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淮海戰役前,顧祝同建議死守徐州,為什麼蔣介石不同意?

淮海戰役前,顧祝同建議死守徐州,為什麼蔣介石不同意?

淮海戰役前,國民黨方面對於如何應對即將爆發的戰事有多種聲音和看法。當時擔任國民党參謀總長的顧祝同曾親赴徐州了解情況,顧祝同到達徐州後,邱清泉、李彌、孫元良、黃百韜等統兵將領們在究竟是「守徐」還是「守淮」的問題上仍舊爭執不下。孫元良和李彌認為徐州易攻難守,而且補給線拉得太長,不如退守淮河、蚌埠一線,這樣補給線短,前面憑淮河天險,後面有重疊山巒,右面是沼澤地帶,可以節約兵力,集中重兵做攻勢防禦。

但是,邱清泉和黃百韜則表示:「徐州已經有完備的陣地,又有足夠多的儲備糧彈,徐州自古也是兵家必爭之地。既然目前我們佔據徐州,又何必不戰而撤退?我們有鐵道、公路,並有空運,補給方面何難之有?因此,邱清泉和黃百韜認為,徐州不僅要守,而且要以此為基點奪回失地。

顧祝同比較認同邱清泉和黃百韜的這一觀點,也認為徐州必須死守,於是就趕忙到南京向蔣介石彙報去了。讓顧祝同沒想到的是,他帶來的「死守徐州」作戰方案,與蔣介石的戰略意圖差距甚大。蔣介石經過東北失利,信心有所下降,他唯一想的是保住南京就行了,所有的軍事計劃都要以保住南京為首要目的。

如果按照顧祝同說的死守徐州,萬一作戰失利,有生兵力被殲滅後,就沒有足夠兵力來保衛南京了。因此,蔣介石打算將國民黨軍從徐州全面撤退,退守到淮河南岸一線,憑藉河川構築防禦體系,確保萬無一失。而且蔣介石一生唯心迷信,西楚霸王項羽四面楚歌垓下被困的歷史故事就是發生在徐州(古彭城)附近地區,這更使他有所避忌。

最終,國民黨方面制定了全面退守淮河的作戰計劃,但是在執行上卻出了問題。因為黃百韜兵團被包圍,迫使蔣介石放棄了這一計劃,一步錯步步錯,國民黨方面從此始終處於被動之中,乃至全軍覆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十史 的精彩文章:

淮海戰役,蔣介石為什麼不命令傅作義率部南下增援?原因其實有三點

TAG:二十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