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小偷家族》再次確立了是枝裕和最佳作者導演的身份

《小偷家族》再次確立了是枝裕和最佳作者導演的身份

作者:David Ehrlich

譯者:朱溥儀

校對:Issac

來源:《IndieWire》

譯者按: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拿下金棕櫚之後,又捲入拒絕表彰的事件,影片即將在國內上映,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擅長家庭故事的是枝裕和,這次又帶來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以下內容涉及微量劇透。)

是枝裕和憑藉另類犯罪家族的讓人心碎的故事,再次確立了最佳作者導演的身份。

治和妻子信代無法再負擔一個孩子了。柴田夫婦人到中年,勉強就業,擠在一間東京角落亂七八糟的平房裡,一同住的還有沒到青春期的兒子祥太(城檜吏),信代的妹妹亞紀(松岡茉優),以及虛弱的奶奶,他們靠著奶奶每月的養老金勉強度日。

發霉的屋子剛好裝得下每個人的生活用品,箱子和舊玩具隨意散落在家的角角落落,好像大家都願意生活在他們製造的髒亂之中,也不敢記起他們已經遺失的東西。即使夫妻倆有時間做愛,家裡也沒有空間。

但是他們互相愛著對方,也用特別的方式表達存在於他們之間的紐帶。「我們是通過心連結在一起的,」治咧嘴笑著說道,一笑置之,把這個想法埋藏在家裡越堆越高的無價垃圾山裡。他可能會否認,但是他沒有錯。

柴田一家依靠很多方式聯繫在一起:愛、錢、孤獨、傷疤、錢(錢應該被提起兩次。)同時,他們還有輕微的盜竊行為:治和翔太樂於一起偷東西,兩人每次去偷東西前都會可愛地碰碰拳頭。柴田一家有非常多的共同點是很棒的,各種各樣的黏合劑都會在是枝裕和不可思議的《小偷家族》中受到考驗。這是這位出色的編劇/導演講述維持家庭的力量的影片中,最微妙、最具有欺騙性、深刻又感人的一部。

是枝裕和小心翼翼地從不成功的類型嘗試中恢復,他回到了被掩蓋的人文主義上來,正是他的人文主義使他在25年間成為最有影響力的導演之一,同時——也是這個原因——他影片中痛苦的家長焦慮經常讓人們認為他是小津安二郎的接班人。不過好勝心才是打磨《小偷家族》的利器,這在日本其他當紅的作者導演的作品中是看不到的。

影片的前半部分繼續著《海街日記》的輕鬆氛圍,轉成令人心碎的情節劇的下半部分,完全能引發《如父如子》結尾帶來的持續創傷。我們必須回到2004年社會現實主義的《無人知曉》才能找到另一部如此刺痛人的是枝裕和影片——它清晰地呈現了不屬於任何人的孤獨感,以及一家人在一起的混亂。

我們在一次小小的犯罪狂歡現場認識了治(中川雅也)和祥太,但是這段情節並沒有真正起作用,直到他們發現被遺棄在家附近的五歲女孩友里(佐佐木美雪)。

友里並不是非常健談的小孩,但是她身上的傷疤充分說明了一切。治不把小女孩帶回家吃晚餐幾乎是不合適的,而且也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信代(安藤櫻)讓她多住一段時間。如果你不要贖金的話這也不是綁架,不是嗎?除此之外,事物(還有人)應該屬於最愛他們的人,這個觀點是有一定情感邏輯的。

柴田一家都愛著友里。他們的愛很猶豫,但卻真實。當然,友里是非常自然的小偷,她也不會受到什麼傷害——店員永遠不會懷疑她,有人在行竊過程中逮著她了,也只會用免費的糖果懲罰她。根本上說,友里是劇中的角色人物,更是催化劑。是枝裕和耐心又寬容的劇本用她來激發新家庭剩下成員的反思。

每個人都努力克服別人對他們的看法,有些人會更加在意。舉例說,亞紀是名性工作者,在雙向鏡後為孤獨的男人手淫。信代在工作中也被不同人色迷迷地盯著。奶奶也在考慮她在家中的位置,這比養老金問題第一次出現時更複雜了(我考慮之後認為,奶奶所謂的「養老金」,在家中女性皆是這樣的狀況之下,聽起來其實有點可疑……)。

最重要的是,治正以全新的眼光看待祥太,祥太也是這樣。為什麼這孩子不會叫他爸爸?也不能讓他進公立學校?每個疑團——或者更多——都以輕描淡寫的方式連在一起,很難相信當事情出現偏差,即影片從反映生活的故事變成了別的模樣時,我們有多少疑團要解開。影片應該是變成了在破碎中痛苦、真實、異常美麗的故事。

是枝裕和是在衝突和矯飾之間穿針引線的大師,他在片中製造了巨大的反轉,但完全不辜負它最能引起人共鳴的事實。如果說《小偷家族》花了90分鐘讓我們沉浸在角色日常的希望與憂慮的話,那麼影片的最後30分鐘把一切都扭在一起然後再撕扯開,擰乾了柴田家族最後一滴人性。

信代對著攝影機的簡短獨白擠進了影片至此收集起的所有零星的悲苦,突然爆發出潛在的情感裂縫。

這其實只是一連串難以忍受的時刻中的一處,只有當你看完影片而又流幹了眼淚的時候,你才能由衷讚美是枝裕和質樸的鋪排,他讓演員一路上經過無數盲區,溫柔地指引他們走向最分崩離析的時刻。你能感受到他的演員在銀幕上找到自己所演的角色,慢慢地去適應,就像慢慢適應從未去過的房子里的氣味。他們都有靈魂,我們開始接觸到他們裸露的靈魂了。

《小偷家族》或許缺少《幻之光》那樣在先鋒形式上的野心,也缺少紀念性的《下一站,天國》中深情的想像力,但是它在新意上缺少的那部分正好彌補了生冷的人性。

這部電影不說教也不堅決,它縈繞於心,講述了被遺棄的人,以及被他們遺失之後又找尋到的美麗事物。這部電影讓觀眾反思他們屬於哪裡,什麼東西又屬於他們。你沒辦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但家庭仍是你需要每天反覆做出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膜 的精彩文章:

今年真是女導演大年,這部犯罪喜劇片也出自女性之手
今年最火的同志電影,我不說你也知道是什麼!

TAG:虹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