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快樂寶貝養成,少不了社交能力

快樂寶貝養成,少不了社交能力

近年來,「御宅族」成為在中國成為非常流行的詞語,被認為是一種生活態度,甚至還有一點時尚的意味。許多年輕的爸爸媽媽對此並不陌生,也因此不會感覺「宅」有什麼太大危害。家裡的小寶寶如果比較內向,在陌生的環境中會表現出膽怯,不願意出去和其他小朋友玩,家長也會認為這只是因為寶寶年齡還小,等年齡大了自然就會好了。這樣的想法其實不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

快樂寶寶的養成 警惕「社交恐懼症」

對於小寶寶來說,要想成長為一個正常的社會人,離不開日常的社會交往。而這種交往從幼兒時期就應該開始了。幼兒時期的小寶寶,一般很小的時候,簡單的感官感受就能帶來快樂的情緒,比如有喜歡的玩具,愛吃的食物等。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的快樂就會更多地來自別人的認同和讚賞。交往的快樂會帶給寶寶更多的歸屬感和自信,幫助寶寶形成健康、積極的性格。

一般來說,大多數寶寶剛剛進入一個相對陌生的環境或遭遇意外情況時,都會表現出短暫的「退縮」。比如寶寶表現的比較膽小、內向,不敢和其他小朋友交往等。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家長需要及時引導,否則寶寶容易出現「社交退縮性行為」,會變得難以快速融入新環境。這不僅不利於寶寶正常的人際交往,而且可能會導致寶寶產生更多的行為障礙,甚至出現嚴重的心理疾病,發展為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也稱社交焦慮症,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它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患者對於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別人仔細觀察的社交或表演場合,有一種顯著且持久的恐懼,害怕自己的行為或緊張的表現會引起羞辱或難堪。有些患者對參加聚會、打電話、到商店購物、或詢問權威人士都會感到非常困難。目前,咱們多數中國人對這種心理疾病認識不足,這類患者多數會被描述為「膽小、內向」而已,很少會受到重視。而家庭原因,比如寶寶從小性格受到壓抑,或者家長沒有及時引導,教會孩子社交技能,或者家庭搬遷過於頻繁等,是社交恐懼症的病因之一。

寶寶的社交能力提升 需要家長引導

如果家裡的寶寶有疑似「社交退縮性行為」,家長就要反思自己是否為寶寶創造了發展社交能力的環境,是否關注了寶寶的情緒等,從而及時改進,引導寶寶樂於與人交往,發展社交能力。

有些家長總是擔心寶寶外出闖禍、學壞,或是受到欺負、傷害。因此,總是將寶寶「關在」家裡,還總是各種嚇唬,讓寶寶變得膽小怕事,害怕與陌生人說話。加上現代城市生活往往都是高樓林立,許多家長工作繁忙,極少邀請別人來家裡做客,因為這會增加家務負擔。這些都造成了家長對寶寶的保護過度,讓寶寶缺少與人交往的機會。

外面的世界並不都是危險的,與其讓寶寶總是宅在家裡擔心受怕,不如教寶寶學會與人交往,適應陌生環境,學會自我保護。家長應該多帶寶寶外出活動交往,與遇到的小朋友打招呼,一起玩耍。平時,外出遇到鄰居或社區里的小朋友,家長要引導寶寶主動和人問好,嘗試一起玩;逐漸熟悉後,可以邀請小朋友來家裡玩,或者帶寶寶去拜訪,幫助寶寶逐漸建立自己的「社交圈」。

在此基礎上,家長可以帶寶寶逐漸走進更廣闊的社交環境,比如公園、商場等,鼓勵寶寶與陌生人說話,自己購物等,引導寶寶學會與人交流溝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卡卡親子 的精彩文章:

TAG:卡卡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