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朝滅亡前老照片 老夫妻出門盡顯恩愛

清朝滅亡前老照片 老夫妻出門盡顯恩愛

清末一對老夫妻出門,你騎驢來我護駕,很恩愛的樣子。這些清末老照片來自英國人奧利弗·海伍德·赫姆的收藏。奧利弗1882年出生於英格蘭曼徹斯特,1905年至1906年期間他被清朝海關僱用,後來又到郵傳部工作。清帝遜位後繼續待在中國多年。

抽旱煙的老人。這些老照片記錄了清朝滅亡前的幾年時間內,北京、上海等地百姓的社會生活狀態。總體上來看,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很少有時代變化的因素,跟二三十年前甚至一百年前,差不太多。

上海老城廂街頭一景。這樣的街道景觀也許稱得上熱鬧,但是人們的衣著不是數百年不變么?那個剃頭的師傅,手藝不是已經傳承了數百年么?不過,用不了幾年,他就得學習新的理髮技術了。

帶孩子的婦女,家境不錯。她額前的劉海,是清末民初最時尚的髮式。

街頭采耳的手藝人和顧客。采耳就是俗稱的掏耳朵,在以前是一項可以掙錢的手藝,現在幾乎失傳了。這項技藝早已有之,但只有上層人士能享受到。明末清初時,采耳開始在街頭興盛起來,並融入到了理髮行業。

從井裡打水,那時候人們的飲用水就是這麼來的。

北京,騎駱駝的蒙古女子。清朝北京與蒙古之間貿易往來頻繁,蒙古商人的駝隊成為老北京的一道景觀。商人將蒙古皮毛運往北京,而後又將北京的布匹、糖、米面、酒等貨物運往蒙古。

北京正陽門火車站的清軍。這些清軍顯然是袁世凱訓練出來的北洋新軍。袁世凱練兵注重武器裝備的近代化和標準化,強調實施新法訓練的嚴格性,開創了近代陸軍的先河。

上海,一個孩子在看畫片。有點類似現在的VR眼鏡。

長江岸邊,一個少年在逗弄水獺。以前,和鸕鶿一樣,長江流域的漁民會訓練水獺捕魚。嘉慶年間,江西高安縣令詹應甲曾在一首詩中寫到:「山雞張獵網,溪獺趁漁船」,並自注「溪深魚肥,居人每飼獺以取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歷史 的精彩文章:

晚清老照片: 官府派人保衛外國婦女, 一個洋娃娃有倆僕人
晚清一種賭博形式與科舉考試有關,造就大批富豪

TAG:小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