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哲學史都不讀,還學什麼哲學

哲學史都不讀,還學什麼哲學

文/舒生

作為一個主打哲學的自媒體號,我常收到這樣的留言:哲學很好,我很喜歡,可我理解不了,給我推薦幾本(哲學入門書籍)唄。

實不相瞞,讓我推薦哲學入門書籍的問題常常使我犯難,畢竟,搞哲學,我完全是業餘的。我既非科班出身,也沒讀幾本哲學著作,如何給哲學的讀者們推薦靠譜的書單呢?所以,讓我推薦哲學入門必讀書籍,我是很難為情的。但同時又感到,作為一名哲學發燒友,無書分享也說不過去。所以工作之餘,我開始四處搜查流行的哲學入門書籍,同時根據自己的判斷整理出一份僅代表個人的哲學入門書單。限於篇幅,本文著重談哲學史書單。

欲修哲學,先學哲學史

學習計算機編程這樣的實用技術不必先搞懂它的歷史,學好語文、數學也不是非得研究它的歷史,但學哲學不能不了解它的歷史。

因為哲學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它的歷史構成的。當代的哲學當然也是通往哲學殿堂的路徑之一,但哲學畢竟是一門很依賴於時間沉澱的書。整個當代哲學史不過是整個哲學史的片段而已。而且當代哲學無法代表哲學發展的黃金時期。受限於現代專業化影響,哲學已經成了艱深晦澀的一大代名詞,大部分時候只在哲學象牙塔里繼續討論,一些歷史的小道消息倒是大受歡迎。正是這樣,普通讀者想了解哲學,先了解哲學史的要求就變得更為迫切。

哲學並非某個民族,某個社會某個的時代精神生活的全部,但它卻是最能反應出歷史精神的。一個愛不愛思考、重不重視哲學的民族,通過它的哲學史就能八九不離十地看出來。就此而言,哲學可謂反映出一個國家精神上的無意識狀態。

了解哲學史,正是要從源頭上了解到哲學的各種學派、歷史背景、主要人物、思想體系、哲學框架等,從而幫助我們從整體上把握哲學在歷史上的精神風貌。

了解哲學史,意味著有一個深入學習哲學的過程。一開始你可能毫無主見,看到人說柏拉圖好,你就認定柏拉圖一定不錯;看到風靡的是存在主義,你就學著像存在主義一樣生活,或者看到某專家學者極力推崇《易經》《老子》,你可能以為天下舍此外無書可讀,總之,在你的哲學學徒期,你也振振有詞地大談你的哲學,但細究起來,可能都是來自別人的見解而不是真正來自於獨立思考。或者看到諸如超驗的、實在論之類的哲學術語就被嚇跑。這時,你需要一位哲學老手攙扶上路,慢慢的,你才會在哲學史中學會摸爬滾打,發現自己喜歡的哲學。當你在通過哲學史的考驗後心有所屬,那你就窺得哲學門徑了。

目前較流行、影響較大的哲學史,有中國或中國人所著的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史》、唐志龍《中國哲學史》等;西方的羅素《西方哲學史》、梯利《西方哲學史》、希爾貝克《西方哲學史》、斯通普夫與菲澤合著的《西方哲學史》、《牛津西方哲學史》、呂克費希等著《最美的哲學史》、施杜里希《世界哲學史》、人民大學出版的十卷本《勞特利奇哲學史》、三位德國作者合著的《哲學百科》等。

有的是哲學斷代史,如希臘哲學史、20世紀哲學史、秦漢哲學史、明清哲學史、近現代哲學史等;有的是國別斷代史,如美國哲學史、英國哲學史、俄羅斯哲學史、法國哲學史、印度哲學史等。

嚴謹不足但趣味有餘的哲學史,如講故事類型的杜蘭特《哲學的故事》、喬斯坦·賈德《蘇菲的世界》等。

如果不把哲學限定於「哲學」二字,而是寬泛地包括進思想史,那麼羅蘭?斯特龍伯格的《西方現代思想史》、彼得?沃森的《人類思想史》都是很不錯的哲學入門史書。

如果你想深入研究哲學史,像黑格爾《哲學講演錄》這樣的巨著也應捧起來。

對於初學者,只要不帶有很強的個人色彩或意識形態色彩,很多哲學史著作都值得一讀。但起碼應當優先讀那些比較客觀的著作。讀西方哲學史,我建議大家先從梯利《西方哲學史》開始。我自己從梯利《西方哲學史》受益良多。主要是因為它比較中立客觀地梳理了西方哲學的歷史,文風樸實,但言之有物,敘述克制,介紹全面,比如講到亞里士多德一章,它就這樣細分條目闡釋:

第一節 亞里士多德探討的問題(附參考書)

第二節 哲學與科學

第三節 邏輯學

第四節 形而上學

第五節 物理學

第六節 生物學

第七節 心理學

第八節 倫理學

第九節 政治學

第十節 逍遙學派

相比較羅素《西方哲學史》,儘管文采斐然且不乏見地,但作為哲學史工具,它容易將初學者帶偏,不利於我們掌握原汁原味的哲學歷史,比如同樣是對亞里士多德的介紹,他只分為形而上學、倫理學、政治學、邏輯與物理學這五部分,全面性上相對欠缺。而且他開篇就這樣介紹亞里士多德:

閱讀亞里士多德,我們有必要從兩個方面來研究他:即參考他的前人和參考他的後人。就前一方面說,亞里士多德的優點是極其巨大的;就後一方面說,則他的缺點也同樣是極其巨大的。

一上來就說哲學家的優點缺點,無異於給我們說一個素不相識的人的優缺點,幸好作為哲學家的羅素足夠靠譜,否則很難服人的。我說這個意思,並非責難偉大的前輩。綜羅百代,成一家之言是我們閱萬卷書的最終目標,但在實現這個目標之前,我們還得有個博觀約取的過程。哲學初學者應當首先了解哲學在歷史上發生了什麼,然後才作進一步的判斷。因此,寫給初學者看的哲學史,越客觀越好。

(未完待續)

掃一室

一個書生的精神家園

讀書|哲學|感悟|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掃一室 的精彩文章:

TAG:掃一室 |