑寄生15克,女貞子15克,黃芪20克,潞党參20克,春砂仁6克(後下)。水煎服,2劑。

患者診病數次,均以上方出入予服,至1984年4月,共服藥40餘劑,諸症基本治癒,複查血常規數次,血色素均在110克/升左右,白細胞均在5.0×109/升左右,隨訪至今,病未複發。

該患者從所表現癥狀看,當屬中醫「虛勞」範疇。病機是氣虛及陽,而以腎陽虛為主。

前醫用四君子湯加味治之,顯然未及病之根本;用歸脾湯加味治之,生生之機未調動;補氣無功,養血無益,加之患者脾胃功能不好,尚有礙胃之弊。

加桂附者(處方上桂附量均重),欲溫補其腎陽,殊不知反而戕伐生機,壯火散氣,於此等虛勞患者,有害而無益。

蓋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但必靠命門之火的溫蒸,才能發揮其作用。精可化血,但必賴命門之火的溫養,才能得以施行。

而腎陽為人身之元陽,為人體生化動力的源泉,故溫補腎陽法為該案正治之法。如何溫補?「少火生氣」,「陰中求陽」方為妙法。

只有微微生長少火以生腎氣,才能調動人體的生機,使火能生土,脾能運化,氣血自生也!

同時命火溫蒸,精能化血,於治療也有裨益,據此筆者組成了微微生火的方劑,佐以健脾益氣之品,守法守方,使患者獲得了基本治癒。

總結如下兩點:

一、臨床上對於陽氣虛弱的治療,應該根據《內經》「少火生氣」的理論,恰當地使用溫陽葯,這樣,既能夠提高療效,又不致於戕伐生機,變生它病。

二、從臨床實際看,選用溫而不燥,滋而不膩之品組成溫補腎陽的方劑,既符合「陰中求陽」的原則,又能微微生長少火以恢復陽氣,且無溫燥之副作用,患者也能久服之。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摘自《巴蜀中醫文論》,安浚主編,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1991年12月,由大象醫友會率先校編髮布。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編輯整理:致中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致中文化 的精彩文章:

師說南懷瑾:夏至一陰生,千萬要注意溫養,把握天地法則

TAG:致中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