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告訴您:夏季出汗應補鉀

中醫告訴您:夏季出汗應補鉀

夏季新陳代謝旺盛,如果不通過汗腺出汗,體內代謝的廢物只好通過尿液等途徑排泄,這就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另外,長期不出汗,汗腺閑置也會失靈,因此該出汗的時候要出汗,對身體健康有益。

夏季人體出汗易缺鉀

夏季人體缺鉀原因有三:一是人體在夏季大量出汗,汗液中除了水分和鈉以外,還含有一定量的鉀離子。二是夏季人們的食慾減退,從食物中攝取的鉀離子相應減少,這樣會造成鉀的攝入不足。其三,天氣炎熱,人體消耗能量增多,而能量代謝需要鉀的參與。

夏季應補鉀

人們可吃些含鉀豐富的水果及蔬菜。含鉀的水果有香蕉、草莓、柑橘、葡萄、柚子、西瓜等,菠菜、山藥、毛豆、莧菜、大蔥等蔬菜中含鉀也比較豐富,黃豆、綠豆、蠶豆、海帶、紫菜、黃魚、雞肉、牛奶、玉米面等也含有一定量的鉀。各種果汁,特別是橙汁,也含有豐富的鉀,而且能補充水分和能量。

據測定含有1.1%~2.3%的鉀,所以茶水是夏季最好的消暑飲品。為什麼飲茶能消除疲乏呢?原因是夏季人體因出汗容易缺鉀,缺鉀會使人感到倦怠疲乏,而茶葉中剛好含有豐富的鉀。

根據出汗判斷身體狀況

中醫常常根據病人出汗的時間、部位、多少和特點來判斷身體的狀況。

按出汗時間分:無論冬夏,在白天不活動或輕微活動的情況下,常汗出不止。這些人常有身體虛弱、說話語聲較低、食慾差、易感冒等特點,中醫認為是氣虛的表現。這類人飲食上可選擇山藥、豆漿、牛羊肉等,也可用党參或黃芪燉雞或腔骨,以補益機體,緩解氣虛。

睡著出汗,醒來汗止,中醫稱為「盜汗」。這些人常有手腳心熱、心煩、面部發紅髮熱、口咽乾燥等特點,中醫認為是陰虛表現。這類人飲食上可選擇百合、雪梨等滋陰之品,少吃羊肉、洋蔥、蔥、姜、蒜等熱性食物,也可用沙參、麥冬、五味子或西洋參等泡水飲用。

按出汗部位分:

一是頭汗過多,若頭面部多汗,同時覺得肢體沉重無力、上腹脹滿、 口渴等,多為積食,可通過減少進食量、吃清淡飲食緩解,也可吃點消化葯。孩子睡眠時出現輕微頭汗屬正常現象;但若伴有睡眠不實、煩躁不安、易驚嚇、頭髮稀少等表現,要及時診治。此外,老人和產後身體虛弱的女性,也會有頭汗過多的情況,多屬於氣虛。

二是手足心多汗,如果手足心多汗伴有手腳心熱、口咽乾燥等, 多屬於陰虛有熱;若手足心多汗伴隨腹部脹滿疼痛,大便不通,多屬於腸道內有積糞的熱證,可服用通便藥;若有手足心多汗伴隨口乾、牙齦腫痛等,多屬於胃熱, 可服用清胃熱的中藥,如牛黃清胃丸、清胃黃連丸等。

三是心窩、胸口多汗,多見於一些腦力工作者,這些人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多夢的表現,屬於思慮過度,導致心脾虛,可通過適當的運動,如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緩解壓力,調節心情。

此外,若在夏季悶熱的環境中,出現大量出汗、口渴、頭昏、胸悶、噁心、心慌、四肢無力、耳鳴、注意力不集中,體溫升高的情況,一般屬於中暑先兆,應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補充一些淡鹽水,短時間內可恢復正常,癥狀不能恢復或嚴重者,要及時就醫。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夏季 的精彩文章:

錢包預警!Steam夏季大促或將於6月22日凌晨1點開始
夏季出行,還在扎馬尾,你就OUT了

TAG:夏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