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城農商行離職潮:被金融科技逼至牆角,轉型之路寸步難行

城農商行離職潮:被金融科技逼至牆角,轉型之路寸步難行

文 /米格

最近的城商行、農商行,深陷焦慮中。

原有業務本就舉步維艱,而金融科技發展迅猛,如大兵壓境,正在侵吞它們的領地。

它們試圖迎頭趕上,卻深陷定位難尋、數據缺失、人才匱乏等難題中。

「我們看到了問題,卻在體制、資源上都無法解決,實在是太無力了。」某城商行副行長林晟稱。

曾經的鐵飯碗崗位,如今卻正在遭遇大面積離職潮……

01離職潮

2013年,一家知名諮詢公司,對全國103所重點高校的51000多名學生,進行了調查。

其主要目的,是了解他們心目中的理想僱主。

結果顯示,銀行,是這51000多名學生眼中,最具吸引力的行業之一。

而4年後,當你再去問一位銀行從業者,銀行工作如何,恐怕他們會告訴你,他們正頗為焦慮。

「頭髮都快掉光了,業績壓力巨大。」某城商行的信貸員鄭小霜稱。

很多銀行從業者都承認,工作壓力主要來源於業績壓力。

事實上,每個月分給一個銀行職員的任務量,已經超過百萬元。

比如,在某城商行,一位信貸員的任務量,是200萬存款和1000萬的貸款。

以前,達成這樣的業績,並不難。

但如今,卻難如登天。

城商行和農商行,正在喪失市場地位和競爭優勢。

比如,它們吸儲的核心人群,正在萎縮。

小鎮和農村正在面臨「空心化」,大量人口流往更大的城市。

「如果完不成任務量,每個月只有2500的基本工資。」鄭小爽稱。

曾經的鐵飯碗,如今正變得岌岌可危。

這些銀行正在變成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想出去。

儘管銀行很少主動裁員,但調崗很常見。

城商行會將其他崗位的職員,轉到業務崗位,以緩解業務壓力。

而這樣一來,員工所承擔的風險與考核模式,也會變得不一樣。

「事實上,一些員工的能力並不能與職位匹配。」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高級小微金融顧問丁宇直言,「他們的收入也就下降了。」

「實際上,這樣的境況已在城商行持續好幾年了。」多位業內人士表示。

鐵飯碗不再存在,大量的年輕人,主動從城商行、農商行離職。

「這兩年,稍微有些能力和野心的人,都從銀行走了。根本留不住人。」林晟稱。

02焦慮不已

事實上,城商行坐吃利差的時代,已經過去。

林晟最近已焦慮到不行。

「我們吸儲量下降,推出的信貸產品也效率低,客戶少。」林晟稱。

而金融科技的力量,正在蠶食它們的領土。

「金融科技公司,已將觸手伸到了五六線城市和農村。它們的效率很高,放款也快。」林晟發現,搶客戶大戰已打到了門口。

銀行的盈利和服務等模式,都遭受了新的考驗。

過去,很多小店,比如小規模的飯館,都是在地方銀行借貸。

而現在,一些金融科技平台推出了金融產品,小店可以直接通過平台借貸,效率更高。

在獲客方面,金融科技公司通過線上數據直接獲客,傳統銀行還需要線下網點,效率千差萬別。

金融科技公司對傳統銀行威脅最大的是:差異化定價。

靠著大數據,金融科技公司可以給用戶畫像,並根據用戶的風險,來進行差別定價。

而這,就打破了銀行的固化利率。

「甚至有些好的客戶,可以從金融科技平台,拿到比銀行更低的利率。」林晟稱。

「它們最難受的是,以前還能熬,現在卻活不下去了。」丁宇直言,「過去,銀行還可以把資金投入金融市場,而現在,這個核心業務的比重已經變低了,特別是一些農商行。它們不知道,錢該往哪個地方投。」

幾乎所有的城商行和農商行都意識到,再不改革,就必將被時代淘汰。

理念落後、業務陳舊、人員臃腫……當金融科技的快車轟隆隆駛來時,傳統銀行幾乎都意識到,自己即將成為「被淘汰者」。

但改革,「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簡直太難了」。林晟對此,深有體會。

03自建團隊

銀行要轉型革命,需要先回答的一個問題是:是自建,還是外包?

