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時日軍為什麼不在中國戰場使用衝鋒槍,真實原因敲響國人警鐘

二戰時日軍為什麼不在中國戰場使用衝鋒槍,真實原因敲響國人警鐘

二戰期間,日本的軍工業在世界上十分先進,尤其是在海軍的軍艦的建造上面獨樹一幟。但是陸軍武器的設計製造上面就跟不上時代的潮流,戰爭前期。日本陸軍多裝備步槍,以為靠著步槍的精準和長度必定能在與敵人的肉搏戰中獲勝。在太平洋戰爭中,日軍這一戰術理念被美軍的湯姆森和M3衝鋒槍狠狠地打了臉,萬歲衝鋒變成了自殺式衝鋒。

於是日本參謀本部要求軍工機構研製出日軍自己的衝鋒槍。百式衝鋒槍因此應運而生,百式衝鋒槍的彈夾可放50枚8毫米的手槍彈,彈夾呈弧形,插在槍的左面,好像香蕉。他的理論射速是450發每分鐘。日軍生產衝鋒槍之後並沒有把他用在中國戰場,這是為什麼呢?

按道理來說,雖然日本本土的資源比較匱乏,但是太平洋戰爭爆發的時候,日本已經佔領了中國大半領土以及整個東南亞。在資源上應該足夠供得起衝鋒槍的消耗了。但是日本為什麼大部分只用在太平洋戰場上呢?一個原因就是美軍的輕武器火力是在太猛,半自動步槍、衝鋒槍、機槍等等這些射速遠遠超過日軍的武器的射速,日軍在與美軍的交火中,很容易就會被壓的頭都抬不起來,只能龜縮在地道內。衝鋒槍投入使用,能減輕部隊的壓力,抵制住美軍的進攻。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戰場國軍和八路軍的武器還比較落後,日軍的三八大蓋和機槍足夠壓制住中國的漢陽造和捷克式機槍。日本軍隊認為不需要將過多的衝鋒槍布置在這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日本攻陷中國大半的領土之後,發現中國內地的抵抗決心還非常大,一時半會也得不到多大的利益,日本本部的戰略也轉到威逼誘降蔣介石投降上,並沒有把過多的兵力投入到中國西部的戰場上去,而是把兵力調到太平洋島上與美軍決戰。這也就說明好鋼得用在刀刃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卞吐槽秀 的精彩文章:

來真的!敘軍打開軍火庫,發現武器中暗藏端倪,背後果然有人支持
大批俄軍導彈運往克里米亞,烏克蘭這次真的懸了,北約拚命撤離

TAG:小卞吐槽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