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魯肅首創一成語,戳穿劉備的謊言,最終連諸葛亮也沒能憋住

魯肅首創一成語,戳穿劉備的謊言,最終連諸葛亮也沒能憋住

原標題:魯肅首創一成語,戳穿劉備的謊言,最終連諸葛亮也沒能憋住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出自《三國志·先主傳》注引《江表傳》。故事發生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荊州之戰期間,所涉及的人物有三個,分別是劉備、魯肅和諸葛亮。原文如下:


孫權遣魯肅吊劉表二子,並令與備相結。肅未至而曹公已濟漢津。肅故進前,與備相遇於當陽。因宣權旨,論天下事勢,致殷勤之意。且問備曰:「豫州今欲何至?」備曰:「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欲往投之。」



肅曰:「孫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江表英豪,咸歸附之,已據有六郡,兵精糧多,足以立事。今為君計,莫若遣腹心使自結於東,崇連和之好,共濟世業,而雲欲投吳巨,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並,豈足托乎?」備大喜,進住鄂縣,即遣諸葛亮隨肅詣孫權,結同盟誓。


這段話的大意是:孫權派遣魯肅前往荊州去向劉表的兩個兒子弔喪,並命其與劉備取得聯繫。魯肅尚未趕到荊州州治襄陽,曹軍便已經兵臨漢津。因此魯肅來到前方,在當陽地區與劉備相遇。魯肅向劉備傳達了孫權的意圖,談論天下大勢,並向劉備致以問候。隨後,魯肅問劉備道:「將軍現在有什麼打算?」劉備回答:「我與蒼梧太守吳巨是舊友,想去投靠他。」



魯肅說道:「討虜將軍孫權聰明仁惠,尊敬賢者,禮遇士人,江南一帶的英雄豪傑紛紛投靠他,如今已經佔有六郡,軍隊精銳,糧草眾多,足以成就一番偉業。如今為您著想,還不如派遣心腹與東吳交好,結成盟友關係,共同完成救世大業。至於您提到想投奔的吳巨不過是個普通人,又地處偏遠的蒼梧郡,要不了多久便會被別人消滅,這怎麼靠得住呢?」劉備聽罷非常高興,於是進駐鄂縣,並立即派遣諸葛亮跟隨魯肅一起去江東拜會孫權。


本文要說的這句成語就出自魯肅之口,叫做「兵精糧多」意思與另外一個成語「兵精糧足」一樣,都是軍隊精銳、糧草眾多的意思。這句成語也是由魯肅首創。



劉備為什麼要對魯肅說去投奔吳巨?其實這不過是一句託詞,目的是不想讓魯肅覺得自己已經走投無路。其實早在劉備「三顧茅廬」之時,諸葛亮就已經提出了聯吳抗曹的大政方針。以劉備的折而不撓的性格,也不會跑到蒼梧等死。因此,這句話是故意說給魯肅聽的,希望能從魯肅嘴裡聽到孫權的真實態度。



魯肅此次來到荊州,原本就是想探聽劉表集團對於曹操入侵的態度。但當他來到荊州後,劉琮就已經率荊州軍民投降曹操。魯肅的目的落空,只好退而求其次來找劉備,因為劉表的長子劉琦與劉備一樣堅決抗曹,這一點魯肅看的很清楚。故此,當劉備說出投靠吳巨時,魯肅一語便將劉備的謊言揭穿,並直接說出了劉備心中所想:聯吳抗曹。


有趣的是,一旁的諸葛亮對於劉備的惺惺作態也有點著急,這一點在《三國志·諸葛亮傳》有一個明確的記載:「亮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此言的潛台詞其實就是「咱們都已經走投無路了,您這兒還裝什麼裝?!」


參考書籍:《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三國謀士系列之八六:益州之戰的爆發,源自一個莫名其妙的事件
周瑜首創一成語,明確了東吳發展方向,令張昭從此失勢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