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論語》智慧:做好這三件事,你的人生將否極泰來,越來越順

《論語》智慧:做好這三件事,你的人生將否極泰來,越來越順

《論語》智慧:做好這三件事,你的人生將否極泰來,越來越順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段話出自《論語?學而第一》,也是此篇的第一章。雖沒有多麼艱深的辭藻,但卻位居首篇首章,想是有它的特別之處——悅與樂。

此章開宗明義,為我們揭示了一個道理:人生一世,若能做好這三件事,何樂而不為?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學,是儒家非常看中的一個問題,幾乎貫穿於《論語》全書。這裡的學有廣義和狹義之別,廣義上的學是指在生活實踐中獲取的知識,狹義上的學是指文獻知識。

孔子的學生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子夏說:「重視德行替代重視容貌,侍奉父母能儘力量,侍奉君主能獻出自身,結交朋友能信守承諾。他雖說沒有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已經學習過了。」

這裡的學是廣義上的學,它不是靜坐於室,抱書卧讀,而是走出書房,實踐於生活。「世事洞明皆學問」,然。注重德行的修養,贍養我們的父母,忠於自己的國家,這本身就是一門大學問。人活一世,若能將這些都做到了,那可真是一位大學者。

子曰:「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孔子說:「年輕人在家裡孝順父母,在外面敬愛兄長,謹慎、信實,博愛群眾,親近有人德的人。做了這些還有剩餘的力量,就學習文獻知識。」

這裡的學是狹義上的學,它需要靜坐於室,靜氣凝神,抱書卧讀。

習,數飛也。鳥兒為了能自由的翱翔天空,必須反覆的練習。而我們人類若想掌握自己所學的知識,就必須反覆的溫習,就像鳥兒反覆的練習飛翔一樣。「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也許是對「習」的最好的解釋。

初生的我們是無知的,我們需要學習來拯救自己的無知。當我們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認識世界時,那是令人感到快樂的一件事。那是久處黑暗之穴,而目光明的喜悅;猶如久居野蠻之地,而臨文明之處的興奮。此乃人生之一樂也。

《論語》智慧:做好這三件事,你的人生將否極泰來,越來越順

這種人,最值得深交: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如果說學習是為了完成本體的認知,實現自己的升華。那麼交友就是將本體放歸社會,走入群體。

人類是群居動物,我們不可能永遠一個人存活在這世上。除卻親人,朋友應該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珍貴。

孔門學子以遠方友人來訪為樂,可見孔子不僅注重學與習,友與朋也是重中之重。

孔子所說的友朋不是泛泛之交。關於交友這一問題,孔門有著嚴格的門規。

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孔子說:「得不到合乎中庸的人在一起,那麼就與狂士和潔者吧。狂士積極進取,潔者有所不為。

中庸是儒家學說的追求的理想狀態,而達到此境界著實不是易事。退而求其次,狂與狷也是交友的不二良選。

除卻擇友的標準,孔門關於交友的原則也有嚴格的限制,他們最重視的就是信。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無必謂之學矣。」

一個人如若沒有信用,是難以在社會上立足的。正如孔子所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如果說積極用事,潔身自好,信守承諾是交友時的一個參照標準;那麼結識後的相處模式則是又一準則。

兩個人剛認識時,會被對方身上的閃光點深深地吸引,可以卧膝長談至東方既白。但是,兩個人相處久了,這其中的關係不是越來越親密,就是越來越疏遠。這其中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沒有把握好分寸感,也就是儒家所強調的中庸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當我們身邊的朋友生活出現挫折,或者說他的三觀出現問題時,我們總想拯救他們於水火,以盡朋友之責。但是,如若我們卻忘了分寸,朋友間的關係就會越來越疏遠。

當我們想去勸誡一個朋友時,一定要記得「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生活中的我們若能處理好友朋這件事,那麼我們的生活一定會錦上添花,此乃人生之二樂也。

《論語》智慧:做好這三件事,你的人生將否極泰來,越來越順

知人性,明事理: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如果別人有的知識學問不知道不了解的,為人比較遲鈍,暫時開悟不了,那也不要對他發怒,要寬容。

如果說學與習,友與朋是人的外包裝,那麼「人不知而不慍」就是人的內修鍊。

從古至今,有才華的人猶如過江之帆舟,不計其數,而得志者卻屈指可數。因而,這些人便有了一個專門的稱呼——騷客。

騷客一詞源自楚國三閭大夫屈原的《離騷》。「騷」,即牢騷,因不得志而作詩文以抒發內心的怨氣。屈原主張實施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名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但終究沒有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最終因小人誹謗而被流放。

最後因國都郢都被秦軍攻破,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因而那麼史詩級的長篇抒情詩——《離騷》流傳於世。

屈子曆數自己的高貴出身,自己的悲慘遭際,自己的內心報復,最後帶著一肚子的不甘消逝於汩汩的汨羅江。

屈子沒有達到孔子所說的君子標準。不僅屈子,後世文人能達到這一標準的也很少。素有詩仙之稱的李白是高呼「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盛唐田園詩的代表孟夫子苦吟「不才明主棄」,那憂國憂民的杜甫更是倒盡肝腸。可見,這「人不知而不慍」的境界是多麼的高。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然。如果屈子能足夠了解懷王,又怎會落得如此下場?如果太白知道玄宗早被高力士蠱惑,他又怎會如此落魄?如果孟夫子知道玄宗會駕臨王維處,又怎會被放還?

現在的我們大學畢業後有的人,能順利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從而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揮自己的才幹,也算是得志了。而更多的人卻頻頻遇挫,屢屢碰壁。此時的我們若能屏息靜氣,依然堅持著自己所堅持的東西,又何嘗不是一種得呢?

不要太多的抱怨,不要太多的消極,內心能夠古井無波,不知不慍,此乃人生之三樂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老祖宗箴言15句:當家才知鹽米貴,養子方知父母恩
入夏身體最怕的5件事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