如果是自建,銀行就要開始買數據、組建團隊,自己建模。

林晟最開始時,嘗試的就是自建。

他在銀行內部發起過一次「科技行動」,開了幾次動員大會,煽動了銀行內部一幫雄心勃勃的年輕人,準備組建一個「科技部」。

結果,光搭建一個新的部門,就讓他寸步難行。

「成立一個新的部門,需要去董事會報批,審核了多次,各方博弈了很久,半年還沒批下來。」一氣之下,林晟直接在原有的信用卡部插入了幾個人,開始干。

因為沒有形成獨立的部門,也沒有上升到「戰略高度」,他的一些創新操作,「推動起來特別難」。

緊接著,林晟就深陷「招人難」的困境中。

「大多數城商行、農商行,不具備這個能力。」丁宇認為,人才,是最核心的難題。

「在它們本地,基本上很難招到一流的人才。」多位銀行從業者告訴一本財經。

這些專業的人才,在金融科技市場上,已是高度稀缺。

「就算把人從美國挖回來,無論是工資、股權激勵,還是發展前景,它們都無法滿足歸國人才的需求。」丁宇稱。

「體制內的工資,實在太低了,毫無誘惑力。」林晟表示。

此外,它們還面臨第三個難題:數據缺失。

「銀行的小微企業數據,到目前為止,從來沒有完善過。」丁宇直言。

過去,小微企業信貸一直採用走街串巷的方式獲客。

而這種方式效率低,成本高。

數據本來就少,而數據的收集和保存,銀行也一直未重視。

「我們想搭建資料庫,翻以前的存檔數據,發現除了金額、利息和一點點銀行流水資料外,一無所有。」林晟稱,在銀行內部,數據意識一直未形成。

沒有人才,沒有地位,沒有數據,一年之後,這個轟轟烈烈開場的「科技行動」,慘淡收場。

在傳統銀行的繁冗體制下,要來一次摧枯拉朽的「改革」,實在太難。

自下而上,幾乎不可能成功;從上而下,前進速度也如龜爬。

因此,完全自行建模,目前來看,很難走通。

「科技行動,最終成了困獸之鬥。」林晟自嘲。

04外部聯合

如果自建這條路很難走通,另外一條路——請外援,又當如何?

最近一年,我們頻繁看到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新聞。

而各大金融科技公司,也意識到未來「金融監管」將會趨嚴,開始紛紛準備脫掉金融的外衣,往「2B」之路轉型。

「我們不再是運動員,我們給運動員送水。」各家金融公司紛紛打出了這樣的旗號。

這種合作,看起來確實是雙贏。

金融科技公司提供流量,還能提供風控模型。

而銀行,就提供低成本的資金,以及金融牌照。

雙方開始攜手,但卻很難無縫對接。

「很多金融科技公司只想授人以魚,並不想授人以漁。」林晟稱。

林晟曾經和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對方看到了他們存在的問題,卻並不告訴他們如何解決。

「只是不斷地和我說,買他們的產品,就能解決。」

通常情況下,金融科技機構給中小銀行提供流量,獲得的利潤是四六分配。

事實上,與一些大的流量平台分潤,小銀行是沒有議價能力的。

面對這樣的情況,很多城商行組建了聯盟,抱團取暖,如山東城商行聯盟。

原本強勢的銀行,如今也因為理念和技術的落後,開始被挾制。

對於它們來說,這可能不是長久之路。

業內普遍認為:「儘管難,銀行還是需要自己建立模型。」

丁宇為銀行提出了一些迂迴抵達未來的方式,比如,先和金融科技公司聯合,學習其中的方法,等自身數據完善、技術成熟後,再嘗試自行建模。

銀行「躺著就能掙錢」的時代已經過去。

「鐵飯碗」完全被打破,再也不能「混日子」了。

某種程度上來說,金融科技公司成為了鯰魚,促成了傳統金融的覺醒。

(應受訪者的要求,文中部分人名為化名)

FinTech熱搜榜

動畫連載

全球金融科技實驗室

Global FinTech Lab

全球金融科技實驗室

Global FinTech Lab

引領中國創新生態發展

金融科技研發 | 投資孵化 | 創新業務諮詢

全球金融科技實驗室(Global FinTech Lab) 是由深圳瀚德共享科技實驗室有限公司發起創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聯合成立的國內首個整合金融科技研發、科技創客投資孵化和金融機構創新的諮詢服務機構,成立於2016年。

諾貝爾全球金融科技實驗室將落戶成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FinTech前哨 的精彩文章:

谷歌全新人工智慧演算法可以預測病人死亡時間;比特幣價格上漲 4.5%

TAG:FinTech前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