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蔣介石究竟在什麼時候離開南京?當天日軍完成了合圍,從此成孤城

蔣介石究竟在什麼時候離開南京?當天日軍完成了合圍,從此成孤城

春哥聊戰史

【春哥註:一部抗戰史,跌宕起伏,充滿了許多傳奇人物和故事,也充滿了戰爭的大場面,大格局,在諸多名帥猛將的指揮下,歷史顯得雄渾激昂,而面對戰爭中犧牲的英烈,我們應該向他們致敬,緬懷他們的豐功偉績。今天起,春哥這裡回顧歷史中比較著名的戰事和人物,條分縷析,還原當時的現場,留下一些紀念的筆觸。】

在七七事變發生將近5個月後,日軍開始迫近當時的民國政府首都南京,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在淞滬會戰結束上海淪陷之後3周,春哥這裡為什麼要講這些時間節點,就是要說明這些事情之間的前後聯繫,實際上上海在堅持三個多月的抗戰之後,已經讓國人覺醒,日本不是原來某條鐵路線之類的無恥要求,而是要全面侵華,佔領整個中國。因為他們在上海投入的軍力超乎想像,與此同時,國軍的應戰也是全力以赴,把日軍3個月佔領中國的無恥夢想擊碎,3個月,僅得一座城,而且自身損失慘重。

日軍因此開始新的計劃,直擊國府首都金陵城,想以此報復淞滬會戰的損失。

1937年12月1日,日軍攻佔江陰要塞;同一日,日本參謀本部據松井石根大將的要求,下達大陸令第八號:「華中方面軍司令官須與海軍協同,攻佔中國首都南京」。這就是有據可查的南京之戰的源頭。

日軍第10軍遵照方面軍的命令,部署第114師團沿溧陽、溧水公路向南京南部方向攻擊前進;第6師團沿廣德、洪蘭埠公路,在第114師團後,也向南京南部方向攻擊前進;國崎支隊沿廣德、郎溪公路進佔太平(當塗),爾後渡江迂迴至浦口附近,切斷南京守軍北退之路;第18師團經宣城向蕪湖進攻,切斷南京守軍西退之路。

從12月3日至6日,經過4天的戰鬥,日軍正面的第18師團、第9師團突破守軍第83軍及第66軍的警戒、前進陣地,佔領了句容,進至句容以西的黃梅、土橋及湖熟鎮一帶,並有一部兵力由右翼深入到孟塘、大胡山附近;第114師團突破了守軍第72軍及第74軍的警戒、前進陣地,佔領了溧水,進至溧水以北之秣陵關、陸朗鎮及江寧鎮一帶。這時,日軍右翼的天谷支隊和第13師團正向鎮江、靖江進攻中,左翼的第6師團正向秣陵關前進中,國崎支隊和第18師團正向當塗、宣城進攻中。

12月6日下午,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部發現日軍迫近第一線陣地,其第16師團一部已滲入至湯山鎮左側後的胡塘、大胡山附近,急令第36師速派1個步兵團進佔麒麟門附近陣地,以掩護第66軍側背,並阻止該敵繼續滲入;令在鎮江的第71軍、在鎮江及東昌街一帶的第83軍迅速向南京轉移,以增強南京的防守力量;規定第71軍轉移後,鎮江要塞由第103師代師長戴之奇指揮;同時令第2軍團(第10軍)剛剛抵達南京棲霞山附近的第41師推進至龍潭、烏鴉山地區,以掩護第71軍及第83軍轉進,並保持與鎮江的聯繫。

由於南京已成圍城,即將變為戰場,蔣介石於當晚召集少將以上軍官開會,於7日晨5時45分乘飛機離開南京,飛赴江西,轉武漢統帥部。而他留下的儒將唐生智發了狠話要誓死守衛,當然結果沒有守住,他最後也是飛離了南京險地,這當然是後面的事情,可見一個高級將領對於戰事的判斷顯得很不專業,也沒有做好有效的撤離方案,最終結果只能是悲劇。

在蔣介石離開當日,日軍採取大迂迴的戰術,完成了南京的包圍,大戰一觸即發!

原創碼字不易,若覺得有收穫,轉發給更多人了解歷史!打賞自由,都是鼓勵,謝謝您!!若您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歡迎留言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哥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大唐時中國人在此地建國,現在用的國旗國徽克隆中國,這是哪兒啊
千古決戰!7000精銳死守此城,擋12萬叛軍10個月,逆轉安史之亂!

TAG:春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