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瓷探妙?搶救古瓷片

古瓷探妙?搶救古瓷片

工步營造?畫坊

破瓷片,在人們頭腦中是垃圾,任憑丟棄毀壓。近幾年,其歷史學術價值才逐漸受到重視。可古瓷片的數量也越來越少了。

大凡有點歷史的城鎮,地下都埋著不少瓷片。因為,古人所用碗碟,隨用隨破,破了就丟,丟後作為垃圾埋入地下,這幾乎是古代瓷片的唯一「出路」。如今,全國大興土木,大凡基建工地,都會深挖四至十米。以北京而言,五米上下正是明代和元代瓷片出現的土層,現在的所謂「舊城改造」,不是只建一座兩座高樓,而常是成片的興建高樓大廈。也就是說,埋有古瓷片的上層成片成片地被挖走了。看北京燈市口大街,原為明清鬧市,商肆林立,以筆者個人所見,簡直是一座地下明代瓷片博物館。而如今,整條街南北兩邊高樓緊靠,明清和元代的土層全被挖走,土間的瓷片必然也就各奔東西,或被鋪路,或被填坑,聽任毀棄了。燈市口如此,東單、西單、王府井亦然。北京如此,南京、揚州、蘇州、杭州情況相同。總之,中華大地,深埋地下的碎瓷寶藏正面臨一次被毀棄的命運。

人們對窯址的瓷片遺存尚能重視,文物考古方面有所收集和研究。但對各窯址產品散存在城鄉各地的瓷片似乎沒有看重(也許是無力顧及)。據個人所見,這種非窯址的遺址,也是值得關注的。世界許多地區出土了中國古瓷片,不正是這些「垃圾」記述了中國「陶瓷之路」的歷史么?北京、南京的地下瓷片,不向我們通報了明代駐紮長城的士兵和清代考場的書生使用的是什麼樣的碗碟么?更有許許多多窯址未曾露面的花色品種,恰恰是埋在某地的一片碎瓷,向我們提供了可貴的標本。

當然,從目前看,說中華大地地下的古瓷片已少到極點不合事實,但從城市發展看,特別是歷史文化名城,瓷片越來越少,這是不爭的事實。子孫後代要像我們今天這樣撿點瓷片已是難上加難了。為了給他們多留下一點歷史見證,我們應當儘可能地多撿集一些瓷片。所以,提出搶救古瓷片是有必要的。

按照《文物法》凡地下的文物皆屬國家所有。但像工地古瓷片這樣的東西,未見文物部門有組織地進行搶救收集。說實在的,文物行政部門也無力顧及。那麼,依靠群眾,自發地進行收集保護,當是一種可行的辦法,總比聽任毀棄為好,願有更多的熱心者參加到這個行列中來(圖01、02、03)。

圖01?宋?磁州窯黑釉油滴碗殘片

圖02?明?成化庭院仕女高足杯殘片

圖03?1990?畢克官文章《撿瓷片》?自繪插圖

文章續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步營造 的精彩文章:

古瓷探妙?繪畫大師與瓷繪

TAG:工步營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