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德·浦爾叟雅克先生》 借莫里哀致敬藝術的黃金年代

《德·浦爾叟雅克先生》 借莫里哀致敬藝術的黃金年代

德·浦爾叟雅克先生被假扮的兩位「前妻」糾纏。王小京 攝

德·浦爾叟雅克先生被愚弄,誤診為精神病患者。王小京 攝

文化譚

近日,國家大劇院上演了由法國巴黎北方劇團排演的莫里哀戲劇《德·浦爾叟雅克先生》。該作品把芭蕾和喜劇混搭,勾勒出了一個打破一切規則、瘋子稱智為王的世界。

1 喜劇和芭蕾有機交融,回歸莫里哀的初衷

在大眾普遍認識里,芭蕾是需要和「優雅」畫等號的,但芭蕾並非只可優雅。

由戲劇大師彼得·布魯克創建的巴黎北方劇團的這部芭蕾舞喜劇《德·浦爾叟雅克先生》,把芭蕾和喜劇混搭,試圖將芭蕾的優雅定義延伸和重構,向我們展現了戲劇本身魅力所在,以及美不存在唯一的闡釋和定義者。

該劇講述了利摩日的土財主德·浦爾叟雅克先生,為了同年輕的朱莉小姐結婚來到巴黎,中途被斯布里嘎尼和賴利娜兩人千方百計從中作梗,而這兩個人是被朱莉的情人收買的,為的就是阻止這場包辦婚姻。在醫生、藥劑師、律師等人的輪流擺布下,德·浦爾叟雅克先生落荒而逃。

傳統意義上芭蕾喜劇會在喜劇當中穿插芭蕾舞表演,芭蕾與喜劇因相互需要而彼此互補,既增加喜劇的觀賞性,又強化了芭蕾的戲劇性。作為一種新穎的表演形式,代表作是莫里哀與呂利1670年合作的《吝嗇鬼》。對觀眾而言,人們更多關注的是喜劇本身,著力於那些搞笑的細節,而常常不經意間將芭蕾作為餐後甜點。但尼采曾說「每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於生命的辜負」,《德·浦爾叟雅克先生》重新將芭蕾的魅力滲透到喜劇這個表現形式上來,芭蕾舞的分量被加重抬高,回歸到當年開創莫里哀「芭蕾喜劇」這一新興藝術形式的初衷,將戲劇、音樂和舞蹈三種藝術形式有機交融,打造出了一種平衡感,讓芭蕾喜劇這個當代音樂劇的起點又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2 導演加入赫本、紅磨坊等元素,致敬50年代

《德·浦爾叟雅克先生》誕生於1669年,距今已經將近350年了,作為莫里哀劇團當年為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創作的「命題作文」,這部作品充滿了深深的時代感和歷史感。而且作為莫里哀極少數被搬上舞台的藝術作品,不同於《吝嗇鬼》、《唐璜》、《貴人迷》這些經典,它們的細節讓人耳熟能詳,讓觀眾有一定心理預期。人們對於《德·浦爾叟雅克先生》是有陌生感和漸離感的,尤其是作為非法國藝術土壤生長下的中國觀眾,往往會加深觀演前的疑慮。

也許是預見到這種疑慮,導演克萊蒙·赫爾維厄·萊熱在接受採訪時反覆強調「致敬」的意蘊和含義,不應僅僅將芭蕾喜劇藝術形式和《德·浦爾叟雅克先生》劇目天然歸類於17世紀法國的環境下。從劇目實際的展現來看,人物設定和環境營造被抽離到作為藝術的黃金年代的上世紀50年代的巴黎,為了致敬那些「黑白照片和明信片中的常客」,導演以更現代的方式講述了德·浦爾叟雅克先生的故事。比如把中國觀眾熟悉的奧黛麗·赫本、紅磨坊等巴黎50年代的元素,代入到《德·浦爾叟雅克先生》中去。復古懷舊氣息籠罩於浪漫新潮的細節,使得劇目本身褪去古板老派的刻板印象,洋溢著時代的輝煌和勇氣。導演處理手法的確堪稱精湛絕妙。

3 通過令人發笑來抨擊時代惡習

喜劇最重要的因素是讓觀眾捧腹大笑的元素,莫里哀的喜劇卻沒有僅僅停留在通常理解的低俗搞笑階段,而是笑中帶淚,用喜劇的形式展現悲劇的內核。他大膽地通過「修飾本世紀的肖像」的方式直接描述現實,挖掘人物心靈,勾勒出時代特徵。同時抨擊社會的荒謬,體現對現實的反思。

同時代的布瓦洛稱他為「靜觀人」,讚賞其對人情世態的觀察細緻入微。歌德也曾高度評價「他是一個獨來獨往的人,他的喜劇接近悲劇,戲寫得那樣聰明,沒有人有膽量敢模仿他。」莫里哀自己也認為,「喜劇的責任即是在娛樂中改正人們的弊病,我認為執行這個任務最好莫過於通過令人發笑的描繪,抨擊本世紀的惡習。」

主角德·浦爾叟雅克先生在莫里哀筆下不僅僅只是一個性格懦弱、隨波逐流的小男人,而是突破傳統喜劇的單一人物形象,賦予了他心地善良、做事講原則等複雜的性格特點。一個法國傳統小鎮男人的典型氣質躍然舞台,具有極強的層次感和感染力。「包辦婚姻」、「小鎮青年」、「婚姻老實人」、「中產外省人」……這些極具代入感的元素,能夠突破語言、國度的限制,帶給台下觀眾強烈的共鳴和思考。很自然能延伸到對於自由戀愛、自主婚姻的思考,和對於大都市裡外地小鎮青年的迷茫的關注。這也許就是莫里哀的芭蕾喜劇《德·浦爾叟雅克先生》成為經典,透過時代的價值和意義吧。

譚成(劇評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