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安門城樓前,那兩個華表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原來我們想的太簡單

天安門城樓前,那兩個華表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原來我們想的太簡單

天安門前這一對華表間距為96米,每根華表由須彌座柱礎、柱身和承露盤組成,通高為9.57米,其直徑為98厘米,重約2萬多公斤。華表是以巨大高聳的圓柱為主體,通身塑有纏柱雲龍,柱上橫貫一塊美麗的雲板,好似插入雲際。柱頂上承露盤上雕刻有一個蹲著的神獸,栩栩如生,這神獸名"犼",性好守望門戶。遠遠地望去,給人一種莊嚴的感覺,巧妙點綴了整個精美的故宮建築群,增強了古老建築藝術的整體感。

關於華表的作用,一般分為如下四種解釋:第一、華表起源於堯舜時期的「誹謗之木」,說白了就是直達帝王的「意見箱」;第二、華表由古代體鳴樂器演變而來,相當於國史君(國史通論)之前講到的宋朝「登聞鼓」;第三、華表起源於原始部落的圖騰崇拜,根據就是華表上面的「望天犼」;第四、華表是一種觀測天文的儀器。這四種說法都有各自的根據,國史君(國史通論)今天要講的就是其含有深刻寓意的一面。

華表柱頭上的承露盤,呈圓形,喻對應天圓地方,承路盤上面蹲著的神獸叫望天犼(hǒu),有守望的意思。天安門前面的華表上的「犼」獸頭向宮外望,其意是期望帝王不要沉戀山水和不理朝政,喻「望君歸」的意思。天安門後面也有一對華表,頂上的「犼」獸頭向著宮內望,其意是希望帝王不要貪戀宮廷紙醉金迷、美女成群的生活,告戒皇帝應常出宮體察民情,喻「望君出」的意思。

華表從一產生,就凝結著國人的真善、追求、期盼,說它是民族文化的精華,其實很是恰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之最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比較殘忍的4道硬菜:圖1我不敢吃,圖2我不敢看,圖4我看了想吐!
歷代女媧後人為什麼都沒有好下場?看完讓人痛哭流涕!

TAG:中國歷史之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