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藝術才是人類最璀璨的文明

藝術才是人類最璀璨的文明

GIF

上面慢悠悠的樹獺,是高分電影「瘋狂動物城」里的經典橋段之一,在哈哈一笑過後,想到2017年,在今年貴州的大數據峰會上,馬雲語出驚人的那段話:

未來三十年是最佳的超車時代是重新定義的變革時代。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背、算這些東西。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嘗試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

話雖有些絕對,但並不是完全沒道理。

現在我們隨時隨地都看到聽到關於AI的定義和新聞,和人類工作的效率相比,AI就像高速飛馳的列車,未來的大部分工作都將被機器替代,這是一個新的時代。

所以我們必須要有對未來獨特的思考,對未來的把握,發揮自己的優勢。人類和人類的競爭是智慧的競爭、體驗的競爭。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背、算這些東西。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嘗試琴棋書畫,那你就沒辦法競爭過這個時代。

因為,一切人類在AI面前都是樹懶。

固然,人工智慧或許會讓一些行業永久消失,卻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它解放了人類的創造力,但倘若你不去改變,就只能被社會淘汰,不要沉溺於過去,不要去幻想未來,集中注意力於現在。過去的榮耀已經過去,將來的輝煌才屬於自己。如果你想把握未來,現在必須提升自己,趕上潮流的腳步。我們真的要學會一些不可替代的技能,才能在社會上長久地立足。

美國國家教育科學院曾做過一個調查,在對 1999-2000 學年度與 2009-2010 學年度的藝術教育進行對比研究時,做過一個有 5 萬多畢業生參與的問卷調查。其中有一個問題是「什麼知識最有用」,結果頗感意外。畢業 1-5 年的學生答案是「基本技能」,畢業 6-10 年的回答是「基本原理」,畢業 11-15 年的結論是「人際關係」,而畢業 16 年以上的則提出:藝術最有用。

藝術教育,一定是潤物細無聲的。在一個家庭中,只有當父母從內心愛上藝術的那一刻,這一切才真正發生。對個體而言,藝術教育在生命的早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因為在所有年齡階段中,兒童與藝術最近,每個兒童都天生擁有藝術的心靈。通過藝術的教育,能開發兒童的藝術本能,能使兒童感知到世界的多種形式,如色彩、聲音、韻律等。正因為如此,教育家大多主張,在 7-14 歲期間,藝術教育應該成為學校生活的主旋律。每每聽到一支歌,看了一幅畫,跳起一支舞以後,四周的空氣變得溫柔,覺得世界擁有更多色彩,比旁人更能感受到人生的可愛,人與人的感情便更加的濃厚起來。

康德對此做了這樣的描述:「藝術是神聖的,它比科學更高深、更深刻。它揭示的真理超越了科學的範疇。」這句話從一個側面揭示了藝術創作具有原創性,是一個發明的過程,是從無到有的過程。

人的思維分為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兩類,二者不可分割。如果只重視其中的一種,就是不健全、不全面的思維,它可制約一個人素質的全面提高。 「應試教育」恰恰對兒童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是一種束縛,而且是很大的束縛。小時候有想像力,思維得到了健全的發展,以後才能有更好的創作。玩沙子、捏泥人、看螞蟻搬家,對孩子來講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的必要的營養素。離開了這些,沒有童心,沒有童趣,缺乏想像力,就很難培養出健全的人格。

錢學森說:只注重邏輯思維,埋頭於細節,易犯機械的、片面的毛病,缺乏整體的有機聯繫的認識。正因為受到了藝術方面的熏陶,才能夠避免死心眼,避免機械唯物論,想問題能夠更寬一點,活一點。錢學森認為形象思維對一個科學家來說很重要,如果缺少它,就不可能在科學上取得重要成就。

這便呼應到馬雲說的那段雖過卻也頗為有理的話。

教育不能夠離開感情,在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必須以感情作為橋樑,作為紐帶,才能產生教育的效果。教育離不開感情,感情最能教育人,最能打動人,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藝術教育的特點不僅僅是以理服人,更重要的是以情動人、以情感人。現在的兒童、少年,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聯繫少了,疏遠了,淡漠了。所以培養學生健康的、豐富的感情世界,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內容。

藝術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但是重視專業知識和技能,而忽視審美能力和藝術素質的培養是偏離了藝術教育的方向,不利於人才的培養。藝術教育是通過藝術手段達到教育的目的,即通過藝術課教學和藝術活動,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促進其身心各方面和諧全面發展。

羅丹說: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要培養善於發現美的眼睛,藝術教育必不可少。藝術教育對於喚醒與塑造兒童的美感具有重要作用。每個兒童內心深處都有一種審美的潛能,只是它取決於是否能夠被喚醒,又是否在相應的精確之後,能夠被綜合塑造為更高層次的美的意境、生命的境界。通過藝術教育,在孩子心中播下美好的種子,可以形成螺旋上升的經驗結構,形成足夠豐富的感受、感知以及溝通能力。因而,藝術教育也是對美感的喚醒。

讀一首詩、看一幅畫、聽一段交響樂,常常是通過有限的感知形象,不自覺地感受到某些更深遠的東西,從有限的、偶然的、具體的訴諸感官視聽的形象中,領悟到那日常生活的無限的內在的內容,從而提高我們的心意境界」。這就是藝術教育的價值所在,既可以提高國民素質,又可以豐富人民精神生活。

藝術,是人類進步的標誌,用美來感知世界、認識世界,提高審美情趣。把美的修鍊和人自身的修鍊一體化,豐滿人性,豐富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僅有50平米的水果店卻遍布40多個城市,開店近3000家,營收超過70億
八里村的愛恨情仇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